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姐姐打哭2岁弟弟,竟然人人点赞?其实3点被严重忽视

144
作者 sean1976 米粒妈咪课堂  ← 点击红色字,关注公众号
2018-09-05 09:06 字数 5758 阅读 4094评论 0



本文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慢成长(manchengzhang123)

1.jpg


前几天网上疯传一个小视频:姐弟俩在家里玩,2岁弟弟动手“打”了6岁的亲姐姐,姐姐“啪啪啪”打回,还教育弟弟,“你打别人,别人也会打你。”


视频是孩子妈妈拍的,她说这个事情大约发生在2年前,“我和孩子们在床上玩儿,儿子手欠打了女儿,女儿平时都挺让着儿子的,很懂事。没想到女儿能说出这些话。”她就顺手拿起手机录了下来。




姐姐语录:  

“你打姐姐,姐姐疼吗?(弟弟:疼!)姐姐打你,你疼吗?(弟弟:嗯!)那你为什么还要打人呢?”


“你要是打别人,别人就会打你;

你要是打姐姐,姐姐就会打你;

你要是掐妈妈,妈妈也会掐你。” 


“你刚才打我25下,我都没哭,我就打你7下,你就哭啦?”


“你要是不打人,我就不打你;

你要是亲姐姐,姐姐也亲你,你对别人怎么样,别人就会对你怎么样;

你帮助别人,别人也会帮助你;

你打别人,别人也会打你;

你掐别人,别人更不会原谅你。”


在微博上,姐姐的做法引来了很多网友的叫好。可是我看了这个视频,却夸不出来,心情还挺沉重,并且有几个疑问



 两岁孩子“打人”就是坏孩子? 


“打人”的行为当然不对,但对两岁的孩子来说,这是个适龄行为,不能以成年人的道德标准去要求,更不应该给孩子贴上标签


耶鲁大学经过40年的研究发现:两岁多的孩子正处在发展自主性的执拗期,和别人一起玩时,会对对方的身体非常好奇、想要进行身体上的接触、想要所有的东西归自己所有,他们会经常发生“打人”“打架”的攻击行为。


这只是孩子能够掌握或使用得最好的一种沟通方式,并不代表蓄意的伤害


6岁姐姐回击弟弟,还说了一大堆道理,弟弟看似听了话,但其实只是暂时被姐姐的气势压住,恐惧打人=被揍。实际上,他根本听不懂、也听不进去这么多的“语言”


2.jpg


 姐姐是不是过于“成熟”了? 


这个小大人般的姐姐,最后说的话在理,“你帮助别人,别人也会帮助你”。但整体看下来,会让人觉得哪里不舒服,对,是她的腔调、神态、表达,不符年龄的老练与精明


大家有没注意到,有好几处,这孩子都有“表演”的痕迹,比如她在说“你要是掐妈妈,妈妈也会掐你”“你对别人怎么样,别人就会对你怎么样”这两句时,都下意识地看了看妈妈,然后表情更加夸张。


姐姐这样做,恐怕并非想要纠正弟弟,而是期待能得到妈妈的关注和表扬,以及享受权力。


在二孩家庭,两个孩子既是手足,也存在竞争关系,同样渴望得到妈妈专属而独一无二的爱,也渴望获得更多的权力。教训弟弟就是“权力错位”:姐姐越俎代庖,替父母教训弟弟


我不禁好奇,举手投足间的老练,她是和谁学的呢?怎会说出这样一大串颇为成熟、连贯的话?



 妈妈这样说,对吗? 


两个孩子起冲突,能让俩孩子自己解决最好,但不代表妈妈完全不作为,尤其是在发生打人行为时。这个妈妈,在儿子连打姐姐25下时没有出手制止,却在“姐姐打回弟弟”后表达了赞许。


当姐姐连珠炮式地质问弟弟后,妈妈连着两遍催弟弟,“你起来去抱一抱姐姐”。她选择了做裁判,女儿赢、儿子输,完全没有考虑到儿子的感受;她还说弟弟“手欠”先打了姐姐。

两岁的孩子,哪个没“手欠”过?只能靠“打”来教育吗?


可见,这个弟弟是懵的:姐姐和妈妈说不许打人,然而,她们是用打我的方式让我不打的……到底打人对不对?前后矛盾,孩子会混淆。



 我们该怎么做? 


也许有人会说,“你认为姐姐打回去不对,可是,难道要任由弟弟打姐姐吗?那岂不是更会惯坏孩子?”


打人不对,不是说不干预,而是怎样引导。默许粗暴地打回去,只会恶性循环、教孩子以暴制暴,或是令孩子暂时屈服比自己更强的人、压抑内心的感受、埋下更深的裂痕。

其实,有许多比单纯“打回去”更好的方式,如果是我,我会这么做:


1

根据孩子的年龄,判断“打人”是否属于适龄行为,避免“一刀切”。

视频中的弟弟才2岁,他并不知道自己是在“打人”,也许仅仅是好玩,也许是不知该如何表达。但是在那个场景之下,6岁的姐姐打人,就是故意的了,她很清楚后果。



2

告诉孩子,打人是不对的,启发孩子想出更好的解决办法。

就算姐姐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打人”是一种伤害他人的行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以问些问题启发孩子:“关于弟弟打你这件事,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你觉得要怎么做,你和弟弟都能接受呢?”



3

化解矛盾:关心孩子有没有受伤、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

姐姐、弟弟都被打得很委屈,但可以鼓励姐姐说出感受,“弟弟打我,我觉得疼,这让我很难过。我希望弟弟可以如何如何做……”。


两岁的弟弟虽然无法表达流畅,但可以通过大人的提问,去确认他的感受及打人原因,“你是要和姐姐一起玩吗?”“你希望姐姐抱抱你吗?”


当孩子觉得被理解、被认可,情绪就会平复大半,更愿意彼此和解。



4

少说“不”:行大于言,示范孩子该怎么做。

最新0-3岁、幼儿、小学、初中、高中、家庭共学、个人成长、健康养生等
  世界领先教育理念在线课程
  尽在"米粒妈咪课堂"微信公众号

米粒妈咪课堂
-->
家庭教育      米粒妈咪在线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