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家长管教法:不发脾气的“Time Out”
但在美国,这种方法不但不可取,而且很多时候,家长还会因此而被贯上“虐童”的罪名,情节严重的可能还会触犯相关法律。
美国家长如何管教孩子?
美国的家长们以何种方式来管教孩子?
看过美国电影、电视剧、动画片的家长,都见过这一幕:孩子淘气、不讲理、发脾气,父母常对他们说“现在,回你的房间去!”。
孩子听到这句话,就算再不甘心、懊恼、气愤,也会终止自己的不良行为,去自己的房间里待着。
看到这里,我们的家长可能不会理解:孩子犯了错,不惩罚,不教育,让他回自己的房间有什么用?
美国的小孩,为什么听到“回你的房间去”这句话,不管多生气,都会乖乖照做?
这就是美国家长“计时隔离(Time Out)”教育方式的独到之处。
一般来说,90%以上的美国家庭都会采取Time-Out的方法。
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比如发脾气、骂人、抢东西,家长会要求他暂停手上的活动,独自一人冷静一会儿,再寻找解决方案。
在家庭里,父母会说“回你的房间去”。在学校里场地有限,老师就在教室里布置个角落,做为孩子们“计时隔离”的场所。
这让孩子有时间冷静思考,也不会因大人的脾气感到恐惧。
“Time Out”方法详解
◆让孩子冷静而非惩罚
Time-Out(计时隔离),看似是孤立孩子、站墙角的一种惩罚方式,但实际上Time-Out的真含义并不是惩罚。
而是利用这个机会让正在顽皮或耍脾气的小朋友冷静一下。
计时隔离虽说不是惩罚,但也是让孩子站墙角的一种方式,这关于墙角的选择,还是有一定学问的。
一定是要在一个安静无聊的角落(没有电视、没有音乐),而且又要在爸爸或妈妈的视线范围之内。
并不是传统意义的关黑屋,或将孩子置于一个陌生的角落。
因为这样做的结果会使孩子产生恐惧的心理和情绪,不但不利于他们冷静下来,而且对于日后的身心发展都会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
◆时间并不是越长越好
计时隔离并不是时间越长越好,而是根据孩子年龄不同、内心冷静和平静下来需要的时间长短不同。
一般来说,几岁的孩子就隔离几分钟。
比如,小朋友现在满两周岁了,那么对其的隔离就最好不要超过两分钟,当然也不要短于一分钟,否则是起不到效果的。
◆“罚站”前先提出警告
作为家长,在孩子“罚站”前一定要先对其提出警告,而且一定要告诉其为什么要“罚站”。
比如说有一次小朋友哭哭闹闹地不想吃饭只想玩,而且还不让爸爸吃饭,于是妈妈便告诉孩子:“你自己不吃饭可以,但爸爸妈妈要吃饭,你如果再不让爸爸吃饭,妈妈就要罚站啦!”
这是对于孩子的一种警告,别说,不愿意“受罚”的小朋友还真听话,立马乖乖地自己一边玩去了。
事先提出警告可以起到两个作用:1.可以让孩子明白自己行为的后果将是什么;2.也可以制止孩子行为的继续进行。
◆结束隔离后再讲道理
如前文所说到计时隔离是一种“让孩子冷静而非惩罚”的方式,因此先冷静下来,下一步家长需要做的就是对其讲道理。
告诉孩子为什么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今后应该如何改正。
如果不给孩子先冷静下来的机会,这讲道理完全是白费功夫,他们是根本听不进去的。
◆家长心态语气要平和
不管是“罚站”前还是“罚站”后,家长的态度一定要平和,而不要对孩子大叫大嚷。
因为家长的大叫大嚷会给孩子一种错觉,让他们认为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本末倒置地认为计时隔离只是一种辅助手段。
对于大一点的孩子来说,计时隔离时间一到,即使孩子不认错,也应该结束。
而且如果孩子表现好,主动认错,那么家长还应该给予一定的口头表扬或肯定,毕竟这计时隔离也不是对孩子的惩罚嘛!
