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口齿清晰、思维活跃的宝宝,背后竟然是这么会聊天的爸妈!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已有研究表明,会话式绘本阅读对儿童言语和认知发展的作用都大于父母随意、任意式的阅读方式。
现在,我们用对话让绘本发挥最大作用吧!
问包含“什么”的问题
提问,是构成会话式阅读的基础。提问,不是为了获得孩子的回答,而是通过提问,提醒孩子说出书中的内容,更像是父母和孩子聊一聊故事的内容。
所以,不要把提问真得变成了“考考你”、“提问题”,而营造出一种很紧张的氛围,也会让小孩产生焦虑、焦躁的情绪。
问包含“什么”的问题,能引导儿童产出更多言语。这样的问题比“是不是”或者需要儿童用手指的问题更高效;小孩一开始可能无法产出很多,但是父母要多鼓励,也要有耐心,当小孩说不出来的时候父母自己给出回答。
具体问什么内容的问题呢:
问题可以包括对角色形象、角色动作、画面意义、情节内容的观察、阅读、猜测、验证等,帮助小孩儿产生自己对绘本的独特理解。例如:
——“书上画着什么啊?他在做什么呀?”
——“咦这本书是讲什么的啊?”
——“What do you see on this page?”
(如果有父母想通过外文绘本进行双语启蒙,我的例子中也夹杂一些英文提问方式作为参考)
——“Tell me what's going on here.”
——故事里发生了什么?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故事?
——如果这样的事发生在自己身上会怎么办?
孩子回答后要跟进问题或进行拓展
孩子回答了父母的问题后,父母要接着根据他的回答继续问问题。
C(completion)补充型提示,让儿童将句子补充完整。例如当书中有押韵或重复性短语时常常采用这样的提示的方式。比如,brown bear brown bear......?【0-2岁更适合】
R(Recall)回忆型提示,对儿童读过的内容进行提问,帮助儿童梳理故事情节。【0-2岁更适合】
O(open-ended)开放型提示,开放型提示将重点放在书中的图画上,对画面信息丰富的绘本来说,这是最佳提问方式。【2-3岁更适合】
W(wh-question)特殊性提示,主要功能是教会儿童一些新的词汇。【2-3岁更适合】
D(distancing)间距型提示,要求儿童将书中内容与儿童的实际经验联系起来,为儿童搭建起一座连接书本与现实世界的桥梁,有助于提高儿童语言表达的能力。
总之,少提知识性的问题,多问经验性的问题【2-3岁更适合】举个例子:
“这是什么?(W)--这是XX吗?(C)--我们昨天见过它对吗,它叫什么来着?(R)--你看小老虎怎么了?(O)--你是不是也有一只小老虎啊,和他一样吗?(D)”
我在美国做老师的时候,经常有一个概念说要将课堂从教师为中心转移到学生为中心,亲子绘本阅读也是一样,要以小孩儿为中心,要实现这种转移,就是要在这样的提问方式上下功夫。
——儿童:“这是一个小熊。”
——父母:“哇,小熊,小熊喜欢吃什么?”“熊住在哪里?”“这个小熊怎么样子?”【拓展性问题】
—— “猜一猜接下来,小熊看到了什么?”【预测性问题】
——“你想看到什么呢?”【假想性问题】
重铸宝宝的话
重铸是指对儿童语言的修复补充,既包含了鼓励,也包含了纠正,但是这种纠正并不是直接粗暴的纠正、例如:
——儿童说“香蕉。”
——父母:“哦,太棒了!这是一根香蕉!”
——儿童:“鸭子游泳”
——父母:“非常正确,鸭子正在游泳呢。”
——儿童:“车。”
——父母:“是的,一个红色的车。”
当宝宝需要的时候帮助他们
比如,在小孩儿回答不出问题时,给他们提供正确的回答,让小孩儿学着模仿父母正确的回答。
说一句题外话,人类似乎具有与生俱来的面孔识别能力,新生儿就可以识别人脸,婴儿也可以识别图画书中的人脸.
因此,对我们的启发是父母在亲子阅读过程中的面部表情非常重要,是帮助孩子理解绘本的重要媒介和手段。
关于在关键时刻给予帮助的例子:
——父母:这里有什么?
——儿童:....
——父母:这里是不是有一头小熊,小熊在吃苹果。
——儿童:...
——父母:小熊在做什么呀?
——儿童:...
——父母:你看看,小熊在吃一个xxx(等待小孩回答,+动作)/小熊在吃什么呢?
(我们今天吃过苹果没有呢?你喜欢吃苹果吗?)
鼓励一下宝宝吧
简而言之,父母要及时给予回应,鼓励参与绘本阅读的积极性。
这样的回应和表扬非常简单:
很好/嗯!(夸张的声音)/说的好!/非常正确! / 做的非常好!
当孩子对某个事物很感兴趣时,要鼓励孩子对这个感兴趣的事物多做描述和语言表达。
比如:那你来告诉爸爸/妈妈你见过的是什么样的?/是吗?原来是这样的?/你还知道什么呢?
还要有乐趣喔
永远不要忘了,我们之所以开展绘本阅读这一项活动,第一目的是为了让他们在成长中获得乐趣。
因为作为成人的我们深知阅读为我们人生带来的愉快,也知道好的阅读能力对我们终生学习的益处。
所以我们才要早早地开始亲子阅读,但是如果这个过程让小孩非常烦躁和痛苦,反而适得其反,让他们从此厌恶阅读。
比如,我刚刚讲得这些提问题的原则,对于一些小孩儿非常不适用,因为有的小孩更喜欢倾听,很希望享受聆听故事,那么我们也许就不该一直用提问的方式破坏了故事阅读的美妙,而尊重他们阅读的方式。
我所提出的这些原则,更适合在家长已经完整地将故事讲过2-3遍以后,根据小孩儿的意愿适当地添加更加有益的阅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