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扒幼儿“偷窃”行为背后的原因

144
作者 scenery舒 米粒妈咪课堂  ← 点击红色字,关注公众号
2019-07-31 17:25 字数 2216 阅读 843评论 0

最近有父母在后台反馈,说自家孩子上了幼儿园后,家长经常会发现书包里多出了其他孩子的物品,诸如小玩具、橡皮等等,这种随意偷拿东西的行为该如何矫正?其实,遇到这类问题,大家也不要太慌张,首先我们要找到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原因一、自制力差,占有欲强

不知道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当自家孩子看到别人宝宝的玩具哭着闹着要,为了赶紧让孩子停止哭闹,就会把玩具拿过来。其实,这种行为就是给孩子暗示:只要自己喜欢,别人的东西就可以占为已有。

原因二、搞不清“是”与“非”

只要自己喜欢的东西就可以拿走,这是2-3岁孩子因为对“你、我”之分缺乏认识导致的结果。不懂得你我之分,孩子的主观思想就是是想拿就拿,这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不牵扯道德,所以也不能定义孩子是“偷”。

到了四五岁时,孩子知道钱可以换来他想要的、吃的、玩具,在偷偷拿家长的钱去满足欲望时,他们并不认为这是一种错误行为,这就需要家长及时干预,帮助孩子分清“是”与“非”。

原因三、未被满足的需求

有的家长为了不让孩子养成乱花钱的习惯,会严格限制零用钱数量,甚至分文不给,如此自身强烈的欲望会让他们去偷拿家长或他人的钱物。

原因四、模仿行为

孩子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强的,如果同伴有不良行为,那么孩子很容易将这种不良行为“学到”。还有一部分孩子偷拿行为的出现,和同伴的唆使有很大关系。

原因五、满足某种感情需求

情感在心理上没有得到满足的孩子,也容易出现这种行为。比如有的父母常年工作在外,对孩子的关爱照顾甚少,孤独感、郁闷的情绪急需被填补,有的孩子会通过盲目的求得某样东西来满足,有的孩子为了拉拢同学建立友情来弥补家许情感的不足,会去偷钱给同学买些小礼品,还有的孩子为了不被受欺负,会偷钱交“保护费”给学校的“大哥”等等。

1-3岁      米粒妈咪在线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