◆频繁使用效果并不佳
有的家长认为,计时隔离的效果如此之好,那么孩子犯错误或不听话,就可以采取此方法,那就大错特错了。
任何一种“惩罚”方式,如果对孩子频繁使用的话,都会使孩子产生一种习以为常的感觉。
而且有些孩子甚至还会有如此想法,“不就是Time-Out嘛,有什么大不了的”。
因此频繁使用的效果并不好,家长一定要视情况而定地采取计时隔离,让孩子真正明白和理解自己犯了错误或做了不应该做的事情。
◆坚持同一人开始结束
有的妈妈可能会有这样的想法,我正在气头上呢,孩子罚站,我不愿意理他,时间到了让爸爸去结束,这也是一种错误的做法。
在此用“一人做事一人当”应该不为过,如果是妈妈开始的计时隔离,那么一定要妈妈告诉孩子“时间到了,计时隔离结束了”。
而不是中途换人,请爸爸来善后。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坚持同一人开始、同一人结束、中途不要换人。
“TimeOut”教育方法的效果如何?
这种”TimeOut”的教育方法,到底效果如何?它有没有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地方?
一位在美国生活过多年的中国妈妈,被“计时隔离”的神奇效果震惊,听听她怎么说这种教育方法的好处↓
◆孩子打架时
有一段时间我经常带宽宽到好友梅丽莎家里玩,梅丽莎有三个孩子,分别是4岁、2岁半和1岁。
2岁半的女儿汉娜正处于第一阶段的叛逆期,在美国被称为“Terrible Two(糟糕的两岁)”,常常会大发脾气乱扔东西,或者在争抢玩具时咬人。
有一次大家一起玩的时候,汉娜把过来一起玩的妹妹推到了,还狠狠地在妹妹的手臂上咬了一口,妹妹痛得哇哇大哭。
梅丽莎闻讯从厨房出来,一看汉娜咬了妹妹,二话没说把她抱起来,把她放到楼梯上去并说:“You need to time out!(你得独处了)”
汉娜在楼梯上坐着,也哇哇大哭。其实她可以自己下来继续玩,但她并没有那样做,而是一直坐在那里哭。
而梅丽莎则继续在厨房忙碌,并没有理会大哭的汉娜。
哭了约十分钟,汉娜终于不哭了,这时候梅丽莎才走过来,问汉娜知不知道自己什么事做错了。
汉娜点点头说不应该咬妹妹,梅丽莎表扬她勇于承认错误,然后给她讲了一通道理。
把她从楼梯上抱下来亲吻了一下,汉娜便又欢天喜地地跟妹妹玩去了。
◆孩子不遵守诺言时
邻居家有一个10岁的男孩凯德,长得不但俊俏,且彬彬有礼十分懂事,对比他小的孩子也十分照顾,常常牵着宽宽的手带着宽宽玩。
有时凯德想把宽宽抱起来,他会先跑过来问我是否允许他抱宽宽,征得我的同意后才去抱宽宽玩各种游戏。
我非常喜欢凯德,一直想知道他的父母是如何把他教育得这么好的。
有一次去小区游泳池游泳,刚好凯德的父母也在,我向凯德的妈妈征询她是如何培养凯德的,她说她对孩子向来是说一不二。
其时正好凯德在与朋友玩水,兴奋起来他直接就从不允许跳水的区域往水里插进去。
凯德的妈妈看见了,提醒了他一句,结果没几分钟凯德又犯了同样的错误。凯德的妈妈把脸一黑,让凯德马上上岸来。
凯德上岸后,妈妈指着旁边的一棵树,要求他坐在树下10分钟不允许再到水里去。
凯德虽有不快,但也乖乖地坐在树下,等10分钟过去后,妈妈才允许他重新到水里去,且凯德也从此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了。
◆孩子贪玩不回家时
在小区的儿童游乐场常有这样的现象,孩子们常常会玩得很高兴,该到回家的时间了也不愿意回家,无论家长怎样催促也不肯离开。
美国妈妈大多不会不断地唠叨催促,而是直接跟孩子们说:“孩子们,再玩五分钟就回家!”
