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生前竟不让自己孩子玩iPad?不是因为视力,真相刺伤无数父母
记得去年,有文章报道说,美国儿科学会修正了之前的观点,将对电子屏的限制从两岁放宽到了一岁半。而美国眼科协会也指出,近距离观看电视也不会直接导致近视,只不过,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看时,需要经常看一下远方,缓解眼睛疲劳。
很多感觉带娃很累的爸妈看到,都如释重负,奔走相告——累了的时候终于可以放心地把孩子托付给电视、iPad了;只要控制得好,让孩子玩iPad益智APP游戏,不用担心伤眼睛了。
然而,在消息的传播过程中,他们往往侧重于强调自己偏好的那部分,而忽略了一些其他的重要细节。比如,关注孩子近视的爸妈,可能会说,看电视、看手机对孩子视力影响没那么大,他们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年龄界限——一岁半以下的孩子眼睛没有发育好,是绝对不能接触电子屏幕的!
而且,很多人不知道,伤眼睛仅仅是让小孩子看电子屏幕的一个危害,另一个隐藏的大危害是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
不然,为什么连iPad之父乔布斯也严格限制自己的孩子玩iPad?
美国记者比尔顿采访乔布斯时问:“你的孩子应该很爱iPad吧?”乔布斯却回答:“他们没用iPad,我们限制孩子在家使用电子产品。”《乔布斯传》作者艾萨克森指出:“乔布斯坚持每晚在厨房长桌吃晚餐,和孩子讨论书籍、历史与各种话题。没人会拿出iPad或计算机。”
不仅乔布斯,在硅谷,很多高科技公司的高层工程师,开始流行不让自己的孩子接触智能产品。为什么?因为他们第一手看到了科技和电子产品对孩子的危害,他们不希望这些发生在自己的孩子身上。
电子屏幕到底是怎么影响孩子大脑发育的呢?
困惑1:益智类、教育类的APP要不要给孩子看?
建议:等孩子培养了阅读习惯之后再看,否则注意力很难集中
有些父母认为,我们现在生活在被电子屏幕包围的环境里,是不是可以让孩子适当接触一下电子产品?尤其是一些益智类、教育类的APP,孩子还能从中学到不少东西。电子屏幕要不要给孩子看呢?
孩子出生时,是个300度的近视眼,他能够看得清楚的,不过是你抱他喂奶的时候,从你的手到你的眼睛20公分的距离。我们看到,一岁半的孩子看电视时坐得很靠前,你叫他退后,他一下就又往前去了。为什么呢?因为他是个近视眼,看不清楚就自然往前面去了。他要到一岁半以后动眼神经外面包的髓鞘发育完成以后,才能够调焦距,才看得准。
在此之前,给他看电子屏,对他是很不利的——我们经常看到很小的孩子就戴上了眼镜(弱视、散光等),很多都是因为过早接触电子屏幕所造成的。
从小看电子屏的孩子,除了损伤眼睛发育之外,另一个比较严重的不良影响就是,可能导致ADHD(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其实华盛顿大学有个很好的实验,它后来逼着一款名叫Baby Einstein的益智游戏下架了。研究者对1700个孩子做了大型而且是长期性的实验,发现孩子从10个月大的时候,每增加一个小时看电视的时间,他到七岁的时候,出现ADHD的风险就增加10%。这个实验公布出来以后,很多家长都非常恐惧,怎么办?我已经给孩子看了。
当时有人告华盛顿大学,他们请了很贵的律师团来,但因为实验证据很充实,所以他们只好选择和解。但是,爱因斯坦的游戏最后是下架的,下架说明他也自认有错,所以才要和解。
对于很多电子益智游戏,它益智不益智我们不知道,但是我们知道一件事情,就是孩子电子屏看多了以后,以后就没有办法专心阅读,因为电脑是一直跳动的,电视是跳动的,可是纸质书就不是,所以如果孩子看惯了跳动的屏幕,明天突然换成看纸质书,很多孩子就不能够静下心来读书。
我还是建议父母们,应该从一开始就给孩子看纸质书,用绘本类的纸质书开始亲子共读,等孩子培养好阅读习惯以后,再让他接触到电子屏这种动态的东西。这对他比较好的。
等孩子培养好阅读习惯以后,再让他接触到电子屏这种动态的东西。
困惑2:从小给孩子看闪卡可以促进孩子的智力发育吗?
