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我们再不要当暴脾气妈妈了
常言说,妈妈不高兴,谁也别好过,在很多家庭里,妈妈似乎总是脾气最大的哪一个,孩子一不听话,妈妈们的火就蹭蹭地往外冒,有时连带家里的其他人都要遭殃。
很多妈妈都会在发完脾气之后后悔:天哪,我不是一个好妈妈,我曾经发誓要好好地爱他,对他温柔。可现在他在我面前手足无措,瑟瑟发抖,这是我想要的吗?
那我们到底如何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当外部的环境、孩子的作为甚至爱人的一些做法,都不能让你非常满意的时候,我们到底怎么办才能让自己的情绪恢复到平静的状态,让智慧重新回到自己的身体里?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法则,叫ABCDE法则。ABCDE法则,它的每一个字母都代表一个词的开头,这能够让大家更简单、简洁地记住这个法则。
A法则:ASK—自问A就是ASK,就是在我们马上就要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就要咆哮的时候,先做一个自问。这个自问包含两部分很重要的内容,一部分是我现在的感觉如何,另一部分是我内在升级的想法是什么。这两部分内容,都是在你理智的边缘可以做到的事情。
首先是感觉,你要先感受你的身体,再感受你的情绪。我一再强调:身体和我们情绪之间是有关联的,当你要发火或者要生气的时候,你会发现你身体的相关部位会发生变化。如果你今天生气,而且真的关注自己身体的话,胃部就很容易隐隐作痛。如果你此刻很恼火,就会觉得胸口部分像有块石头压着。所以你要喊出来,要爆发出来,其实是要释放你胸口的这种压迫感。
所以在理智就要崩溃的时候,你首先要做的就是去关注一下你此刻的感觉是怎样的,无论是胃里不舒服还是胸口有压迫感,头疼还是后背痛,这些都和我们此刻的情绪状态有直接的关系。这样,你在关注自己情绪的同时,才能把你向外、向孩子身上不断投射的意志拉回到你的内在,你的身体。
接下来,你就可以回想一下,在刚刚的过程中你是怎样升级了你对孩子那个行为的想法。
我们拿孩子早晨去上学这件事情举例。首先孩子起床的时间有一点晚,然后孩子相对来说是一个慢性格的孩子,刷牙、穿衣服都有点拖拉。假设在这几个情形当中,你每一次对他的提醒,你内在的感受的升级很可能有这样一个过程——
你第一次提醒他时心平气和,第二次提醒他时你的感受是“你对我刚才的提醒无动于衷”。随后你可能又在提醒他时间,此刻你内在的升级的情绪是“你已经没有时间吃早饭了,今天要饿着肚子去上学,这样会影响你的健康和学习成绩”。当你最后一次已经忍不住、真的冲他咆哮时,你当时想的是今天什么时间都来不及了,每次都拖到最后一分钟才走,路上又要堵车,上学又要迟到。你此刻内在已经完成了这样三到四次的情绪升级。
那么在我们真正地做最后一次怒吼之前,你首先要能够看到自己前三次升级的这个过程。当然,如果你一开始升级就已经在关注自己,关注自己是不是已经在升级孩子的这个行为的话,那么你就已经进入到能够实现情绪自我控制的妈妈的行列了。如果你是第一次用这个方法,你可能会事后才感受到:今天怎么又发脾气了,那你可以在开车上班的路上,把刚刚自己这个情绪升级的过程,再重新反思和回想一下。
B法则:BREATH—呼吸我们看到第二个步骤,就是B,它是英文的BREATH,就是呼吸。
我们将向外的意识拉回身体的最有效行为其实就是呼吸。我们生来就会呼吸,呼吸这件事就像本能一样。所以我们很多人在日常生活当中,实际上是完全无意识地在呼吸,我们根本注意不到自己的呼吸行为。但实际上,呼吸却联动着生命的存在状态。如果你有呼吸,才能证明你活着;如果你没有呼吸,超过一定时间的话,就证明你的生命状态已经停止了。
所以亲爱的们,从今天起你们要懂得呼吸本身是生命状态的一个标度。这个重要的标度,时时刻刻可以跟生命本身相挂钩。所以如果你能够习惯于有明确意识的呼吸的话,你就会习惯于把自己的思维和自己的身体重新合一。合一就是让你的思想停留在你的身体里,而不是停留在外面发生的事情上。
一定要使用腹式呼吸法,就是你在呼吸的过程中,要能够感到你小腹的起伏,你每一次吸气的时候小腹是要鼓起的,每一次呼气的时候小腹要向内挤压。所有的腹式呼吸都是真正的深呼吸,你的气息越悠长越好。同时你要把你的意识集中在呼吸上,你甚至可以感受到气体和你,进入你的鼻腔、气管、身体的感觉。
一开始我们可能很难一下子体会到呼吸跟自己的关系。你想象也可以,一段时间的练习后,你就越来越能感受到这种呼吸的力量。
