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越教越差?是你的教育方式出了错!
父母总是希望孩子越教越好,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有的孩子却越教越差,为什么孩子越教越差?是你的教育方式出了错!
命运的事情我管不了,它干它的,我干我的,不过是相逢一笑泯恩仇。
专家研究显示,70%的家长教育方式不合格,其中30%是过分保护,30%是过分监督,还有10%的家长是严厉处罚。
这些不合格的教育方式带来的结果是青少年承受挫折的能力差,适应能力差,甚至走向家长教育期望的反面。
为了适应当代社会对家庭教育的需要,家长必须转变家庭教育观念,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家庭教育专家赵忠心教授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建议一:首先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
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有一个满意的职业,有个好的出路,这本来未可厚非。但许多家长往往把社会的竞争压力人为地扩大化,在培养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急功近利的思想情绪。
家长要清楚,孩子的成长发展是有自身的规律的,要想使孩子健康成长,必须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尊重孩子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实施科学的适合的教育。
家长先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要积极地培养教育孩子,坚持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不要任意违背教育发展和孩子成长的客观规律。
欲速则不达,任何违背规律的行为都是要受到惩罚的。急于求成,“揠苗助长”,“杀鸡取卵”,操之过急,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建议二:要更新评价孩子的标准
家长如何评价孩子,用什么标准来衡量孩子,这实际上是家庭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一个“指挥棒”,不但决定家庭教育的方向,也决定着子女的发展方向。
长期以来,评价孩子好不好的首要标准是“听不听话”:“听话”,就是好孩子;“不听话”,则不是好孩子。
从表面上看,这是强调孩子对家长的态度,实质上是要求孩子养成“顺从”的性格。要听从父母长辈的话,听老师的话,听领导的话,听大家的话。
但一味地强调孩子“听话”、“顺从”,必然导致独立能力和生存能力差,将来到社会上会寸步难行,很难立足社会。因此,家长必须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新旧的评价孩子的标准,要求并努力培养孩子具有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
建议三:要让孩子在实践中主动接受教育
现实生活中,很多家庭在教育过程中会陷入孩子完全处于被动状态的怪圈,家长说什么,孩子就听什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就连孩子自己生活上的事,全都由父母包办代替,让孩子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寄生虫式的生活。
这样管教,就会把子女造就成为四体不勤的“书呆子”,没头没脑的“木头人”。不仅缺乏最基本的动手能力、劳动能力、生存能力,也会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思想封闭,头脑僵化,进入社生活,会缩手缩脚,裹足不前。
家长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给孩子以独立自主的权利,让孩子自己支配自己的言行,积极创造条件,放手让他们在实践中经受锻炼,主动接受教育。
实践中会有成功失败,有经验和教训。成功的经验固然可贵,失败的教训仍然也是宝贵财富。“吃一堑,长一智”、“失败是成功之母”,都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的。变被动接受教育为主动接受教育,其教育作用会深刻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