为什么越乖的孩子长大后越让人操心!

144
作者 卫星电视烧友加我 米粒妈咪课堂  ← 点击红色字,关注公众号
2018-03-30 16:19 字数 8820 阅读 986评论 0

其实很多时候,父母眼里的不乖,就是孩子调皮,有些孩子喜欢恶作剧,或者脾气不好,喜欢打人和扔东西,于是被贴上标签。

有的妈妈说反对孩子太野,希望孩子乖乖地。

每个父母的理念不同,家庭也不一样,我们尊重每一种方式。

但是我们一定要遵循孩子的天性,认识孩子成长的敏感期,不断地自我学习,做一个好的父母。

文丨鱼爸 图片来源网络

但很多的父母不喜欢顽皮淘气的孩子。他们喜欢文文静静,干干净净,听话的乖孩子。

于是还真产生了一大批的乖孩子,他们为了得到父母的表扬,或者是害怕父母给予的惩罚,他们学会讨好父母,将自己真实地感受和情绪都隐藏起来,尽量让自己看上去很乖的样子,这样就能得到父母的喜欢和奖励。

近年来心理咨询师得到一个这样的结论:小时候表现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长大之后心理问题越多,长大之后越痛苦。而那些更加独立,自由的孩子,长大之后心智发展地更加成熟。

这是为什么呢?

孩子的乖让他依附父母,失去自己

有些孩子天性就是腼腆的,他们在大人面前畏畏缩缩,哪怕在自己的父母面前都这样。他们依附自己的父母或者是长辈,特别依赖这个人,一离开就不知所措,哇哇大哭。

我就见过一个这样的小女孩,她是我们那出了名的乖乖女,从不吵闹,安安静静的,非常听话。不过见到其他人,是从不说话的。哪怕你挡住了她的路,她也只是站在那,用求助的眼神看着她的奶奶,希望她能帮帮她。

但是一离开她的奶奶,她就会哭,而她这样的性格是不被其他小朋友喜欢的,所以她总是一个人玩。

还见过一个乖孩子,他总是依附他妈妈,不停地要妈妈给他讲故事,不停地找妈妈,要她陪他玩,他喜欢控制着母亲的行动,他的妈妈好像他的奴隶一样,而他的妈妈好像也很享受这种感觉。

在《童年的秘密》一书里提到了孩子依附的害处:“孩子就算经常缠着你问‘为什么’,看上去是想急切地了解一些知识,但你仔细观察的话,就会注意到他们对你的回答并不在乎,只是喜欢重复地去问,他们只是通过这种方式将他们觉得需为自己提供帮助的人留在身边。

他们甚至愿意放弃自己的活动,服从大人那些无足轻重的命令。而父母也发现自己能够用自己的意愿来取代这个乖孩子的意愿。

就是这样,孩子的乖让他依附父母,失去自己!这是很可怕的,会让孩子习惯父母的包办,阻碍孩子心灵的成长。

我们要接纳孩子的真实情绪,他们小小的脾气,他们小小的叛逆,他们的小小的任性,还有他们的淘气和尊重他们自己做出的选择。

我一直没有很期待小小鱼是一个乖孩子,所以他能自由地将家里所有的裤子都磨几个洞,能够让他去窜上跳下,做一些小小的冒险。让他自己去做一些选择,他还真是一个淘气包。

但就是一个这样天不怕地不怕的淘气包,有时候也会变得支支吾吾。当他想去吃一个冰棍的时候,就会变成这样,因为他知道吃多冰棍不好,所以不敢讲。

我会鼓励他自己讲出来,然后给他买一个,不过会告诉他,你自己选择吃的,肚子疼可要自己承担,不要怪我。真的让自己的肚子疼一次,他就会自觉地去自我规避了。

比如有一次他在爷爷奶奶家放肆地吃西瓜,因为西瓜的问题,他肚子疼,又发了一整夜的烧。他自己知道难受,现在我请他吃西瓜,他都会问这个西瓜能吃吗,会不会肚子疼?很多时候,让孩子去尝试然后感受后果,往往比粗暴的禁止有用的多。

我一直没有希望他很乖,因为我知道那些“乖”意味着什么。

不管如何,都千万不要做一个“乖”小孩。

(阅读更多的亲子文章,请关注公众号养育男孩,ID: breedboy )

