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被分为3层,你处于哪个层面上?

144
作者 谷道溪 米粒妈咪课堂  ← 点击红色字,关注公众号
2018-03-27 12:17 字数 12654 阅读 1010评论 0

家庭教育被分为3个层面,每个层面所代表的是教育方式上的不同,根据现有的家庭教育方式,你家处于哪个层面上呢?

01、前两天跟师姐吃饭,聊到孩子上幼儿园的事。师姐说她一投行好友,花了30万进了市区最好的幼儿园。

我说,能花钱解决的事都不是难事,应该是找关系了。

师姐说,朋友找了市里某个正厅级领导。如果没有这层关系,她就是花60万也很难进去。

我问师姐,侄女今年下半年就要进幼儿园,能不能也弄进去?

师姐淡淡笑着说,她朋友给了承诺,关系由她来搞定,只要愿意出这个钱就没问题。不过,师姐还是拒绝了。

师姐说,孩子教育固然很重要,但把家庭的大部分资源投到外面不值得,也不理智。

原因有两点:

1.资源交换的本质是各取所需。父母对外投入的教育资源越多,也就意味着把孩子教育责任转嫁到第三方的越多。

2.孩子教育最核心的是家庭教育。一个孩子拥有好的家庭教育方式,即便父母投入的资源少,也能取得非常好的成效。

师姐这番话,让我想起2019年5月刷爆朋友圈的一篇爆文《中产阶级鄙视链:绝不让娃和没有英文名、看喜羊羊的孩子同读没有外教的幼儿园》。

这篇文章,刺痛很多父母的神经。

文章从教育资源投入的多寡切入,阐述中产阶层对工薪阶层孩子教育的一种鄙视,即从动画片、旅游地、兴趣班、早教机构等条线,随手拈来就是一条条鄙视链。

为人父母,谁不希望给孩子更好的成长环境,给孩子更好的教育资源,帮助他们设计并谋求一个更好的未来?

但不是所有父母都会成功。

总结起来,失败的父母有很多共同点,成功的父母也有很多相通之处,每个父母在不知不觉中采取一些具有差异化特征的家庭教育模式。

它们客观的存在,构成一条真正意义上的教育鄙视链:最底层的“散养放牧式”、中间层的“模具制造式”、最顶层的“共享领导式”。

家庭教育被分为3层,你处于哪个层面上?


02、奉行“散养放牧式”的家长,通常会走两个极端,从而分化为两个派系。

左派奉行“树大自然直”的法则,即放任孩子散漫自由,随心所欲,心情好时关心一下,心情不好时冷嘲热讽,完全随父母情绪而变化。

我的大学同学多为三线城市的中学老师,前两天本科群里的老师们就在探讨大袁班上的一个问题学生。

A是我同学大袁班里的一个男学生。平时不爱学习,经常与小混混走在一起。所以,任课老师都不怎么管他。

大袁刚带这个班的班主任,所以对小A格外关注,他的想法就是“不想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大袁所在学校禁止学生带手机,自大袁上任以来,已经没收A三个手机。

就在期末考试前几天,班里B同学家长找到大袁,说他从儿子身上发现苹果手机,追问之下才知道是A借给他儿子玩的,而且还按天收钱。

B家长责问大袁:这A爸爸做什么的,还管不管孩子?

大袁说:A爸爸是某街道办的主任,平时工作很忙。

B家长很不屑的回他一句:自己儿子都管不好,还能管好一个街道。我看,都是瞎忙。

因为这个事情,大袁把A父亲叫到学校。A父亲不问缘由,上去就给他一脚,嘴里还骂着老子三天不管,你就给我在学校闯祸。

A爸爸跟大袁这样说,一来确实没时间来管他,二来他觉得孩子只要不违法乱纪,等他大了自然就懂事。他自己就是最好的例子。

事后,大袁也核实,A爸爸每天回家很晚,确实没时间管他。而A妈妈不上班,平日里喜欢去棋牌室打麻将也很少过问他三餐之外的事,更没有精神层面沟通。

关于租手机给同学这件事,A爸妈是知道的,他们不但没有阻止,反而说他聪明,有做生意的头脑。可A爸爸那天打A的行为,又说明这件事是错的。

那天群里讨论很激烈,室友大黄的观点我个人非常赞同。

父母今天对一件事惩罚孩子,明天为同一件事默认或赞扬孩子。在这种家庭教育环境下,孩子很难确认家长的期望。这样的话,孩子缺少对是非评判的理解,长此以往就很容易误入歧途。

