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慢半拍的妈妈,而不是无微不至!
做一个“慢半拍”的妈妈吧,而不是一个时时刻刻帮着做着无微不至的妈妈,因为你并不能去代替孩子成长。
父母总是低估孩子,认为他们弱小、无能、依赖着父母照顾。可是他们以惊人的速度学会着很多本领。如果妈妈愿意用信任来等待孩子,不随时代劳,孩子的表现会大大超出你预期。
毛毛1岁多就会剥鸡蛋皮了。某一天,我发现毛毛把煮蛋在桌角磕破,等我给他剥着吃。我灵机一动,让爸爸和奶奶都不要出声,各忙各的。毛毛嚷了一会儿,发现没人可以求助,就用小手一点点把鸡蛋皮抠开。第一天只剥了四分之一。
第二天我们如法炮制,装作有事在身,不能帮忙,他就接着用手抠鸡蛋皮。一个星期下来,基本上能够把一个鸡蛋剥的光光滑滑的,放嘴里吃。
扣扣子、穿鞋子也都是如此。很多家庭,在孩子出门的时候恨不得一人拿外套,一人系鞋带,就像皇帝出门,贴身侍卫们前呼后拥。而毛毛出门时,我把衣服放在旁边,毛毛呼叫我的时候,我总是慢上半拍,留给他自己穿衣服的机会。如果这件事在他的能力范围内,我选择后知后觉,等我“反应”过来,孩子已经做好了。
毛毛的自主进食也是这么学会的。他让我喂饭时,我经常说“妈妈要在厨房忙,你自己试试看吧。”毛毛没辙了,只好先是用手抓着吃、然后用勺子蘸饭粒吃、再后来勺子抓的稳稳当当。
孩子总能想出办法来自己解决,就看你给不给机会。一个“慢半拍”的妈妈,最锻炼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慢半拍”,让孩子去尝试
孩子从出生起,就有照顾自己、保护自己的本能了。一个好妈妈,无需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当孩子尝试他想做的事情时,父母要缩回保护的双手,很重要的表现就是“慢半拍”。
我们小区有一个孩子,两三岁还不会滑滑梯,妈妈很着急。我观察了一下孩子和妈妈的互动,说:
“毛毛最初学滑梯的时候,没有任何人教他怎么滑。他也曾在滑梯口犹豫害怕。我就在一旁袖手旁观,让他遇到困难时,一定先自己想办法。这样,往往还没等我伸手帮助,他已经双脚试探,一溜烟滑下来了。”
这位妈妈若有所思,终于明白是她每一次“及时、好心”的帮忙,剥夺了孩子学习运动技能的机会。
有一次,我去朋友家吃饭,朋友家的三岁小女儿学着摆餐桌,这位妈妈的处理方式同样很智慧。小女儿拿着一个温水瓶,笨拙想往玻璃杯里倒水,妈妈没有马上相助,或者告诉孩子“你不会做”,只是悄悄观察孩子,给孩子自己尝试的机会。
有的妈妈问“要是水洒了一地怎么办呢?”我要说:“真的把水洒了又怎样?清洁地面和损失孩子的信心,哪个更严重?”
“慢半拍”,请放弃“周到”
一位英语老教师,曾经这样告诉我:“班里英语成绩前十名的孩子,父母都不懂英语。”
这个现象令我很吃惊。仔细一问才知道:父母不会英语的孩子,因为知道回家后没人辅导他们,所以格外努力。而父母精通英语的孩子,由父母为他们列出计划、甚至背哪些单词都写好,他们学习动力不是那么足。
每个人都希望什么事都由别人处理好,自己不用操心受累。孩子也有惰性,如果她背后有一个强大的靠山,她就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明明自己独立可以完成的事情,总想着有人可以替她分担。而妈妈,就是那座可以时时赖以依靠的“山”。妈妈越周到,越无微不至,孩子的独立性也越差。
那家长应该怎样做呢?
“孩子有不会的单词自己查、不懂的句式自己想。别像个电子词典似的随时告诉孩子答案,这样的孩子英语才棒!”
孩子的小伤,也请“慢半拍”
孩子正在爱动的年纪,小伤小蹭是常事,无需大惊小怪。我曾见到一位小姑娘学步,刚刚摔倒,妈妈以光速跑过来,把她抱起来使劲又吹又揉。
其实小姑娘只有手上有些红印,妈妈是小题大做了。久而久之,她会一点疼痛都不能忍受,只要跌倒受伤,就有人安慰。她的勇气和调整能力会慢慢受损,时刻需要妈妈的保护。可是妈妈能保护她一辈子吗?
真实生活里充满不舒服和痛苦,如果孩子们学不会自己忍受痛苦和挫折,那么今后他们的生活将会阻力重重。妈妈的“干预太快”,其实是阻碍了孩子靠自己痊愈的必经之路。
这种情况下,妈妈可以淡定一点,也可以跟在后面静静等待,让孩子自己爬起来。不要不停的安慰宝宝,你的淡定才是宝宝平静下来的定心丸。
慢半拍,母爱的节奏才刚刚好。妈妈要学会信任和等待,孩子才能自己探索着成长。从今天开始,做个“慢半拍”的妈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