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专题3】七大能力——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就是逻辑的外在体现。
一、简介:
表达能力又叫做表现能力,指一个人把自己的思想、情感、想法和意图等,用语言、文字、图形、表情和动作清晰地表达出来的能力。其中,语言是逻辑的输出,逻辑是思维能力的体现。
良好的表达能力是逻辑的外在体现,体现出某人说话是否有条理,思路是否清晰。通常一个善于表达的人,容易获得他人的肯定,从而树立较强的自信心。学前儿童升入小学,面对一个新的交际圈时,表达能力就会显得尤为重要。
现阶段的孩子只有在有交往需要时,才会主动搜索记忆词汇和句子,尝试着进行表述。周围人的语言一定程度上会对孩子产生影响,但即使在同一环境下,他们的表达也会存在明显的差异。因为孩子喜欢谈论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这就使他们的语言表达充满个性色彩。那么,孩子们是怎样拥有良好表达能力的呢?
良好的表达从倾听开始,倾听属于有效沟通的必要部分。我们要求学前儿童在倾听时能够做到以下三点:
(一)在集体中能注意听老师或其他人讲话:
孩子正式上学后,“倾听”对于他的听课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倾听”也体现了孩子在说话时对于对方的尊重程度以及专注度。
(二)听不懂或有疑问时能主动提问:
如果孩子在与他人的交谈中能够提出问题,说明他做到了专注倾听,且倾听已经奏效,他不仅理解了对方的语言,还进行了思考。
(三)能结合情境理解一些表示因果、假设等相对复杂的句子:
孩子在5岁半时,已经掌握了2200-2500个词汇,能比较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到6岁的时候,孩子应在成人的引导下,发清全部语音,理解较为复杂的一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