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了都要爱” 6岁儿唱情歌妈妈担心早熟
“死了都要爱” 6岁儿爱唱情歌妈妈担心早熟
博主邓女士近日曝料:曲不离口都是情歌,这伢是不是太早熟了?
家住盘龙城,儿子果果6岁,继承了妈妈会唱歌的天分。前晚,果果回家说班上要搞才艺表演,他报名唱《死了都要爱》,让妈妈抽空下载歌词。为了显摆,果果当场唱起来:“死了都要爱,不淋漓尽致不痛快……”这么成熟的歌词,配上儿子那么幼稚的脸庞,让邓女士很担心:“儿童歌曲不唱,整天唱些情啊爱的,这孩子是不是太早熟了?”她建议果果换歌,果果不高兴。她把果果的作业本翻出来,看到里面有10多首备选歌曲,全部是情歌。她责令果果以后不准再唱歌,谁知道果果气得连饭也不吃了。
果果不满地说,他很喜欢唱歌,以后想当歌星,不知道妈妈为什么大惊小怪不让唱这些歌,“那些歌我挑了好久,同学们也都喜欢。”
分析:“时尚病”扼杀孩子童真
家长担心,儿童行为过于成人化会性早熟,容易失去童真。心理专家也担忧儿童心理变化趋势,过早的时尚化、成人化行为,或将导致性早熟、社会人格障碍等疾病。长期关注青少年心理疾病心理医生就认为,“小大人”过早沉迷爱情剧、情歌的现象,有可能导致性早熟,给童年带来负面影响从而失去童真。与此同时,他更担心孩子虚荣心的膨胀和由此造成的行为后果。
提醒:父母不要放纵这种行为
如有的娃娃张嘴唱出的是《无心睡眠》、《可惜不是你》。虽然家人不觉不妥,反是捧腹大笑或夸其能干。但仔细想想,这又会给孩子造成怎样的影响?心理行为医生有同样担心,他们指责大人不纠正、反助长的做法。孩子过早看爱情片、唱情歌,不但不理解内涵,更容易误解内涵或导致早熟。
父母放纵的行为是对孩子错误行为的无意识强化。这种助长一旦延续到孩子长大,极有可能过早萌生性意识和潜在性行为,对于大多数性教育封闭的中国家庭来说并非是好事。而对于家长认为的“让孩子早了解爱情今后少受伤”的说法,儿童心理专家认为可通过其他方法正确引导。
对策:家长榜样作用依然重要
专家呼吁,孩子患上“时尚病”成因千千万,但究其根本还是家庭教育和家长典范的责任重大。专家认为:“家庭教育是首位,视频早教取代不了家长对孩子的榜样作用。”
幼儿在成长发育过程中人与人的交流必不可少,否则表达能力得不到锻炼,易导致语言发育迟缓。所以专家建议,别把小孩教育寄托在电视、电子产品上,平时要严格把关为孩子选择适合的歌曲和动画片,并培养有益于孩子成长的兴趣及爱好。
长期从事幼儿教育的老师张欣认为,流行情歌并没有家长想象得那么可怕,孩子喜欢唱,只是觉得节奏、旋律易学好听,其实他们并不是很懂歌词的含义。家长可以冷处理,如果非要强行禁止,就可能加深和孩子的矛盾。孩子的兴趣都是阶段性的,过一段时间之后就淡忘了,家长应该正确引导孩子,并培养其新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