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带弟弟自演绑架案报复父母 索要20万元

女孩带弟弟自演绑架案报复父母 索要20万元
姐弟俩失踪 “绑匪”留纸条勒索20万
39岁的老刘是四川人,老婆是贵州人,两口子来北仑打工七八年了,目前都在北仑一家服装厂打工。两人有一儿一女,女儿今年13岁,儿子今年8岁。与很多打工夫妻不一样的是,这些年,两口子一直把孩子带在身边。
揪心的一幕发生在2月18日
18日下午5点05分,老刘接到同事电话:孩子遭绑架,绑匪勒索20万。
这名同事是老刘的邻居,家里也有一个七八岁的儿子。当天下午,小男孩去找刘某的儿子玩,发现他家没人,门缝中夹着一张字条,出于好奇,就把字条拿回了家。同事看到了,拿过来一读,吓到了。原来,字条上写着:“如果想救你孩子的话!就交出20万,在宁波北仑医院门口等,只能让2个人来!不然我就杀了你的孩子。”接完电话,刘某懵了,冲出厂门一路跑回家。家里果然不见两姐弟的踪影。
18日下午5点30分,老刘报警,监控中未发现可疑人员,
老刘知道住所旁边有很多监控,立马赶到新碶派出所报了警。下午5点35分,民警带着老刘一起查看监控。下午6点30分,小区周边所有监控的录像都看完了,还是没发现可疑人员。
会不会有什么隐情?
下午6点40分,民警赶到老刘家现场调查。那张纸条字写得歪歪扭扭的,一看就是孩子写的。老刘说,他们家平时没和人闹过矛盾,没结下什么仇家,孩子也没得罪过附近邻居。
有两条线索引起了民警的注意。
一条来自孩子的二舅:当天下午3点多,他曾接到过外甥女小刘的电话,但孩子没说什么,刚接通就挂了,等他回过去,手机已经关机了。
一条来自孩子的母亲:家里两个孩子的衣服没了,家里的公交卡、600元现金以及孩子的零食也一同消失了。会不会小姑娘的恶作剧?民警联系了她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但都没有消息。
18日晚7点,民警蹲守无果,老刘透露女孩曾离家出走。孩子到底去了哪里?
纸条上只写着北仑医院,可北仑有3家医院。下午7点,3路民警分头赶到各家医院蹲守。20分钟过去了,天已经黑下来,但没看到孩子的身影,绑匪也没有传来任何新的消息。民警带着老刘先回派出所做笔录。老刘透露,一年前,女儿就曾离家出走了。得知这个消息,再联系之前的线索,民警隐隐觉得,可能是孩子自己搞的恶作剧。然而,在事情没清楚前,他们只能按着绑架案来办。
19日11点40分,姐弟俩找到了,女孩承认是她策划的恶作剧。
第二天上午8点30分,办案民警分析案情线索,继续展开调查。民警分了4路,一路负责调取小刘的手机话单,另外3路分头赶往3家医院,继续蹲守。
11点多,通过技术手段,民警发现,小刘在北仑客运中心附近。
随后,民警拿着姐弟俩的照片,到附近询问查找。中午11点40分,在北仑客运中心附近的一家宾馆里,民警找到了姐弟俩。面对民警,13岁的姐姐小刘承认,这是她策划的一起恶作剧。
爸妈不关心自己 策划“绑架”是为吓唬他们
小刘说,事发前一天,她就拿好衣服、钱和公交卡等东西,做好了准备。第二天中午,她写好字条,借口要去新华书店买书,并且参加同学生日会吃蛋糕,哄着弟弟离开了家。离家后,小刘试着找过同学,但没找到了,就带着弟弟闲逛了一个下午。眼看天黑了,又下起了雨,小刘拉着弟弟,借口“刚从贵州来到北仑,要去投奔二舅”,哄得一家宾馆老板娘心软,住了下来。当天晚上,弟弟提出要回家,被小刘以“参加完同学生日会后就回家”哄骗过去了。
13岁的小姑娘,为什么要策划这起“绑架”闹剧
小刘说,爸妈不关心自己,而且妈妈脾气暴躁,为了学习成绩,动不动就打她,她受不了了,想脱离这个家,并且弟弟也想回老家。小刘还说,当天她已经计划好了,准备先送弟弟回贵州老家,然后自己再外出打工。为什么要假装绑架,向父母勒索20万元?小刘说,只是想吓唬吓唬他们。
留在北仑赚钱 还是回家照顾孩子
女儿的解释让老刘既恼怒,又担心。老刘说,最近他一直在考虑,是继续留在北仑打工,还是回贵州老家。留在北仑的话,两口子都得打工才能支撑下去,但那样一来,平时时间太忙,根本顾不上孩子。然而,回贵州老家的话,那边又没那么多机会赚钱。
“对女儿的教育问题,一定要变一变了,不然,以后还可能搞出这样的闹剧来。”老刘说。前两天,老刘已经让老婆带着姐弟俩先回了贵州。昨天下午,他接到电话,老婆他们已经安全回到了老家。然而,到底回不回老家,老刘还在继续烦恼着。