建议:没有必要,看闪卡对孩子利大于弊
现在,很多父母亲给几个月的孩子看闪卡,认为应该开发孩子智力越早越好。但是,孩子在眼睛发育没有完成之前,给他看闪卡,对他却是很不利的。就好象给十个月大的婴儿看手机,看电脑对孩子很不好一样——闪卡也是跳跃的、移动的,这一点和电子屏很相似。
我们知道,孩子在小的时候学习并不是那么重要,长大以后能够一直往前走才是最重要的。我小时候记念过的“冥王星是九大行星”,现在已经不是了;我小时候学到的“神经细胞死了不能再生”现在也被推翻了。所以我们不要在意孩子现在学到什么东西——将来可以用得到,而是要维护孩子的求知心和好奇心,这些才是最重要的。换句话说,我们要在孩子的好奇心出来的时候,给他正确的指导。
我举个例子:
台湾有个官员,她带孩子过马路的时候,孩子就问:“妈妈,为什么行人走的时候只有25秒,那个车子走得比人快,可是车子有90秒的时间过?”这是个很好的问题——人走得慢,可是我们只给行人25秒,车子走得快,却给90秒,这不公平。这个时候我们应该说,因为人可以聚集在街口,灯绿了以后我们一起过马路,我们是同步进行的;可是车子很大,必须是按顺序前进,一部车过了第二部车才能过,所以要比较多的时间。
父母亲在回答孩子问题的时候,应该注意启发他的观察力,启发他的好奇心,也给他正确的答案。可是你知道这个官员是怎么讲的,她说,因为车子是笨笨的。这个回答就非常不好,我们大人常常会用“它很笨,所以它做不好”,用“这个很笨”“这个什么”的话来搪塞孩子,其实那才是不好的。
所以,我们给小孩子看闪卡是利大于弊。我们真的不需要在孩子小的时候用闪卡来帮他开发智力。和闪卡比较起来,我们多带孩子出去玩,自然打开孩子的五感,然后对他的问题给出启发性的正确的答案,才是真正开发孩子智力的方式。
和闪卡相比,多带孩子出去玩才是真正开发孩子智力的方式。
困惑3:老人、保姆带孩子喜欢让孩子看电视,也不需要担心了?
建议:3岁前把孩子交给电视保姆,高知家庭的孩子智力也可能偏低。
看电视变近视并不是最严重的后果。
现在隔代教养家庭,老人带孩子时,喜欢给孩子放动画片看,因为孩子在看电视的时候会很听话,不会闹不会吵,老人比较省精力。还有的保姆带孩子,也喜欢这样做。但其实,这样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好。说不好,是因为会影响到孩子的智力发育。
我有一位学生,她与她先生都是博士,她的孩子现在三年级了,不喜欢上学,学习缓慢,上课不专心,缺乏主动性,时时想去田野上跑。原来,她结婚不久便怀孕了,舍不得刚开始的事业,孩子出生不久便把孩子托给乡下的婆婆带。不料,两个月不到,婆婆中风了,无法帮忙,便把婴儿再转托给同村的婶婆带。婶婆不喜欢说话,也很少跟孩子说话。冬天时,婶婆把他穿好了衣服,放在门口晒太阳;夏天时,把婴儿车推到大椿树下。孩子从小就很乖,吃饱了睡,睡饱了吃,每天看着人来人往,都不吵闹。这样一直到孩子要上小学了,才把他带回台北。想不到,孩子的状态既像人们说的多动症,又像孤独症。
我听后有点感慨,问她怎么忘记了1995年的那个重要的研究:孩子的智力跟他在三岁以前所听到的语言多寡呈正相关。