现实的确如此。

家长因工作压力本就产生过度焦虑,很多时候因自己情绪变化而对同一件事做出不同定论,自然所带给孩子的就是混乱不统一的信息。

所以,他们内心深处只能期望出现“树大自然直”的好结果。

家庭教育被分为3层,你处于哪个层面上?


03、可人们常说,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最后绝望。最终,你毁掉的是孩子一辈子幸福。这样血淋淋的案例,现实中有太多太多。

而右派奉行“健康快乐至上”的法则,即以“爱”为名,“圈”在视线范围中,尽可能让孩子远离危险和保持开心,所有事情都顺孩子心意,完全随孩子情绪而变化。

这种家庭教育模式下的产物只有一个:过度溺爱。

网上看到这样的一个案例,肖女士怀孕13周零5天后,在13岁女儿威胁下不得不含泪到医院终止了妊娠。

肖女士家庭条件比较好,在经过一年多的备孕后怀上二胎,而她13岁的女儿再得知二胎后,以“逃学”、“拒绝中考”、“离家走出”等手段威胁其母打掉二胎。

肖女士说:

她是我们家的小公主,被宠坏了,从小就非常任性,说一不二。自从得知我怀孕,就常说如果生弟弟妹妹,她就跳楼。

一开始我们以为她就说说而已,但是随着我怀孕时间越来越久,她脾气越来越大,经常在家里乱扔东西。

后来,她真以自杀相逼。肖女士发现女儿自杀迹象后,与她深入沟通,但其女态度坚决,不肯退让。万般无奈下,肖女士最终选择妥协。

现实中,在孩子还小时,父母经常会这样说,“可不能这样扔,别伤着”“快把手里的筷子放下,别扎着眼睛”……为了爱,父母把孩子“探险”的路给堵住。

被过度溺爱的孩子,长大后呈现三大特征:

一是自我中心,不为他人考虑;

二是生活没有独立性,且缺乏自信;

三是需求得不到满足,易采取极端方式。

所以说,“散养放牧式”表面上营造一种“自由、关爱、民主”氛围,但隐藏的危害性极大。

家庭教育被分为3层,你处于哪个层面上?


04、对比“散养放牧式”,“模具制造式”有充足理由进行鄙视:严师出高徒,棒下出孝子。

2018年1月10日,欧成效在他40岁的生日宴会上当众宣布与朱文倩离婚。

这两位何许人也?

朱文倩乃金融投行业的“女神”,欧成效则是炒房客中的“男神”,而朱啸虎就是她的哥哥,也就是欧成效的大舅哥。

09年,男神与女神珠联璧合。18年,男神与女神分道扬镳。

欧朱离婚,众说纷纭。但在我看来,他们离婚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在孩子教育上出现重大分歧。

欧神之前曾发过《论娼妓,芭蕾,征服,和暴政》这篇文章。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孩子教育上产生的重大分歧:

在孩子家庭教育上,朱倩文倾向西方精英式教育,她希望将女儿培养贵族式的“公主”,从生活起居全部西式化。而欧神对女儿培养是这样:

我们家饱饱,不需要和李云迪家的孩子钢琴谈得一样好。我家饱饱去听音乐会,要坐楼下磕着瓜子,打着电话,然后大拍一下大腿,说:好,给爷打赏。

对欧神来说,他极度鄙视西方精英教育,凡冠以“大雅”的都虚伪至极。

“说难听一点。她们离丽春园的娼妓也差不多了”。

“她们只是待出售的商品,而且除了唱歌跳舞逢迎男人,别无任何生存本领。”

