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流动老师谈小升初新政:教学之平衡之道

144
作者 wq1017 米粒妈咪课堂  ← 点击红色字,关注公众号
2018-04-12 14:28 字数 1918 阅读 769评论 0

今年是本市实行小升初新政的第一年,选拔性考试取消了,名校招收实验班的小卷取消了,上公办初中要在学区片内的几所中学里随机派位。学期已经过半,期中评价是否打破了原先的学校排名?七年级新生已经适应新学校和新老师了吗?相互交流的老师面对不同以往的生源有些什么改变?学校管理上有哪些新的变化?

关于教师流动机制实行半年后,现在我们来看看老师的经历和感受:

流动老师介绍

郑瑾老师:原天津市第八十二中学语文教师,现流动至五十四中学

流动教师感受:

【面对不同层级的生源,讲求平衡之道】

同样是语文学科,从八十二中学来到五十四中学进行教师交流的郑瑾这样总结自己半年来的收获:面对不同层次的生源,要讲求平衡之道。

“在原来学校,学生们的基础差不多,教育方式相对可以一以贯之。来到五十四中学后,我发现班上的成绩分化比较明显。学困生不可忽视,但优秀生同样占有相当比例。”郑老师说,当时她和老师们经过多次沟通,形成共识:对学困生而言,要把基础讲好,对优秀生而言,既要喂饱,还要喂好。

所谓平衡之道,也就体现其中。“我们不能顾此失彼。对于学困生,我的应对经验相对多一些,于是就和其他老师互通有无,而面对优秀生,这里的老师们也给了我很多借鉴。比如高效率的集中教研学习、师大专家的专业指导、中考知识模块的系统化推进,对我而言,都是崭新的认识。”

郑老师的语文课,每一个同学都有自己的分工:有的同学负责引读,有的同学负责答疑解惑,有的同学负责搜集课外知识。用郑老师的话说,让每一学生拥有归宿感,是他们爱上语文的前提。

议论文      米粒妈咪在线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