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督学:北京找到了破解“择校难”的办法
长期以来,谈起择校热、择校难,全国基础教育界的同仁们常常会拿北京说事,言外之意,北京择校最热、最难,只要北京解决了择校问题,全国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长期以来,谈起择校热、择校难,全国基础教育界的同仁们常常会拿北京说事,言外之意,北京择校最热、最难,只要北京解决了择校问题,全国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如今,北京的决策者找到了破解这一世纪难题的办法,这就是重新分配存量优质资源,加快配置增量优质资源。
近年来,北京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之一,就是对几十年来形成的存量优质教育资源进行再分配。在朝阳区,我们看了三种模式:一是学区内优质学校托管薄弱学校,二是跨学区优质学校定点托管薄弱学校,三是大学托管薄弱学校。
更为关键的是,北京的教育决策者们没有停留在简单的存量优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而是高度重视配置增量优质教育资源。以朝阳区为例,近年来,与21家全国基础教育名校、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办学44校(址),这些学校办学资源配置起点高,师资力量配置水平高,配备的校长办学水平高,迅速形成了老百姓认可的家门口的优质学校,使优质教育学位得到快速扩张。
通过“分蛋糕”与“做蛋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说到底是对政府公共教育资源进行再分配,或者说,是教育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2014年4月18日,一条新闻占据了京城各大媒体的头条:北京铁腕取消“共建”,堵住特权入学通道。这充分说明了北京教育决策者的胆略。为什么向权力开刀?北京市委常委、教工委书记苟仲文说:“面对择校顽疾,我们等不起、拖不得,必须果断解决、当断则断。”
北京市教委的领导们在介绍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过程中,特别重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在推进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格局的战略调整中,决策者们不断地通过调整义务教育布局、义务教育学区,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将来自己的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良好预期和信心。这就是市委常委、市教育工委书记苟仲文同志带领市、区教育部门的同志们不断调整优化义务教育资源布局,形成了北京教育新地图。
来源:现代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