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校长与中学生共探宇宙之谜“瞭望科学”夏令营启幕上海分站
上海高考网7月17日:对于杭州第十四中学陈昕闻同学来说,今天是一生中非常难忘的一天,因为7月16日下午,她和上海、江苏、浙江等13个省市的367名参加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上海科学营的中学生及上海徐汇区的中学生代表,一起走进上海交大“瞭望科学”夏令营,有幸聆听了上海交大校长张杰院士及诸多顶尖学者的报告和课程,与他们共同探索“太阳耀斑”“暗物质”等宇宙之谜。上海交大校长张杰指出,人类最深邃的思考往往来自于大学,这是大学存在的最重要的价值之一。但是这种理性的思维习惯和科学的批判精神往往在一个人更年轻的时候就开始养成和树立。
交大校长身体力行与中学生分享物理实验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院士在X射线激光和强场物理研究领域享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和国际声望。做惯了学术报告,张杰校长的科普讲座同样精彩。与中学生们面对面,他的讲座生动而形象,活跃的气氛,幽默的语言,让现场不时响起欢声笑语。
在讲座中,张杰与中学生分享了三个神奇的物理实验。
第一个实验是“实验天体物理与太阳耀斑”。“美丽的极光,磁暴对通讯的影响,紫外线灼伤,地震海啸火山爆发……太阳的喜怒哀乐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张杰用生活中的鲜活例子,向中学生们解释了太阳耀斑对地球磁场的影响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第二个实验是“暗物质探测——揭开宇宙物质组成之谜”,第三个实验是“中微子震荡探测——探寻极小物质世界的最基本规律”。虽说涉及深刻的物理原理,但每讲到一个实验,张杰总是用科普的语言和举例,使深奥莫测的物理问题变得通俗易懂,令中学生们大开眼界。
大学校长为中学生做讲座,这对张杰而言,早已轻车熟路。担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五年半以来,他已到过全国各地四十多个中学,为中学生做科学前沿报告。虽然牵涉不少精力,但张杰觉得很值得,他说:“同学们在踊跃提问中不乏艰深的物理难题和深刻的哲学思考,这些都已成为我终生难忘的经历。”
夏令营精彩纷呈科学与人文“一个也不能少”
作为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上海科学营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交大“瞭望科学”夏令营为中学生们献上一份丰盛的科学与人文大餐。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张杰院士,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刘西拉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教授、“千人计划”入选专家蔡申瓯等各领域的科学大师将为中学生们带来多场精彩纷呈的科学前沿讲座。
参加夏令营的中学生将被分成物理、生物、环境、计算机、电子技术、工程(机器人)等六个分营,参加“与大师面对面”、“探索体验”和“科学与人文”等三个模块的活动,聆听院士、“千人计划”专家授课,走进实验室自己动手实验,感受科学与人文精神。
中学生们将分组参观凝聚态光谱与光电子实验室、植物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安全实验室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以及工程训练中心,并参与各类科研实践,包括体验大学物理实验、参与机器人组建与编程,自已做灵巧机械手机器人,进行环境指标监测分析等。
来自杭州第十四中学的陈昕闻同学从小就和机器人设计打交道,她这次走进上海交大工程训练中心,做起了机器人组建与编程、灵巧机械手、慧鱼搭建等实验。在好好过了一把“机器人瘾”的同时,她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科学的无穷魅力。
除了科学“盛宴”,上海交大还为同学们准备了高水平人文讲座。如刘西拉教授为同学们讲解《科学与艺术》,徐海光教授为同学们讲解《新世纪的新天文学》,郑杭教授讲解《超导现象与五次物理学诺贝尔奖》,吕恬生教授讲解《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等。
上海交大副校长黄震表示,通过开设一些前沿性的科研讲座和实践,可以让同学们体验大学精神和文化的同时,培育创新意识,全面了解大学的各个学科的科学前沿。他希望中学生能在这次夏令营活动中张开创意想象的翅膀,瞭望科学,收获成长。
创新教育贯穿始终高校与中学联手育英才
近年来,上海交大一直坚持并积极推动“创新教育贯穿整个教育体系始终”的教学理念,并率先在全国成立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基地,目前该校已经与全国10多所中学建立了长期的人才培养合作关系,积极将上海交大“知识探究+能力建设+人格养成”三位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向中学延伸。
上海交大教务处处长江志斌教授表示,今年“瞭望科学”夏令营希望达到四个目的:第一,让中学生真正体验大学生活。第二,让中学生领略大师风范,感悟学术自由与创新,“科学”与“艺术”的交融。第三,让中学生亲身感受科学实践带来的乐趣,学生可以尝试做一下“小气象员”,制作太阳能汽车,在合作与竞争中感受科学的魅力;第四,让中学生体验大学的文化与精神,通过丰富的大学社团交流、志愿者服务、素质拓展、校内参观等活动,以激发中学的科学兴趣、启发中学生的创新思维。
推荐阅读:
为什么一本线低而院校分数并不低
网友建议自主招生放在高考后
人大教授感慨:异地高考这个局能破吗
异地高考实现关键在于开放异地高中教育
异地高考可能造成新的不公教师担心变相"高考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