C法则:CALM YOURSELF—自我平静下一步就是CALM YOURSELF,自我平静的过程。这一步是随着呼吸做一个自我平静,因为呼吸本身是能够帮助你平复情绪的。大家可以随便找机会试一下,无论你是跟同事吵架,还是跟先生闹别扭,还是孩子刚刚惹你,你都可以尝试一下。自己找一个不被人干扰的地方,呼吸几次你就会发现你的情绪会很快平静下来。然后你一旦平静下情绪,你就可以用一个积极的现实的想法去替代掉你刚刚升级的想法。
什么叫积极的现实的想法?我们依然以上学就要迟到的孩子为例,一旦你感受到自己的意识回到身体里,你第一个要去想的是,他此刻能够按照时间的最后期限走出这个家门,就说明他今天有可能不会迟到,对吗?因为每一次最后一分钟踏出家门,他的迟到概率还是小的,不迟到的概率是大的,否则的话你就会把最后一分钟的时限提前。所以你要想,今天我们应该能够及时赶上校车,孩子今天是可以按时到校的。
那这个想法和刚才你在那个升级的过程中想到的,已经发生了一个天翻地覆的扭转。你们可以把平时小朋友经常会惹到你们的这个点做一个小练习,那么做到这一步的时候,你就会想着用一个积极的正向的想法,去关注此刻发生的这件事情。
所以我们首先要有一个共识,就是人生当中的任何一件事情,都不会只有一个面向。比如一个相对行动迟缓、比较慢的孩子,他很可能就会比较细心,比较稳重,比较谨慎;一个性子比较急、比较火爆的孩子,他可能就会比较有冲劲,比较有突破力。所有的东西都是这样子的,它有双面效应,包括孩子的任何一个行为,它都不会只有坏处。你要首先看到,这个行为有可能存在的好处,你就在那个当下先转换信念,去看发生这件事情有可能出现的一个积极的结果,这样去做一个思维的转换。
D法则:DECIDE WHAT YOU NEED—确定自己的需求第四步是DECIDE WHAT YOU NEED,就是你要确定自己的需求,找到自己情绪背后真正的需求。因为情绪虽然已经过去了,或者还没有完全诞生就已经被你的智慧之光给熄灭了。但是当你完成这种自我调理之后还是要明白:情绪背后有一种没有满足的需求存在。我们每一个情绪,不只是对我们的孩子,包括对我们的人生当中遇到的所有人和事,只要有情绪,都是因为某件事或某个人没有满足你人生的一项需求。你要真正地去发现并找到这个需求,然后把需求说出来,去寻求这个世界和这个宇宙的满足。
这个需求的发现过程,其实是一个特别完整的自我了解体系。因为我们人生一世,最难的就是懂得自己,如果我们懂得自己的每一个行为或者情绪背后存在的自我需求的话,那么你就已经掌握了你大部分的人生。
我们还是拿孩子上学要迟到为例。在这种焦虑、愤怒和急躁的背后,你可能存在哪几种需求呢?每个人是不同的,有的妈妈不希望每天上班路都非常紧张,希望能从容一点面对可能出现状况的上班之路。那么孩子越早出门,我的交通压力就会越小一些,这可能是一种妈妈的内在需求。另一种妈妈的需求可能是:我希望孩子能够更好地享受早餐,充分吸收营养,然后有很好的精力去学习。
可能还有很多很多种的需求,但是你只有找到了自己真正的需求,才能知道如何跟孩子沟通,如何达到标准,如何满足需求。你的需求要和孩子进行互动和共鸣,只有当一个需求变成共同需求,双方才会一起努力。因为这是我们和孩子的交往,很多事情需要孩子去做到,所以不应该是父母单方面的要求和标准。我们要把它变成孩子生命中的要求和标准,才有可能让这个每日引发你们冲突的小点,变成你们情感交融和交合的地方。
E法则:EMPATHY—同理心最后一点是EMPATHY同理心,就是你要能够倾听孩子的诉说,允许他表达他的感受,同时与你的孩子共情,实现真正的沟通。一旦你掌握了沟通的能力,你会发现无往不利,无论是当妈妈,还是人生其他所有的角色,沟通的力量可以让关系更美好。
今天讲的沟通的核心内容是跟孩子沟通,就是要跟孩子共情。沟通的前提一定是首先你已经知道了自己的需求,然后去进行沟通。一旦你有自己的诉求,孩子就会有他的反应,比如他会觉得我早上就是起不来,我就想多睡一会儿。那你首先要共情他的这个状态,就是妈妈知道你晚上功课太多,做的太晚,睡觉的时间有点晚,睡眠时间不够,所以早上会起的晚,总是起不来,妈妈叫你很多次你才能起来,所以导致后面一连串的事情都很紧张。这时候你首先要跟他共情,也就是他不能起床这件事情背后的状态,然后才有可能寻找一系列的解决方法。
比如给孩子做好入学前所有的时间安排,让孩子的入睡时间更早一点,让他休息得更充分一点。因为妈妈也是希望孩子能够睡足,睡好,如果课业实在是太繁重,那我们有什么可以解决的方法没有。所以你要充分地跟他去实施互动,把你对他的这种情绪的理解和认同表达出来,然后才有可能共同去制定更好的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