过度的关注,让孩子难以呼吸

为了养一个乖孩子,很多父母是殚精竭虑地关注孩子每一天的成长。

在这种付出和收获中满足着,欣赏着。浑然不知过度的关注往往适得其反。

亲子,不如远子!这是家庭治疗大师李维榕老师对父母们的告诫。那些曾密切关注孩子一举一动,跟孩子"亲密无间"的父母,常常彻底废掉了自己的孩子,让他们没法获得健康的发展,在心理甚至身体上都变成病号。

为了孩子,你得有意识地离孩子"远"一点。

有些孩子,全天24小时被父母关注着,很多父母,恨不得买一个隐形飞机,全天候跟踪关注孩子。美其名曰这是爱,实际上这样的爱,让孩子难以呼吸。

有一个这样的怪圈,越是负责的父母,就愈会养出不负责任的孩子。越是关注孩子点点滴滴的父母,越是得不到孩子的理解。

原因就是父母的过度关注侵占了孩子的空间,也过度地牺牲了自己的空间。每个人都需要一个足够的心理空间。

很多时候,父母渴望和孩子来一场心灵的交流,却没有一个交流的渠道。一边是强烈地想抓住,想给予,想拥抱,一边是强烈地想逃离,渴望自己的独立和自由的选择。

这样的不对称,只会让亲子关系变得紧张,这在孩子处于青少年叛逆期的家庭里更多。

当然,很多父母都知道要给孩子空间,只是自己身在其中,有一定的盲点,看不到问题。

可能上一分钟还在谈给孩子空间,下一秒钟又陷入习惯性的关注和指责当中:

“你吃饭能不能有个吃饭的样子!“

“你是这样坐的吗?”

”你不知道多嚼一下吗?“

……

有些父母,眼睛完全离不开孩子,孩子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每一个表情,都逃不过父母的观察。每个可以教育孩子的机会,他们都不想错过。

为什么你的眼睛总盯着孩子的这些无关紧要的问题?

甚至还有直接大打出手的。

一定要给孩子空间,让他们独立,不要总想养一个自己觉得乖的孩子,如果孩子总是活在父母的关注里,那么他是很难自立的,父母难道要一辈子都这样吗?

龙应台在目送里写的一段话,为人父母应该常常去回味: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的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阅读更多的亲子文章,请关注公众号养育男孩,ID: breedboy )

父母也要有自己的生活

心理学家荣格曾说:父母对孩子的最不好的影响莫过于让孩子觉得他们的父母没有好好过日子。

说的太好了,如果父母没有给自己空间,而是将自己的生活全部绑在孩子的身上,跟孩子说:

”我一辈子就全指望你啦!”

“你爸爸是没用的了,你就是妈妈唯一的希望”

“没有你,我都不知道怎么活下去。”

“我的一切努力,只为了你”

……

这样的爱是一种绑架,小的时候可能在一时间让孩子更爱父母,但是等他们长大之后,问题就来了。

因为孩子长大之后,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会去组建自己的家庭,他对爱如何定义,如何输出,如何感受。都和小时候的经历息息相关。

很多被爱绑架的孩子,长大后要么成为一个一味附和的“乖”员工、感情上离不开婆婆的“妈宝男”、生活上完全没有主见的烂好人、一个心安理得的啃老族。

还有一些孩子,成年后被这种绑架的爱给继续捆绑,成为一种心理上的负担,一辈子卸不下来,总觉得自己比父母过的好就有一种负罪感,内疚感。

孩子总是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长大。

给孩子空间,意味着我们要尊重孩子,适当“远子”,要让孩子明白,你除了他之外,你也有梦想,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有自己的东西。

这样也是告诉孩子,他也能像自己的父母一样。也能拥有自己的梦想,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有自己的东西。

当你有自己的生活时,才意味着可以说“不”,还能让孩子明白自己不能全部依附自己的父母,不能用爱去控制自己的父母。

这样就是鼓励孩子的自立,也能避免陷入溺爱之中。

好的父母,如同一个好的老师,要让自己渐渐成为孩子可有可无的人物。

愿你是一个幸福的孩子

愿你是好父母

性格培养      米粒妈咪在线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