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议】新“读书无用论”和新“读书做官论”
前两天,某主流媒体两位记者来我家做客,约我谈谈当前出现的新“读书无用论”的看法。我对他们说,“读书无用论”的观点是在当年文化大革命时代出现的。文化大革命革了五千年文化的命,革了文化人、知识分子的命,把北大、清华几千名中青年教师统统下放到江西鲤鱼洲农场,要求他们做好在农场干一辈子的思想准备。鲤鱼洲是著名的血吸虫重灾区,原来是个劳改农场,因为劳改犯在那里得血吸虫病死掉的人太多,不得不把劳改农场搬走了。“四人帮”却决定把北大、清华绝大部分中青年教师都送到那里去。张春桥说:这些知识分子也不能都杀了,就让他们一辈子在那呆着去吧。文革期间,知识分子被排在地、富、反、坏、右、封、资、修之后排在第九位,人称“臭老九”。文革时代读书的确是没有用的,而且真的没有人读书了,因为书读得越多、知识越多越反动。在那个时代,研究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写书、写文章的不如收废书废纸、收破烂的,这就出现了“白卷英雄”张铁生。那是真正的“读书无用论”。
现在说是出现了新“读书无用论”,我认为这个说法不确切,应该改为“上学无用论”。因为家长是一定要孩子读书的,多数孩子们也是非常想读书的。家长和孩子都一心想进一所重点小学和一所重点中学,上了九年学,初中毕业之后参加中考。以北京市为例,能升入高中的占50%左右(今年报名中考的录取率为68%,有些人根本不报考),将近一半的初中毕业生只能去打工。他们上了九年学,除了会做几道题,认识几个英文单词之外,其它什么也不会,既不会务农、也不会做工。再拿能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接着学了三年高中又要参加高考,高考升学率最多最多也只有70%多(这还包括大专在内)。这些高考落榜生和中考落榜生一样,虽然多上了三年学,会多做几道题之外,仍然无一技之长,只能和中考落榜生一样去打工,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因为他们中学六年的学习完全是为走高考独木桥服务的,什么就业的技能也没有学过。再看那些通过高考能上大学的幸运儿们。大学四年毕业后能找到好工作的只占很小一部分。这些大学毕业生,不甘心找不到好工作,他们很多人就像蚂蚁一样群居在大城市周边,如北京唐家岭这样的地方。每天天不亮就挤公交车到城里去打工,深夜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群租房里,过着蚁居的生活。所以我说这是新“上学无用论”。
“读书做官论”,古已有之。吃得十年寒窗苦,日后金榜题名,黄袍加身,钦点状元郎。成大学士,进翰林院,拜为宰相,招为驸马。《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中举,讲的就是封建科举制度,读书做官的故事。不久前,媒体连续报道百万大学生报考公务员,四十万考生争抢少得可怜的岗位,甚至有几千人竞争一个名额的情况。我就这个问题同几位大学生进行了交谈,我问他们,不是说已经把中小学教师的工资提高到相当于或略高于公务员的水平,为什么当今大学生不是成百上千人去争抢一位教师的岗位,不是说教师已经成为人民最羡慕的工作了吗?为什么大家还要去争当人们的公仆呢?大学生们回答:我们都是从中小学毕业的过来人,我们才不替考试中心和考试院当用难题整学生、考学生的工具。他们说大学生们考公务员获得的实惠难道就是那看得见的工资吗?不,我们是为了早早进入一种圈子,为自己创造今后发展的广阔空间。我问他们这是什么圈子?大学生们回答:孙老师您是真不懂,还是装不懂,进圈子就是进入官场的圈子,结交一批有钱有势的人物,找到自己的靠山和后台。有了靠山和后台,手中有了权力,财源就会滚滚而来,有了钱就能获得更大的权力。当今在校大学生不少人争取入党,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入党就是为了更容易考公务员,为了以后做大官。有好多人写的入党申请书、思想汇报都是从网上抄袭下来的。一方面有很多博士争当公务员做官,另一方面有很多官员根本没有做过什么科学研究也获得了博士,甚至院士称号。这就是当今时代的新“读书做官论”。我听了大学生们这段议论好久没有说话,大学生们把当今这些社会现象分析的非常精辟,真是后生可畏。
今年公众几个热议的话题:百万大学生争考公务员、校园连续弑童案、富士康十三跳,等等……。这些事件表面上看过去性质各异,彼此风、马、牛不相及,但分析他们深层次的社会原因,却是互相关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