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早知道我就不会让你那么“幸运”!

144
作者 宇辰ABC 米粒妈咪课堂  ← 点击红色字,关注公众号
2018-03-27 12:14 字数 6871 阅读 594评论 0

对待孩子,家长们唯恐不能付出自己的所有爱,可是家长们也得知道,你的爱有时也会是孩子的一种“不幸”。

记得我所带的班里,有个小朋友,因为他妈妈是我的朋友,经常拜托我多关照点他。

然而我发现,孩子自己竟然也因为母亲的地位优越而沾沾自喜,认为自己高人一头。

有一次,他们组因为扫地的时候表现不好,就被罚着课后继续扫地,可是当其他人去扫地的时候,他却在教室里写作业。

虽然写作业对知识的巩固是件好事,但不听安排,没有集体责任感怎么行呢?

于是我就去问他原因,他说是妈妈让他写的,不让他扫地。

听后我觉得很不可思议,显然小家伙的心里已经产生了优越感,他觉得反正有我妈呢,我妈的地位优越可以让我搞特殊化。

记得在作家刘继荣的一篇文章里,她写到自己女儿的一个故事。

因为特殊情况,女儿从幼儿园到二年级,老师都是熟人。

所以女儿得到了很多其他孩子都无法享受到的待遇。

“妈妈,老师今天给我们吃橘子了,其他小朋友只吃两瓣,我吃了五瓣呢,他们都馋得流口水!”

“妈妈,今天上课猜谜语,好多小朋友举手,老师叫了我四次,我全说对了,得了四朵小红花,有些人一次也没被叫到,都气哭了呢!”

可是后来她发现,把孩子放在熟人的班上,反而得不偿失。

因为当老师换走之后,孩子无法接受自己新的老师。

甚至觉得整个世界都不再爱她了。

“妈妈,老师整整一个星期都没有表扬我,他只表扬别人,他是不是讨厌我?”

“妈妈,我太痛苦了,我不想上学了。要不,你给我转学吧,转到有熟人的学校”

这时她发现自己给孩子的那些“幸运”,让孩子产生的那种优越感,竟然害了孩子。

她写到:这些年来,我小心地将你捧在掌心,人为地制造了一个小小的温室,残忍地剥夺了你对风雨的体验,你怎么会长大,又怎么肯长大呢?

孩子,早知道我就不会让你那么“幸运”!

当孩子带着超强的优越感去跟其他的孩子打交道,往往会让人反感,成为不受欢迎的那个人。

我有一个7岁的小侄子,自小生活在较为优越的环境中,他是家里的长孙,父母也不打算再要二胎,因此家人都十分的宝贝这个儿子,对他的要求都尽量满足。

有一次,我带小侄子出去玩了一天,回来的时候由于车上的东西比较多,我就把买的遥控飞机递给他:“你的宝贝,自己拿着吧。”

谁料想他竟然说:“它算什么宝贝,它只是一个飞机,我才是全家的宝贝。”

不仅如此,他在和小朋友玩的时候经常会说:

“这个我们家也有”。

“我让爸爸买给我”。

“我都去过那,你都没有去过”。

言语之间透着一股子优越感。

诚然,现如今越来越多家庭都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来打造孩子,孩子也因为家里经济条件的优越而沾沾自喜。

但是,疼爱的方式要正确,不能让孩子因这种疼爱感觉到自己是核心,产生一种不可一世的优越感。

对老人指手画脚还是得提醒他注意礼貌,得意忘形的时候也要记得规矩。

要知道孩子在家你可以疼爱他,可是今后孩子进入社会,是没有人会像你一样“疼爱”他的。

对于小侄子的教育,我的哥哥和嫂子一直提倡赏识教育,提倡当众表扬背后批评。

他们的本意可能是好的,想增加孩子的自尊心,可是结果却事与愿违。

嫂子送小侄子上学的第一天,就给班主任说了小侄子的一大堆优点,希望班主任可以多关注小侄子,多给他一些展示的机会。

有一次,班主任组织了情景表演活动,内容是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当班主任给孩子们分配故事中的角色时,小侄子不愿意接受分给他的“小矮人”,非要自己挑选角色。

班主任后来经过两次沟通都无果,就把角色分给了其他的小朋友,小朋友们表演得非常精彩。

因为这件事,小侄子回家大闹了一场,嫂子最终找到了班主任,班主任明确表示:“不是我没给他机会,而是每从遇上他不想做的事情或有点难度时,他就找借口去逃避。”

当众表扬显然使他膨胀了,变得很“自我”。

而且身边的亲人朋友,包括老师和小朋友们都给予了他过多的关注。

正是这种优越感助长了他的“霸气”,使他不愿面对挫折和批评。

可是如果你不能让自己坚强起来去适应环境,环境是绝对不会反过来为你让步的。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一些小事上也能看出。

你不让步,不能融入,那就有人会替代你。

有的难受,孩子必须去体验。

有的苦,孩子必须去吃,因为这是成长必然要经历的过,没有谁能替代你。

孩子,早知道我就不会让你那么“幸运”!

孩子优越感的养成不是天生的,而跟后天生活环境以及家庭教育方式息息相关。

适当的优越感能够让孩子变得更加自信,但是过分的优越感无异于毒药,会深深的毒害孩子的心理,造成孩子性格的缺陷。

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来自荷兰的研究人员报道称:受到家长过多表扬的孩子更容易展露出自恋的特质而不是自信。

因此,父母需要帮助孩子调整情绪,消除她潜意识里的“优越感”。

努力培养孩子宽容平等的心态,教会孩子正确评价自我,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就要让孩子明白自己也有不足,看到一个真实的自己。

意识到自己优越的只是某一方面,而非全部。

自己还有许多不如别人的地方,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人,学会尊重他人,平等对待他人。

孩子年龄小,认知分辨能力有限,很容易因为父母的暗示,以及家庭的优越物质条件而产生沾沾自喜,高人一等的心理。

所以父母在平时的言行举止中要教会孩子有勤勉之心和学会敬畏。

因为一个“小皇帝”一旦再得到周边人的关注和奉承,那就会让他日益变得狭隘,自大狂妄。

孟非说:“所有的优越感都不是来自容貌、身材、知识、家族、财富、地位、成就和权力,它只来自缺见识和缺悲悯。”

如果能引导孩子对社会底层发自内心的关怀,对社会现象有通达的洞察视野,从而认识到人与人之间平等相待、互相尊重才是合理的信念。

我想,这样的孩子是绝不会去攀比和优越感膨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