“我希望培养的女儿,她应该掌握那些“真正”的力量。这力量不是用来取悦男人,而是让她真的像男人一样工作,升职加薪,凭借自己的实力拥有社会地位,财务自由、经济自由。”

总结起来,欧神期许的家庭教育模式,是以学以致用的“大俗”为核心,强调教育的功利性。

对孩子来说,不论朱文倩的“贵族公主”,还是欧神的“打赏小爷”,这两个角色或许都不是她所想要的。这些角色,都是父母根据自身认知和设想,且没有征询她意见的基础上自行设计,然后直接套在孩子身上。

这种教育模式,本质上是以“控制”为核心,即通过一系列的路线设计和执行,将孩子精雕细琢成为他们理想中的成功者。

套用欧神的说法,这些孩子,都成为父母对外展示橱窗里的待售商品。逢人就说,我这商品好,为什么好?当然是我这个工艺流程怎么样、怎么样...

这种模式,俗称为“模具制造式”。它是咱们国内大多数父母最擅长、最喜欢、最诱惑的家庭教育模式。因为,它体现的是父母权威,所营造的便是一种“专政、严厉、独裁”氛围。

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容易走两个极端:往左是“逆子”,往右是“巨婴”,俗称“妈宝男/女”。

05、如果从权力分配来分析,无论是“散养放牧式”,还是“模具制造式”,这两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孩子可以将其定义为“臣民”,主要特征是屈从或被动服从于权力的人,缺乏独立的人格和意志,有义务没有实质上的权利。

现实当中,大多数孩子都是如此,不谈所谓的权利,连最起码的尊重都没有。

所以,对奉行“共享领导式”的家长,他们可以很骄傲的说,我培养出来的孩子都是“公民”,也就是既享有权利,又承担义务,且能够参与到集体组织决策。

这是他们站在鄙视链最顶端的核心理由。

父母不再是权威,孩子是独立个体,并采取“赋能”方式,引导孩子独立决策和承担后果。

在他们的家庭教育经历上,我看到了企业管理中“共享领导”模式的影子。

从管理学角度来分析,父母与子女关系如同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关系,有着清晰边界:管理与被管理,指导与被指导。

换句话说,“散养放牧式”,是父母作为管理者,淡漠管理和对子女的指导,而“模具制造式”,是父母作为管理者,过度重视管理和指导。

这两种都属于传统意义上的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的员工,通常都是没有独立性的“臣民”。

可如果父母(管理者),能够适度调整权力结构,并策略性引导或激发子女(员工)开展创造性工作,便能够最大限度提升团队效能,并对团队成员之间形成相互正面影响。

这就是美国管理学家皮尔斯、西姆斯(Pearce 、 Sims)所倡导的共享领导模式。

“共享领导式”教育模式,对父母自身能力要求比较高,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能力可以预见孩子的反应并在最短时间内作出合适的引导以及有效支持。

因此,父母要想站在教育鄙视链最顶层,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要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了解孩子个性和内心需求;

二是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沟通技巧,能够确保与孩子做到有效沟通,即孩子懂你在说什么,也愿意倾听,而不是让他们讨厌的大道理。

其实,在实际生活中,很多父母可能在不知不觉地奉行不同的家庭教育模式。我个人认为,选择不同的教育模式,最主要还去取决于父母本身的认知水平,或者是格局。

教育鄙视链的本质,其实是父母的认知或格局之争,而非阶层之争。

如果父母认知水平不高,你投入再多的教育资源,也难以实现“望子成龙(凤)”的美好愿望。

罗振宇说过这样一句话:

“今天的中国,社会分层还没有最终形成,教育分层还远着呢。所以这是一个大好的时机,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提升自己的认知,而超越自己的阶层。”

顺着这句话,我想说:如果父辈们今生无望超越阶层,那就“曲线救国”,把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家庭教育上来,更好地培养下一代,由他们来实现阶层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