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体验品尝后果促进成长
·亲子故事·
每一种行为都会产生一个行为结果,让孩子体验“行为后果”,他就有了辨别行为的经验,知道哪些行为是适当的,哪些行为是不适当的,这就能减少孩子犯错的机会。
一回家,小伟就把自己的东西随手一放,以致经常在上学前找不到东西而向妈妈求助。那天,小伟找不到自己的红领巾,妈妈也急着去上班。儿子喊妈妈帮忙,妈妈一边帮着找,一边埋怨儿子乱放东西,结果母子两人都迟到了。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越早让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孩子就越能管理好自己的生活。当妈妈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她找儿子谈话了。妈妈很郑重地说:“你有自己的房间,你的物品怎么放自己决定,如果找不到,妈妈不再帮你,所以你今后要养成把物品摆放到固定位置的习惯。”
妈妈说到做到。一次,儿子因为找不到语文书向妈妈求助的时候,妈妈柔声说:“很抱歉,我没办法帮你。”结果,小伟又一次迟到了。有了这一次教训,妈妈发现儿子在用心地改变自己,放东西逐渐地有次序了,找不到东西的次数越来越少。
事实上,孩子的感受力是很强的,当“坏的结果”出现时,他会很快意识到自己哪些行为是不正确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让孩子体验“行为后果”呢?
·沟通技巧·
1.从小就让孩子“体验后果”
孩子在6岁以前,给他一个充分自由的成长空间很有必要,但是一定要把握好自由的边界,否则可能会让孩子戴上“不自由”的枷锁。
妞妞在家里喜欢穿着鞋在床上蹦跳、拿着大人的书当废纸撕、用小番茄当飞镖……妈妈见了,总是一笑而过。上幼儿园后,妞妞还是经常穿着鞋在床上乱跳;滑滑梯不排队,总是争抢;还撕别的小朋友的图画书。老师批评她,小朋友不喜欢她,使她觉得不自由,每天早上哭着闹着不愿意去幼儿园……
幼教专家提醒,规则不是自然而然就有的,对于孩子在自由成长中出现的一些违反规则的行为,大人必须明确指出“你这么做不对”。家长及时制止孩子不正确的做法,孩子做事情才不会以“我喜欢”为标准,而是以“能不能做”为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