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读资治通鉴能学到什么

144
作者 十点课堂 米粒妈咪课堂  ← 点击红色字,关注公众号
2022-05-10 18:29 字数 11013 阅读 778评论 0
柏杨讲资治通鉴(学生版):全面提升学生文学综合素养

  女人读资治通鉴能学到什么

  女人读资治通鉴能学到什么 ?随先生去参加他的朋友聚会,席间有位男士西装革履,谈吐得体,大家都喊他宋总。

  大概向先生打听了一下那位宋总的基本情况,有几个关键词引起了我的兴趣:名下有三家公司、妻子全职主妇照顾一对龙凤胎儿女、每年给妻子500万零花钱。

  听起来确实不错,可他接下来的一些表现,彻底颠覆了我对他的第一印象。

  中途他接了一个电话,大概是他妻子打来的,他态度非常不好,随便敷衍了几句。周围的人就起哄,问他是不是老婆来查岗了。

  他说:“我老婆那个傻(A和C中间的那个字母),我随便忽悠一下就行了。”我听了当时就皱起了眉头。

  同坐的一位女士,当场就反驳他:“你应该对你老婆尊重一点。”他怼到:“她不像你那么麻烦,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地位,她听话得很。”

  那位女士也就笑着摇摇头没说话了。(为方便后面的叙述,就叫她阿敏吧)

  后来先生告诉我,那位女士上学的时候就是他们班上的学霸,非常喜欢读《资治通鉴》。硕士毕业后任职于国内某知名企业研发工程师。后来在孩子三岁的时候,突然辞职,考入了某211高校做教师,据说是为了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的成长。

  先生最后感叹一句:读《资治通鉴》的女人太可怕了。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古话诚不欺我。

  《资治通鉴》不仅是一本“帝王术”、“权谋术”,更是一本生活启示录。这本书对人的事业观,婚姻观,处世观,一样起到非常好的警示作用。

  01.深思熟虑,三思而后行

  有人把《史记》和《资治通鉴》进行比较。

  读《史记》人会热血沸腾,想马上去当游侠,体验以天为被地为铺的豪情。可是读《资治通鉴》会让人认为做大事前一定要深思熟虑。

  阿敏在决定从某著名企业辞职时,把QQ签名改成了:之前千方百计进入xx企业是为了一个热血青年的梦想,现在从xx辞职,是为了完成一个老母亲的梦想。

  她做什么事情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而不是只靠一时冲动。所以她现在能兼顾家庭和事业,家庭和美,事业顺利。

  公孙座建议魏惠王重用商鞅,

  三思而后行,不打无准备之仗。行事之前先考虑所有的后果,并思考是否在自己所能承受的范围内。

  《资治通鉴》里公叔座劝说魏惠王重用商鞅,但魏惠王举棋不定。公叔座说:“如果您不采纳我的建议,您就要杀了他,不要让他离开我们国家。”

  商鞅却胸有成竹:“国君不肯听从您的建议而重用我,又怎么能听从您的建议而杀我呢?”

  其实,他的心里早就知道魏惠王不是明君了,他才去了秦国,投靠秦孝公。

  胸有成竹,遇事不慌。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资治通鉴》还是一本“婚姻启示录”。

  班倢伃与汉成帝的故事就说明了夫妻之间,上乘的感情是:支持骂自己的另一半变得更好。

  汉成帝非常宠班倢伃,有一次汉成帝在后宫庭院游玩,他想和班倢伃同乘一辆车。班倢伃觉得不合适,就推辞说:“自古以来,贤君之侧都跟随的是重臣,只有末世的君王旁,才是宠妾。”

  班倢伃一心想汉成帝能够心系天下,成就大业。所以才会无时无刻不敦促他。

  可是汉成帝不珍惜,把赵飞燕姐妹招进了宫。

  “飞燕来,啄皇孙”,最后弄得终身无子嗣,江山易主。

  读史明智,在历史中寻得借鉴,好则学之,不好则避之,才是我们读史的目的。

  03. 交友要谨慎,宁缺毋滥

  孙膑和庞涓曾经一起学习兵法,庞涓深知自己的才能不如孙膑,妒火中烧。

  他在魏国做将军的时候,便邀请孙膑来魏国和他一起共谋事业。当孙膑去到魏国的时候,他却砍断了孙膑的手脚,还在他的脸上刺了字。

  后孙膑借助齐国使者回到齐国,齐国大臣田忌知道孙膑是个人才,便以贵宾的礼节接待了他。

  此后,田忌便拜孙膑为军师,大败魏军。

  孙膑识人不清,差点因此丢了性命。却因田忌的知遇之恩,助田忌封王拜相。

  孙膑和庞涓二人师从鬼谷子,两人当时是同学。后来庞涓看到了魏国的招贤榜文,就告辞师父去魏国。

  师父看出庞涓心术不正,就告诫他不能欺骗别人,否则会不得善终。按理说聪明如孙膑,不会不知道庞涓的人品。但是他还是听信了庞涓的话,只能说他自己轻敌了。

  为何要读《资治通鉴》

  以史为鉴,一个人一辈子至少要读一次《资治通鉴》。

  知乎上有人说:通读资治通鉴之后,我最大的体会是人不能对自己掌握之外的人或事抱有任何幻想。任何自我说服或者自我安慰的“应该会,应该不会”都会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英明帝王无不如此。 从小熟读历史的孩子,眼界和格局会更高。

