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起打老婆孩子犯法 不信你试试!

144
作者 悟空在路上 米粒妈咪课堂  ← 点击红色字,关注公众号
2018-08-06 09:18 字数 9223 阅读 902评论 0
柏杨讲资治通鉴(学生版):全面提升学生文学综合素养

3月1日起,打孩子犯法!

  我们是法制社会,你的任何行为都有法可依,别以为关起门来就是家务事,打老婆孩子又不犯法!但是马上有些家务事将由法律来评判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是为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保护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家庭关系,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制定的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于2019年1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2019年3月1日起施行。

《反家庭暴力法》四大亮点

亮点一:谩骂孩子都不成,将精神暴力行为纳入调整范围

  法律界定的家庭暴力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对身体的侵害,包括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等,是程度严重的伤害;

  二是对精神的侵害,包括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是持续性的伤害。并明确精神暴力行为也属于反家庭暴力法的调整范围。

亮点二:打孩子,你将失去孩子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中明确,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当以文明的方式进行家庭教育,依法履行监护和教育职责,不得实施家庭暴力。

   监护人实施家庭暴力严重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被监护人的近亲属、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等有关人员或者单位 的申请,依法撤销其监护人资格,另行指定监护人。被撤销监护人资格的加害人,应当继续负担相应的赡养、扶养、抚养费用。

  大多数父母都认 为打孩子是管教自家孩子,不犯法。如今,《反家庭暴力法》明确规定,实施家庭暴力的加害人,公安机关处理以 后,如果不构成治安管理处罚,就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同时出具“告诫书”,记录加害人的身份信息、实施家庭暴力的事实陈述以及不得再实施家庭暴力的警告。

  《反家庭暴力法》的立法宗旨是重在预防和制止。父母要认识到家庭暴力对孩子造成伤害的严重后果,减少和避免暴力言行,恪守法律的底线。

亮点三:遇家暴可申请人身保护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设立了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规定当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的现实危险,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在当事人因故无法申请人身保护令的情况下,近亲属、公安机关、妇联、居委会、村委会、救助机构可代其向法院做出申请。

  “人身安全保护令”是指当事人受到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的状况时,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人民法院应该受理。应当说,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是孩子的“护身符”,是对孩子实施家庭暴力者的“紧箍咒”,也是处理家庭暴力案件的一大“法宝”。

  人身安全保护令包括:禁止被申请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被申请人骚扰、跟踪、接触申请人及其相关近亲属;责令被申请人迁出申请人住所;保护申请人人身安全的其他措施。

  《反家庭暴力法》把家庭教育纳入了法律范围,父母再也不可以随便对孩子进行所谓身体上的惩罚,“棍棒底下出孝子”,“三天一顿打,孩子上北大”等等粗放型的教育方式也将随着历史潮流而去啦!

亮点四:强制报告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规定,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现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遭受或者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未依照规定向公安机关报案,造成严重后果的,由上级主管部门或本单位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么么说说:孩子不打如何教育

  老人爱说,不打不成器,可小时候挨的拖鞋板、冰冷的戒尺,是不是还让你心有余悸?如今,全世界都在倡导不打孩子,而国际上还专门设立了4月30日是“国际不打小孩日”,是提醒家长、老师:拒绝体罚,多点宽容与耐心,多些赞扬与引导,以爱与鼓励让孩子的成长多些快乐。久而久之,你会发现,暴力并不是教育的必选项。

  孩子虽有这样那样的过错,家长和教育者也不能居高临下,一味压制和打压孩子,而应该用智慧的方式处理,比如家长应学习一些避免与孩子冲突的技巧、提高沟通效率,激励赏识孩子,使孩子人格豁达、心理阳光等。孩子虽然是弱势群体,但在发展权、受尊重权方面,有着和大人一样的平等权益。拥有了这种权利平等,孩子才能得到更多快乐发展。

不打老婆,父母恩爱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一个爸爸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好好疼爱孩子的妈妈;一个妈妈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欣赏并推崇孩子的爸爸!

  因为生活在丈夫的爱中的女人,她的心是柔软的、舒畅的、温润的、安定的,会宽容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会创造出一个愉悦温馨的家庭氛围。一个家庭拥有这样一位女人,最直接、最大的受益人,就是孩子。

  心理学家马斯洛研究,当人的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也就是吃饱穿暖之后,心理最大的渴望就是爱与归属感,它们像心灵的食物,若是得不到,会令人感到空虚沮丧。

  孩子心里最大的渴望就是与爸爸妈妈连接的归属感,那是超越了一切事物的渴望!

当孩子打父母 “新家暴”也犯法

  我们都知道教育孩子不能一味进行打骂、家暴,孰不知,这样的恶果要父母自己来尝了。孩子打父母的事情己经屡见不鲜,新的家暴现象引起人们的深思,为何孩子不反哺还会打骂自己的父母呢?当孩子第一次下手打人的时候为何没有及时制止?

  这种新型家庭暴力仅是一些个案报道,但是在它的背后潜藏的社会问题是:在一个家庭中,如果事事以孩子为“中心”,从小对孩子放松管教,可能造成孩子任 性,对家长出言不逊、语言顶撞,甚至大打出手,“升级”为极端的暴力事件。孩子由任性而发展到打骂父母,应该说是父母平时对孩子的娇惯造成的恶果。

  从心理学的角度说,当孩子试图用打人的方式解决问题或者发泄内心的焦虑、愤怒时,父母必须尽快制止其暴力行为。你可以用平和但坚决的态度告诉他: 虽然我们能理解你现在的愤怒,但是,我们不能接受你企图以动武解决问题的方式。记住:你的话语要尽可能简洁,语气虽然不瘟不火,但是态度要坚决,让孩子有 冷静的空间,平复此刻激动的情绪。倘若孩子变本加厉,继续使用武力,你可以抓住孩子的双手,重复告诉他:“只要你能安静下来,我便会放手。”父母必须坚决 拒绝向使用武力的孩子屈服,否则,孩子使用武力的情况只会变本加厉。

  另外,父母可以教导孩子,除了使用武力以外,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发泄情绪、表达不满呢?例如,打枕头、在无人的房间里大声喊叫,在户外跑步,或进行其他 体育运动,或找人倾诉等等。写情绪日记也是一个不错的做法,让孩子把自己内心的活动、喜怒哀乐写出来,自己与自己进行心灵的交流,可以缓解压力,平和心 态。我们也要提醒家长,父母的行为往往是孩子的仿效对象。父母要自我反省,自己日常是否也容易以武力来发泄情绪或表达不满?孩子其实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孩 子的问题实际上也反映了家长的问题,因此家长也应处处检点自己的行为,不要为孩子提供消极的示范作用。

  么么说说:鲁迅有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如何正确的教育孩子,如何唤醒溺爱孩子父母们的呆滞神经。爱有许多种,唯 独错爱最伤人。而对孩子的错误放手,就是将来父母必然面对的“自食其果”。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时不时地挑战父母,都会有让家长头疼的时候,这是孩子正常的 发展过程中所必须要经历的。我们家长需要懂得接纳他们,同时正确指导和帮助他们。尊重孩子,也让孩子学会尊重家长。对于孩子,家长是一个指导者、可靠的朋 友和坚强的后盾,而不是指挥官、不是奴仆、也不是救星。

家庭教育      米粒妈咪在线课程
相关课堂学习推荐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