通常这时孩子们会赶紧找自己喜欢的项目玩,五分钟过后,妈妈一声令下,大家便都乖乖跟着回家了。
我开始觉得很惊讶,想知道这些妈妈是如何做到让孩子这么听话的,因为有时我让宽宽回家,他也会要求继续玩而不愿意离开。
后来我也会跟宽宽商量说“再玩5分钟就回家好吗?”宽宽没有时间观念,通常会满口答应。但等5分钟过后,他就会耍赖说“还要玩”。
我想要让孩子说话算数首先得自己说话算数,于是不管他如何哭闹扯着他就走,即便他乱踢乱蹬哭成泪人也不理会。
结果就这样两三次后,以后我每次给宽宽做什么事情限时。
如洗澡玩水限时,该去睡觉限时等,他都会乖乖地在我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并从此不再用哭闹跟我对抗了。
◆家长做到说话算数
玩是孩子最热爱的事,剥夺玩的权利来作为惩罚手段,的确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孩子下次也容易吸取教训。
但要做到这点并不容易,因为孩子总是会跟大人对抗的,且孩子总是很会察言观色。
如果他一直哭闹家长就心软下来,或者嫌烦而满足孩子的要求。
又或者因为孩子不理会自己的斥责而作罢,破坏了自己订立的规则,那孩子下次遇事就会用同样的手段来对付家长。
要有效做到“Time out”和“Time Limit”,必须要从婴儿期做起。
美国很多妈妈一人撑起照顾孩子和家务事的重任,很多家庭还常常是有几个孩子,但看起来美国妈妈似乎带孩子比中国人更轻松。
把孩子往玩具房一放,便可以安心做家务;把孩子往床上一放,孩子便乖乖睡到大天亮;把孩子往高椅上一放,孩子便乖乖自己吃饭……
有很多中国妈妈常常感叹家里几代同堂,五六个大人照顾一个孩子却都会累趴下。
晚上需要抱着摇着睡觉,出门需要轮流抱着,吃饭需要追着喂,做作业需要陪着做……
这种差别就在于孩子从小规则的制定与执行力度是否强硬。
有一个朋友的儿子沉迷于网络游戏,常常一玩起来几小时都不停歇,父母常常为此而骂骂咧咧孩子却当做耳边风。
有一次我到他们家作客,他的儿子对客人视若无睹,所有精力都集中在电脑屏幕上。
他的妈妈说:“你已经玩了很久了,再玩15分钟不要玩了。”孩子没吭声。15分钟过去后,妈妈并没有任何说法,几乎是把这事给忘了。
等到差不多又过去了30分钟,妈妈做好饭端出来,看孩子还在玩游戏,她开始大喊:“你这眼睛还想不想要啊,都玩一上午了!快来吃饭啦!”
孩子还是没有反应,妈妈端了一碗汤放到儿子的电脑桌旁,说:“喝掉!”然后开始向书房里的爸爸吼叫:“你就不能管管你这儿子,都玩一上午了!”
爸爸应声出来,摸着儿子的头说:“不玩啦,吃完饭我们去游乐场玩怎样?”儿子闻说,哦了一声咕噜噜把汤喝掉,眼睛仍然死死盯着电脑屏幕。
然后又赶命似地玩了几分钟,才不情愿地跑到餐桌上来吃饭。
这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可以看出其母亲从小并没有为儿子订立一些规则,或者是自己没有按照订立的规则严格执行,致使孩子钻了空子。
其父亲则是没有采取任何惩罚手段,而只是以满足孩子其它的愿望,来中止孩子的一些错误行为。
这样反而容易导致孩子霸道无礼,只会一味放纵自己并认为父母为他所做的一切都理所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