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四岁女童阴道里竟然取出这些……
女童阴道竟然发现这些异物
石子、珠子、小笔帽……你能想象这是从女童阴道里面取出来的东西吗?儿童的意外伤害一直是让家长揪心的事,阴道多是孩子对身体好奇做出的傻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出现这种意外,跟家长对孩子的性教育缺乏关系很大,孩子对身体有好奇心,在探索过程中就容易造成各类伤害。
发卡、火柴棍、棉签、花生米、玉米粒、黄豆、电池、小玻璃珠、小石头、塑料笔帽、别针、小扣子、避孕套、棉花、金属香水瓶盖等,这些东西到底是怎么被塞到里面去的呢?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自行塞入。幼女出于好奇心或企图解除阴道瘙痒等,将异物塞入阴道。二是异物由他人塞入。一起玩耍的小伙伴出于好奇模仿着将小玩具、笔套、发卡、衣物上饰品等塞入幼女的阴道内。
阴道异物危害极大
女童生殖器官发育不成熟,自然防御功能差,如有异物刺激时极易感染。阴道异物存留时间过长,可导致阴道流血、反复感染等各种并发症,且异物随阴道粘膜炎症的产生,有被阴道壁包埋的趋势,严重者可致阴道粘连、狭窄,甚至造成尿道阴道瘘或膀胱阴道瘘,所以,早期诊断、及时取出是防止异物存留导致并发症的关键。
女童阴道异物在发生的当时和短时间内多无任何痛苦,很容易被孩子和家长忽视,一般待阴道出现排液(分泌物或血液)才会引起家长注意。女童无知再加上恐惧不敢告知父母,所以在家长带过来就诊时多不能准确地提供病史,给医治带来很大困难。
夏季穿开裆裤弊端极多
因为夏天天气热,很多家庭喜欢给女童穿开裆裤、小内裤,一则方便二则凉快。但是孩子皮肤娇嫩,又喜欢在地上玩耍,或爬或坐,没有衣服的保护,细菌、尘土等脏东西很容易侵入到肛门、尿道,尤其是小女孩,还容易侵入到阴道。引发病症。同时孩子穿开裆裤,将臀部、生殖器暴露在外面,很容易被割伤、烫伤,夏季还容易遭到蚊虫叮咬,如果不小心破溃,很容易发生感染。
最严重的是,穿着开裆裤难免让孩子经常看到和接触到自己的生殖器,他们会对此感到好奇,就如研究把玩一件新鲜事物一样,也会对生殖器进行“探索”。因此开裆裤可以说是增加了宝宝接触生殖器的机会,如果家长阻止宝宝的探索行为可能会让他更为好奇,然而放任其“探索”也会给他带来“抚摸自己的生殖器是很平常”的错觉。长期养成了习惯,当孩子成长过程中再进行此类行为时,很可能会遭到他人的批评或异样眼光,甚至造成心理上的伤害。
家长应该密切注意女童生殖健康
家庭遇到阴道出血或排液的女童时,或女童内衣上有不正常的上分泌物、分泌物增多、颜色发生变化、外阴出现瘙痒、红肿、破损等,应第一时间考虑有异物遗留的可能性。追问患儿时,若患儿出现一种害怕、畏惧、吞吞吐吐的神态,也是对诊断阴道异物有一定的帮助的。此外,家长正确引导幼女的好奇心,不穿开档衣裤,避免阴道异物发生,看到孩子不自觉地经常搔抓外阴,或走路、坐姿跟往常不一样,就要注意带孩子立即就诊。
么么关爱:家庭教育中性教育不可缺失
家长要首先让孩子了解身体,了解人是怎么来的,实际上这样的过程就让孩子知道了,自己身体的机能,同时认识了自己身体的隐私部位。同时要教育孩子认识隐私、保护隐私,适时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家长们可以学习西方的一些绘本,包括香港、台湾的一些绘本,通过妈妈给孩子看这些绘本,开始了解自己的身体是神圣的不可侵犯的。
例如:在一张纸上画出男孩和女孩,如果孩子自己能够画出就让孩子自己画,如果孩子年龄小,就由爸爸或妈妈画,画好以后,让孩子用红笔标记出男孩和女孩身体的隐私部位,在用语时不要直接说“隐私部位”,因为孩子不能够听懂,要说“不能够让别人随便看和随便摸的部位”这样孩子就能够听懂了,也能够按照你的指示进行操作。
如果孩子标记的隐私部位是眼睛、手和脚等,这些孩子没有建立隐私的概念,所以也就没有自我保护意识。在让孩子做标记的过程中,其实就是在帮助孩子建立保护身体隐私的概念了。在孩子标记完成后,如果不正确,爸爸妈妈要帮助孩子正确认识,同时告诉孩子:别人身体的隐私部位你也不能够随便看和随便去摸。
分阶段进行儿童防性侵教育
针对0-3岁的儿童,某些成人接触孩子的身体是正常的,例如:父母给孩子洗澡,医生或护士给孩子检查身。如果当其他人接触孩子的身体,孩子感到害怕、滑稽或惊讶,都应该引起重视。
针对4-5岁的儿童,孩子在盥洗室里,成人可以帮助他(她)清洁阴茎或阴户;即使是父母,在没有正当理由时,去观察和触摸孩子的阴茎、阴户或会阴部,也是错误的。
针对5-8岁:应该告诉孩子身体的每个部分是个人的隐私,应受到尊重。包括:嘴唇、乳头、乳房、胸部、阴茎、阴囊、阴道、阴户和臀部;没有人可以随意触摸儿童身体的隐私部分,除非是健康原因或清洁身体;儿童也不能触摸其他人身体的隐私部分;每个人,包括儿童,都应告诉他人,当一个人不想被触摸时,不要去触摸其身体。如果一个儿童遭遇了不适当的或不舒适的触摸,他/她应告诉一个可信赖的成人,而成年人应为他/她保守秘密。
最后,么么提醒家长,当孩子的异样行为比较严重,或遭遇过性侵害后,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