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为什么最热 三伏天怎么防暑早知道
因为三伏天是热量累积的最高时。
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
2 三伏天的气候特点“三伏天”的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具体到某一年或某一地区,最高温度是出现在头伏、二伏还是末伏,或是立秋末伏后会不回出现“秋老虎”等,还要取决于当时的天气系统。通常我国大陆,主要是热在头伏和中伏,但东南沿海和岛屿地区大多是热在末伏;云南最热的时期是雨季前的5月,在入伏前二个月;到了我国南沙群岛地区,三伏反而是全年两个最凉季节之一。即使是通常热在中伏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末伏后的8月中下旬,偶尔也可出现被称为“秋老虎”的连续高温天气。
3 三伏天如何防暑1、防暑药不可少
“三伏天”里的衣食住行都需注意,随身携带防暑药物,如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清凉油、无极丹等。一旦出现中暑症状可服用药品缓解病情。平时可多喝番茄汤、绿豆汤、豆浆、酸梅汤等进行解暑。
2、剧烈运动后不能马上停下休息
剧烈运动之后不要立刻停下休息。因为夏天是人体体温最高的时候,而此时如果剧烈运动后立即停下来休息,会导致血压降低,有可能还会引发心慌气短、头晕眼花、面色苍白或休克昏倒等症状。要预防此事件的发生,就应在运动后做些小运动量的动作,使呼吸和心跳慢慢恢复到正常状态后才可停下来休息。
3、躲避烈日
建议选择早晚进行户外活动,应避免上午10点到下午4点这段时间在烈日下行走,尤其老年人、孕妇、儿童、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温季节要尽可能地减少出行;且每次要控制时间不可过长,要及时补充水分。在户外多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活动,即使在室内也要保证适宜的温度,不可太热或太凉。
4、切勿一味贪凉
“三伏天”里最舒适的时刻恐怕就是对着冷气狂吹了。不管是蜗居族还是办公室族,都恨不得一呆一整天。但也要注意别过犹不及了。空调房里容易干燥,要适当补水。空调室内外温差不宜太大,否则进进出出反而容易得空调病。使用空调室内外温差以不超过5度为宜,即使天气再热,空调室内温度也不宜到24度以下。夜间睡觉时应把温度适量调高,并搭上空调被,以防着凉。空调更不能直接对着头部和脸部吹。
5、出门注意防晒
如必须在烈日下活动,记得做好防范措施,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头部,避免皮肤直接接受辐射热,应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涂抹防晒霜,穿着宽松衣服、准备充足的饮料。即便身体强健的男士,也应做好防护措施。
6、冷饮要适度
酷热高温的“三伏天”,人们喜冷饮,往往导致湿气侵入人体。而外湿入内,使水湿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产生障碍,出现积水为患,引起食欲不振等。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多食甘凉或甘寒为宜。且夏季归心,而心喜凉,宜食酸,所以夏季应适当地多吃一些酸性的食物。还要避免生食冷饮过度。西瓜、苦瓜、冬瓜、黄瓜、丝瓜、西红柿等瓜茄类果蔬有利尿补水的作用,是首选的祛暑食物。此外,入伏饮食还要注意增加营养,食物以易消化为宜,少吃油腻和辛辣的食物。
7、注意多喝水
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通常最佳饮水时间是晨起后、上午10时、下午3~4时、晚上就寝前,分别饮1~2杯白开水或含盐饮料(按水2~5升加盐10克的比例配置)。最佳饮水温度为35℃~38℃,大量出汗使人体内盐分丢失过多,如不及时补充盐分,体内水、盐比例就会严重失调,导致代谢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