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玩具到处乱丢,家长该怎么教呢?

144
作者 爸妈o宝贝 米粒妈咪课堂  ← 点击红色字,关注公众号
2018-08-02 14:30 字数 8296 阅读 812评论 0

很多孩子都有乱丢东西的习惯,而对于孩子乱放东西,很多爸妈会感到比较头疼,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养成“物归原处”的好习惯呢?

帮孩子树立规则,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我们需要足够的耐心和爱心。而且在执行过程中,家里人首先要做到“哪里拿的放回哪里”,父母身教言传的力量远远大于说教。

为了让孩子做到“物归原处”,我是这样做的~

做到这7点,让孩子养成好习惯

1、明确自己对孩子的期望是什么

因为从小到大,孩子在家都是光脚或穿着袜子,所以进门换拖鞋这件事,他执行得非常不好。有次我带着他去朋友暖房,因为太熟,朋友刚开门,他急匆匆问好之后就直接脱鞋冲进人家家里,和小伙伴浩浩玩了起来。

我又拽着他到入户门,换好拖鞋后才又进去。

幼儿园放学回家,他也总是急吼吼地玩玩具、看书,很少主动换拖鞋,基本都是我把他拖到门厅柜,说一句:“以后进门要先换拖鞋啊。”

现在回想起来,这个规则两岁以前没养成,每次都是我在他急着要做什么的时候说出来的,喆的注意力根本就不在换不换拖鞋上,而是进门之后我要吃什么、玩什么上。

2、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是很难遵守规则的

我期望他能每次进家门先换拖鞋,但从来没郑重地和他说过。

搬来新家的第一天,我就把这个期待很郑重地告诉他。蹲下来一边给他介绍一告诉他应该做什么:这是咱家新换鞋凳,鞋凳下面放着爸爸妈妈和喆喆的拖鞋,每次从外面回来的时候,要换好拖鞋,把外面穿的鞋子放到鞋凳下面。

幼儿园放学后,快到家时,我都会和他强调一次:“妈妈希望你进门以后,先换好拖鞋后再去玩。”

因为进门前他的注意力还没转移到玩具上,所以我强调了一周左右,他就养成了进门换拖鞋的习惯。

3、指令清晰

朋友跟我讲过一件事,我记得很清楚。她女儿2岁左右时,每次画画不是找不到对应颜色的笔,就是笔帽扣错在别的颜色的笔上,看见画出来的不是笔帽对应的颜色,还跟妈妈急:不是这样的……

那时候他们家的彩笔基本上不是用完的,都是笔帽找不到干掉了。

朋友和她说过用完一根要先把笔帽扣起来再拿另一根,然并卵啊,孩子急着找另一个颜色的笔,根本不会在意用过的笔扣没扣好。

为了解决孩子画画时笔帽乱丢的情况,我跟朋友建议定个规则:告诉孩子,每次用笔都把笔帽扣在尾巴上,并且每次给孩子彩笔,都强调一遍“笔帽扣在笔尾巴上”。

这句话很短,对于低龄宝宝来说,简短、清楚。

这么建议,因为以前教喆“物归原处”时,走过弯路。刚开始我常用的一句话是:“哪里拿的放哪里。”孩子哪里会管什么哪里?极大多数情况是不配合的,并且他们真的可能记不得东西原来放到哪里了。

所以,在要求孩子做好一件事的时候,交代清楚我们希望他怎么做,发出的指令简单可执行,孩子也能更明确自己接下来该怎么做。

指令明确后,朋友家闺女有时还是会忘记扣回去,但笔帽会停留在原来的笔上,妈妈帮着整理时也省事很多。并且用了一个月左右,孩子已经基本可以自己弄好了。

4、在正确的时间提出规则

喆着迷剪纸那段时间,每天都要剪,因为他精细动作发育一直不如同龄宝宝,剪纸的剪刀我给他配了一把小巧些的。

每次要剪纸时,我都提前提醒他:把剪刀收好,别下次又找不到了。

再剪纸的时候,经常是酱紫的:

妈妈,我的小剪刀在哪里?在哪里?你把我的小剪刀放哪里了?

