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拿这3个字恐吓孩子,比体罚更有杀伤力!

144
作者 西伯利亚蝴 米粒妈咪课堂  ← 点击红色字,关注公众号
2018-08-02 13:50 字数 6095 阅读 726评论 0

孩子的教育离不开父母的教导,那么平时在给孩子的教育你会使用哪些词汇呢?别再拿这3个字恐吓孩子,比体罚更有杀伤力!

哭是什么?

我特别想用一个简短的句子来回答这个问题,但是我想了好久。

可对于孩子来说:

“我疼,我怕,我不喜欢,我不想离开你,我想要,我累了,我做不到……”

这些语言,TA都会用哭来表达。

不少爸妈就该问了:可孩子动不动就哭,也不是好事啊,不管不行。

不管当然不行,但为什么有的孩子会如此情绪化?如何才能更好地化解孩子的糟糕情绪?才是我们首当解决的。

孩子哭泣分等级

一级哭泣:身体受伤

当孩子不小心摔跤,或者割破了手指,哭是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反应。它是肌体向大脑发出的信号:“快来救我!我受伤了!”

这时,孩子的哭与“坚强”无关。

二级哭泣:委屈不满

如果孩子的心理受了伤,就会产生委屈的情绪,由于委屈而产生的哭是孩子的潜意识试图解决不愉快的心理状态的一种力量,同样是一种“求救”。

三级哭泣:悲伤抑郁

当孩子渐渐长大,但心理又没有完全成熟的时候,对于周遭的事物会产生自己的理解,但是他们的很多观点还非常片面。

这时,孩子就可能出现青春期的“悲伤抑郁”现象。

孩子哭泣分情况

要求得不到满足哭

不论是去超市还是商场,宝宝一到玩具店里,就迈不开脚,一旦不买就哭闹不止。

处理建议:

① 出门前做好约定

带孩子出门前,家长要跟孩子约定好什么东西能买,什么不能买。

如果孩子还是看见什么都要,爸爸妈妈可以告诉孩子,出门前就是按照购物单拿的钱,如果买了玩具就不能买**。

一般孩子会考虑清楚,而放弃玩具的。

② 给孩子选择权

当孩子哭着闹着要玩具时,妈妈可以告诉孩子等ta生日的时候买,如果现在买了,生日礼物就没有了。

一方面能给孩子一个期望,另一方面还能顾及孩子的心情,一举两得。

做了约定依旧哭闹

明明和孩子说好,比如看电视或者玩游戏只能半个小时,但到点了孩子依旧不依不饶。

处理建议:

① 事先在约定的时候,做两个约定

一个是孩子的,一个是家长的。孩子约定看电视半小时,家长约定看书半小时,一起进行。到了时间,相互检查,谁做到了,就给对方一个奖励。

② 扮无辜、装可怜

如果孩子依旧反悔,家长就要开始扮演弱者、无辜者,比如和孩子说:

“哎呀!宝宝如果想看,没关系,你看吧,但是妈妈也得跟你一样,继续做,可是,妈妈就没有时间给你准备你最爱吃的XXX了,好可惜。”

宝宝一受挫就哭

孩子在玩耍的时候,一旦遇到自己一时做不了的,一般尝试2—3次就发脾气,有时候还会打玩具、打身边的大人,该如何引导?

处理建议:

① 温和面对

大人先心平气和的,看着孩子把脾气发泄完,把这个过程变成一次很好的挫折教育。

② 鼓励+安慰

鼓励孩子只要克服,就能获得成功。

③ 提供正面模仿

告诉孩子,妈妈也是经常输的,并作正面示范,你看,妈妈坚持下来了,所以才会赢的,我相信你现在坚持了,下次一定比我厉害。

大人去上班宝宝就会哭闹

许多孩子周六日天天跟妈妈腻在一起,等到周一早上妈妈去上班,就开始大哭不止,不让妈妈去上班,怎么办呢?

处理建议:

① 平静地道别

每天上班去的时候,平静地跟宝宝道别,并用最简短的语言告诉TA,你在什么时间会回来陪TA,而且姥姥姥爷(爷爷奶奶)会一直在家陪着TA,然后你就非常平静地离开。

② 下班后陪伴

下班之后,尽量多陪伴TA,满足孩子想要跟你在一起的心理需求。随着TA一天天长大,就会变得越来越独立了。

仗着长辈疼爱闹脾气

“隔辈爱”可以说给孩子提供了一个天然的避战所,只要爸妈批评了自己,马上哭闹着找奶奶、爷爷、姥姥、姥爷,而一般,老人都会维护孩子,责备爸妈。

处理建议:

① 态度温和而坚定

当孩子出现一些你认为不好的行为时,看淡它,需要制止的,就温和而坚定地制止,然后立刻用别的事情去转移TA的注意力。

② 坚持该坚持的原则

如果孩子动手打你,控制住TA的小手,告诉TA这样会把妈妈弄痛,如果TA生气,可以去打枕头,或者大声说出来TA很生气,通过这样的方式把TA的情绪发泄出来。

注意

如果你总是对他的某些行为反应激烈,那么TA的这些行为也会得到负面的强化。

杜绝三个字—— “不许哭”

你是否经常会说这样的话:

别哭了,有什么好哭的,不许哭!

你再哭,我就不理你了!

你不哭了,我就给你买个车!

如果你经常说以上这种话,那么赶快停止吧。

让孩子把眼泪硬生生地吞进肚子是多么无助和绝望,特别是当孩子还小的时候,需求得不到满足,情绪得不到表达。

要么是压抑自己,要么是感到害怕,要么是以大人看不懂的方式对抗。

想想我们小时候,不也是整天哭哭啼啼被大人说,可当时的我们是怎么想的呢?我们希望得到父母的安慰,希望爸妈能抱一抱我们。

所以,你还要用同样的方式,去对待自己的孩子吗?

其实我想,很多时候,哭闹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

孩子和我们大人一样,也都会有脾气。有的时候应当多考虑每个人的情绪和感受,给大家一点冷静和发泄的时间,这样,比让孩子“不许哭”来的更有效。

家人,就是放下要求,先陪你难过的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