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越“懒”,孩子未来有出息!
为什么“勤快”的父母养的孩子比较懒,反而比较“懒”的父母,养出的孩子一般都比较能干,这是为什么呢?
起床、做早餐、准备好上学的衣物、催促孩子起床、送他去上学。晚上,守在身边,复习功课写作业,帮他检查,最后还要收拾整理。
全部“包办”的父母有没有发现时间越来越不够用?自己不辞辛苦的将原本孩子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完了,他也已经习惯你为他所做的,而养成了惰性!可到头来,你还要怪他凡事做不好!
父母们知道吗?其实你在某些事情里适当“偷懒”一下,孩子会变的越来越能干哦!
父母越能干,孩子越懒
其实我一直认为,孩子是很能干的。
那么现在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好吃懒做的“小霸王”呢?明明是读小学的孩子,吃饭就坐在桌子前面,像个大爷一样等着饭菜上桌,而不是去厨房自己盛饭端菜。
我想是主要原因是,父母太能干了。
孩子帮忙端菜上桌吃饭。
“哎哟我的小祖宗,你别进来捣乱了”
"快快放下,小心别躺着了"
孩子拿起抹布想和妈妈一起擦窗子。
“别拿这个,脏”
“太危险了,你在一旁乖乖坐好就行”
孩子看到妈妈在摘菜,想试着帮忙。
“不要做,你做不好。”
“去写作业,你把书读好就行。”
就这样,孩子变得越来越懒,变得越来越挑剔。
而过于能干的大人却忙着上跳下窜地伺候小主人。
结果,就养出了越来越多的“低能”孩子。
让孩子适当的吃苦,才会成长
现在父母恨不得把全世界所有的好东西都给孩子,常常把自己当场一个无所不能的“小叮当”。
对于孩子有求必应的父母,却常常养出了一个什么都不会的“废物。”
现代版“伤仲永”魏永康,2岁就掌握1000多个汉字,4岁完成初中课程,13岁就以高分考入湘潭大学物理系,17岁考进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成为硕博连读研究生。
魏永康有这样的成绩,全赖母亲二十几年来的照顾,每天早上把牙膏挤好,把要穿的衣服搭配好。他从小没有洗过一双袜子,即使在17岁考研究所之前,也是一边看书,母亲一边喂饭。
魏永康妈妈觉得吃饭浪费时间,不必自己动手,好好读书,将来才有出息。
在魏永康考上博硕连读后,离开母亲就生活“失控”了。无法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热了不知道脱衣服,大冬天不知道加衣服;
他经常一个人窝在寝室里看书,忘了还要参加考试和撰写毕业论文,为此一门功课记零分,而没写毕业论文也最终让他失去了继续攻读博士的机会。
在得知孩子被学校劝退,这个望子成龙的母亲情绪崩溃,大喊恨不得孩子跳楼死了,被车撞死,没有这么没出息的孩子...
曾国藩说:“子侄除读书外,教之扫屋、抹桌凳、收粪、锄草,是极好之事,切不可以为有损架子而不为也。”
请让孩子去吃点苦,获取自己的人生经验。
因为在劳动中,他的头脑手脚不仅会变得更加灵活,而且还可以培养孩子能吃苦的精神。
更何况,父母不能永远在孩子身边照顾他,所以必须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社会意识,让他们变得能干,独立自主,身心健全。只有如此,他们才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生活得从容不迫,不至于碰到一点风雨就手足无措一败涂地。
其实孩子比我们想象的更难干
一个朋友最近和我说,她家孩子越来越勤奋了。
刚开始,为了想让她儿子尽快学会做家务,她决定变“懒”,让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她则尽量不插手。
在这个过程中,她发现自己的孩子,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能干很多。
有一天她将儿子叫过来,把洗衣机的操作说明书扔给他,就让他自己实操去了,没想到结果却让她大吃一惊。
当她洗个澡再次走出阳台时,发现衣架上的挂满了已经洗好的衣服,虽然有些衣服晾的有点歪,但还是让她深感惊讶。
她就好奇了,问儿子是怎么做到的:“妈妈,不就洗个衣服嘛,而且是用洗衣机,太简单了,把衣服翻个面然后就丢去,最后再放洗衣液就好啦~”
看着歪歪斜斜衣服,再看看一旁正得意的儿子,她也不好打击儿子的积极性,于是她就说:”嗯,确实很厉害,但是也有不足的地方,你看这些衣服歪歪的,应该把它晾整齐才对,这样衣服就没有皱褶了。“她一边动手一边讲解,儿子也在旁边认真学习着。
第二天,孩子在晒衣服的时候特别用心,衣服也都晾的整整齐齐。
做一个懒父母,让孩子越来越能干
《左传》有云:爱子,教之以义方。意即以正确的方式给孩子正能量,教给他们为人处事的正道。
相反,就会如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的: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这是从反面告诫人们,若爱孩子的方式不对,恰恰是害了他们。
心理学家指出:
当孩子独立活动的要求得到某种满足或受到支持,孩子就会表现出得意、高兴,出现自尊、自豪等最初的自我肯定的情感和态度。否则,就出现否定的情感和态度。因此,必须十分珍惜孩子的独立性意向,给予鼓励和支持,使其不断发展。
那么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在思想上要明确认识,高度重视;
在行动上要提供机会,大胆放手;
在方法上要因势利导,正面鼓励。
要想孩子成人成才,就尽早放手吧!父母越“懒”,孩子越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