很冤枉有木有?

后来,在他每次剪完纸的时候,我会告诉他,把剪刀收到剪纸盒里,下次打开就能看到了。说了两次,再也没出现到处找剪刀的情况了。

在合适的时间对孩子发出指令或提出要求,孩子能更好的执行。

孩子玩性正浓时、困了饿了闹腾时、情绪不稳定时提出或重申规则,往往无效,提前申明或恰当的时机能事半功倍。

5、让孩子重复指令

喆有个零食盒,每次采购完,他的零食都会整理到零食盒里。

想吃东西的时候,他会把零食盒拿出来翻找。这一翻,彻底凌乱了,找到好吃的他,刚开始并不会把零食放回盒里去,海苔的、枣片的、山楂卷的包装也经常忘记扔进垃圾桶。

翻完的零食放回盒子里这一点,我和他强化了很多遍,每次都会让他重复一遍:零食放回盒子里。

让孩子重复指令,有助于他们内化规则并更好的记住。如果孩子不愿意重复,可以让他看着你回答“好的,妈妈。”

喆不愿意重复的时候,这句话也很有效,他至少明白了我们说的指令是什么,并能很好的执行。

6、多用陈述句,少用反问句

一件事重复几次之后,我们很容易就失去耐心了。

“你能不能进门先换拖鞋?”

“你就不能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吗?”

“零食你就不会放到盒子里吗?”

“你怎么又没把剪刀放剪纸盒里?”

有些规则重复几次后,孩子还无动于衷,我们容易不耐烦地“指责”,但孩子接收到的往往不是有效信息,更多的是逆反心理。

比如喆爸说我:“你能不能少买一双鞋,都没地方放了?”就算我自己认为鞋已经够多,心里潜台词肯定会没好气地回驳他:当然,不能!

带着负面的情绪的指令,大多数情况下是一种无效沟通——这又回到了第一条,我们要明确自己的目的,是希望孩子有好行为、好习惯,而反问的结果,背离了初衷。

另外,孩子特别是低龄宝宝的记忆力短暂,需要通过一遍遍地重复来不断学习。把打算要说出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自己的心态会先放平,得到尊重的孩子,更容易建立规则。

7、遵循逻辑后果

一个姥姥带大的孩子,老是不把垃圾扔到垃圾桶,妈妈接回身边后,这件事跟孩子强调了很多遍都没有纠正,包装袋依旧被扔得随处可见。

针对很难遵守的这一点规则,妈妈和他重新约定:如果零食垃圾没有扔到垃圾桶,一个星期没有零食吃,并在台历上做了一星期七天的标记。

一次,枣片包装纸被孩子放到了茶几上,妈妈便叫他过来,告诉他:因为你的包装纸没扔到垃圾桶,7天以后才会再有零食吃。

虽然孩子很不高兴,甚至哭闹,但妈妈态度坚定,他看也没有回旋的余地,也就作罢了。

很多妈妈说孩子的玩具随处乱扔,对于这种行为,可以找一个袋子,没收拾的玩具都装进去,约定一个星期之后才能“释放”。当玩具越来越少,孩子知道了不遵守规则的后果,。

因此,约定好的规则,家长要态度坚定不带任何情绪地遵循。否则,孩子知道,我们所谓的逻辑后果不会发生,他可以继续“不执行”规则。

写在最后

对于孩子乱放东西,很多朋友会比较头疼,帮孩子树立规则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我们需要足够的耐心和爱心。而且在执行过程中,家里人首先要做到“哪里拿的放回哪里”,父母身教言传的力量远远大于说教。

关于规则的重要性,从大家热议的“罗女士带孩子强行阻挡高铁发车”事件中已经看到了,这看似偶然的事件,其实有生活中漠视规则带来的必然,只不过比猛兽区下车被虎咬、为了逃票翻墙发生的惨剧幸运一些而矣。

别人闯红灯自己坚持绿灯行、别人走应急通道超车自己老实排队,看起来的傻气,其实都是在为自己的人生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