  哈佛大学就有项调查显示:那些优秀的学生,大都偏爱历史类书籍。

  而近几年大语文时代,熟知历史故事,也是拉开孩子总成绩的关键。

  比如2020年高考全国卷一的作文题目就给出了一段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的史料,让孩子写出自己的阅读感悟。

  但历史书籍卷帙浩繁,真正适合孩子的良心读物并不多。

  甚者还有各种影视剧、动画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美化或恶意丑化,让孩子无法真正地理解历史,建立正确的历史观。

  但有一本历史大书,它曾多次登上清华大学图书馆借阅排行榜前10名,长年霸占图书网站销量前列。

  毛泽东将它放在案头,通读整整17遍,且“每次读都获益匪浅”;李嘉诚7岁就读完了它,并说这本书“不可不读;金庸早年写社评,精准预测政局,奥秘就是几十年反复阅读这部书。

  如果孩子只能读一本历史书,那一定是它。

  它就是司马光花19年时间,呕心沥血写就的《资治通鉴》。

  它可不是一本普通的历史书,而是专为宋朝皇帝打造的“治国教科书”。记录了上起战国,下至五代,共计16个王朝的兴衰交替。

  而在历史长河中,围魏救赵、赤壁之战、商鞅变法……随便拎出一两个故事,就能让孩子添一分博学和睿智。

  熟读《资治通鉴》的孩子,不止可以拥有帝王般的眼界和格局,也能从国士的机智和才学中,获得人生的能量。

  只可惜,《资治通鉴》原著使用的是文言文,对大人来说都明显地生涩艰深,更何况孩子。

  但好在还有这位“硬骨头文人”,他笔下的《资治通鉴》老少皆宜,还原真实历史的样子,很不一样。

  他耗时10年写出白话版《资治通鉴》是金庸、陈忠实盛赞的文学大家

  他从64岁译到73岁,每天除了睡觉,就是埋首在四周堆积如山的参考数据里面。

  他每月至少阅读4万字左右的文言文、写出7.5万字左右的初稿、交出15万字左右的校稿以及手绘地图和附录。

  因为他强调,不但要忠于原文,还要译出一部可以代替古文的《资治通鉴》,更要发挥神韵,使它简单清楚,不依靠任何工具书都能畅读。

  耗时近10年,他的白话版《资治通鉴》终于成书问世,不仅有逐字逐句的完整白话译文,更附带约60万字的个人辛辣点评。

  金庸曾盛赞他:“他对于中国历史的深入研究,以及对中国社会中各种弊病的鞭笞,是我长期来十分佩服的。”

  他就是柏杨先生,当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也是台湾十大畅销作家之一。

  柏杨先生,著作等身,被称为继鲁迅之后最伟大的杂文家。

  这和柏杨先生传奇的一生经历有密切关系:

  他儿时曾被继母虐待,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生日;他念过无数个学校,却从来没有收获一纸文凭;他从过军,入过狱,险些被枪决,也几次自杀未遂;……

  9年26天的监狱生活里,陪伴他的正是图书馆里的那套《资治通鉴》。

  他徜徉在历史中,借古推今,以古鉴今,从中获得活下去的力量和人生智慧。

  受尽了生活的苦,他翻译的文字却从没有抱怨,写人写事简洁有力,有料有趣,击透人心。

  哪怕是小孩子,都爱听他的趣味解读:“原来历史也可以被解读得如此有趣。”

  这套书上市至今,畅销20余年,累计销量超过2000万册。

  但为了更适合孩子看,柏杨夫人的学生周莉莉女士,以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为底本,耗时十余年,专门为9岁以上学生改编为《柏杨给孩子的资治通鉴》,目前音频版已正式上线。

  没有一本正经的说教,而是通过讲述一个个故事,还给孩子们一个个有血有肉、丰满多面的历代风云人物。

  项羽为什么会输给刘邦?

  杨广和李世民都是皇二代,为什么一个葬送了江山,一个却成了千古名君?

  张骞出使西域和“丝绸之路”有什么关系?

  ……

  更让遥远时空的历史人物和故事,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结合起来。

  比如,资治通鉴开篇故事,三家分晋。

  智性家族首领,恃才傲物,德不配位,最终被其他家族合力推翻。

  一个管理者能力的高低,决定他能做多大的事,一个管理者品德的高低,决定他能走多远。

  音频最后引导孩子思考:如果让你做班级的管理者,你会怎么做呢?你要怎么选拔班干部呢?

  真正实现“读史明鉴”的目的。

  一句话,如果你希望提高孩子智商、情商,培养孩子的历史思维,加深思考深度;

  《柏杨给孩子的资治通鉴》音频课将是你的不二之选。

  金庸赞誉的名作家柏杨先生带来100多位历史人物120多个历史事件

  130多个文学知识点80多个成语故事的智慧结晶汇集在86节、累计超过700分钟的音频课里

  每天10分钟,让孩子变身“国学小博士”积累文学素材,提高作文成绩一辈子爱上历史点击试听:柏杨讲资治通鉴(学生版):全面提升学生文学综合素养

  女人读资治通鉴能学到什么敬请参考,关注米粒妈咪课堂获取更多心理成长及历史国学智慧学习资料及课程!


心理成长      米粒妈咪在线课程
相关课堂学习推荐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