么么关注 孩子爱的缺失
现今孩子主要存在以下突出问题:长期与父母分离,或父母忙于工作对孩子关爱、关注较少,导致孩子的亲情关爱缺位;隔代监护,导致对孩子的学习管理缺位;家庭教育知识缺乏,导致孩子的行为规范缺位。
大多数家长平日里忙于工作,家里的经济条件有了较大改善,而这些家长因长时间与子女沟通较少,便以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作为补偿,而无法从行为习惯上对其进行正确引导;隔代抚养的老人也往往对孙辈疏于管教或管教无方。
这类孩子缺乏理财能力和自控能力,常常拿着父母给的钱去上网、玩游戏等,厌学情绪也日益滋长,23.3%的孩子有过“不想上学”的想法。有的孩子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不惜向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撒谎,渐渐染上小偷小摸、打架斗殴等恶习,逐步走上违法犯罪道路。而且有的为了引起父母的关注、注意,会做出意想不到的事情。
不少孩子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他们中的大部分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也面临许多方面的问题和烦恼,需要有渠道倾诉,有亲人安慰。而现在的父母由于工作问题,或长年在外务工,有的一年、甚至几年都难以给孩子打一个电话、见一次面,以此维系亲情很难沟通思想,倾听烦恼,给孩子予以足够的关怀。
由于监护人对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好多孩子产生了心理封闭和悲观的情感世界问题,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无论对自身还是对社会都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父母如何关爱孩子
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似源泉、如灯塔、像号角,可以给孩子希望、光明和力量。如果能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时时刻刻处于爱的快乐与满足中,孩子就会以深深的爱意去感悟世界、迎接挑战、健康成长。正是父母的关爱,造就了孩子健全的心理,良好的道德和强壮的体魄,为孩子的顺利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但父母如何来关爱孩子应该是有原则的,它应当是一种理智的爱,有度的爱,也是培养孩子负责行为的爱。
其实,爱孩子的艺术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只要父母平时多用心是不难掌握的。比如说关爱孩子的冷暖,并不是把孩子关在热屋子里不出去,而应当让他们到外边多接受些风雨考验才更健康;又比如,关爱孩子的安全也并不是连热水瓶也不让他们摸一下,怕烫伤手,不如让孩子去学会浇水、沏茶,去欣然地接受孩子端来的那杯水,这对他们都是一个锻炼。
关爱孩子还要善于包容其缺点,接纳其失败。当孩子有了失败时,要以"失败后面是成功"去鼓励之,一旦有了一点进步,就要及时肯定,充分地让孩子去感受父母的关爱和信任。孩子犯了错误后也应得到父母的关爱,千万不要以怀疑的眼光看孩子。任何一个孩子都是从犯错知错改错的过程中走出来的,可见父母在孩子有了错误时予以关爱和宽容是何等重要。
父母平日里要尽量多挤些时间给孩子,关心孩子身体健康的同时也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知道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希望家长们能够明白,培养健全快乐的人格非常重要,而亲子教育在其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所以,多给予孩子关爱,让孩子健康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