这个研究发现,最重要的时期是一岁以前,也就是一般人认为孩子还听不懂父母在讲什么的时候最为关键。那些认为孩子反正听不懂,在他们12个月以前不跟孩子说话的父母,他们的孩子在认知能力上的发展,比一开始父母就跟他们说话的婴儿差了许多。当这些婴儿长到3岁时,研究者给他们作《史丹佛·比奈智力测验》,发现孩子的词汇与他小时候听到字数的相关系数为0.6,扣除父母平日挂在嘴边的“把饭吃完”“快去洗澡”“快去睡觉”这种例行公式的句子,这个相关系数升到0.78。实验者继续追踪这批孩子到他们9岁,这时,他们在婴儿期所听到的字数与他们在《Peabody图片词汇测验》的相关系数是0.77。这说明:婴儿期父母和孩子说话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智力,孩子听到讲话字数的差异就是后来智力的差异。
父母在替孩子换尿布、洗澡和喂饭时所说的话,可以促发孩子大脑中神经的连接,使他将来在处理信息、思辨命题上比别人快。所以千万不要以为孩子还小、不懂事,就不跟他说话。其实,那时候说的话才是最重要的。
有人就会说,电视不也有声音吗?电视里都是人在说话,那让孩子看电视不是也很好吗?不是这样的。我们开电视给孩子看,虽然一样都是声音,但却不能让孩子产生神经连接。
研究发现,如果不是眼睛看着孩子,面对面跟他说话,那些声音就是背景噪音,对孩子的神经连接并没有什么帮助。在神经学上,神经元被重复刺激的次数越多,它们之间的连接越紧密,神经信号发射得越快。这种重复的刺激会改变神经回路的连接。如果两个神经元平日没有接触,中间的间隙(突触)比较大时,信息容易流失。而神经元之间产生的连接数量越多,学习的速度越快,适应环境的能力也就越强。
所以,我们如果把孩子交给电视保姆,和学生的婶婆把孩子放到门口晒太阳而很少跟孩子说话是一样的,都减少了和孩子说话和交流的时间,减少了让孩子产生神经连接的机会。
因此科学家认为,小时候父母陪伴多,听父母讲很多话的孩子,他们在思想上会比较细密,反应会比较快,点子会比较多,在学校的表现也比较好。而从小在电视的陪伴下长大的孩子,相对就弱很多。
所以,大人带孩子时,不可把他当宠物,只管吃喝,有空才跟他玩一下,孩子需要父母经常和他说话玩耍。孩子需要教育,他的神经必须做对的连接;而品格更需要长久、一致性的培养,才会成长得好。
电视声音并不能让孩子产生神经连接。小编再补充一个美国儿科学会专门对婴幼儿看电视的建议:
不建议1岁半以下婴幼儿看电视或视频。
2-5岁幼儿每天看电视时间应控制在1小时以内,而且家长应该和孩子一起看。
电视节目应适合幼儿年龄,避免任何暴力镜头。所选电视节目应有利于儿童发展语言和社交技巧。
将看电视当成一种特权或奖赏。孩子做完阅读任务、家庭作业或者指定任务后,才允许看电视。
选定孩子看的电视节目,节目一结束,立即关电视。
选择有利于培养孩子善良、责任感和合作等正面价值观的电视节目。
与孩子一起看电视,看完节目之后再与孩子一起讨论电视内容。为孩子解释其中不理解的内容,了解卡通人物与现实生活的差异,让孩子认识真善美。
鼓励孩子将看电视变成积极的学习体验,而不是被动接受信息。鼓励孩子与电视人物一起唱歌跳舞。多问孩子“如果换做你,你该怎么做?为什么?”之类的问题。
不要将电视搬进孩子卧室。
吃饭时间关闭电视,以便一家人边吃边聊,增强家人间沟通。
不要让学龄儿童一边看电视,一边写作业。
鼓励孩子做一些看电视以外的事。比如,出门运动、画画、阅读、与朋友一起玩耍等,更重要的是,多让孩子与家人在一起。
放电视的房间应多摆放书籍、玩具、谜语、游戏机等非视频类娱乐玩具。
在少看电视方面,父母应给孩子树立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