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小升初取消考试效果的多方讨论
自2019年秋季学期起,天津市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全面实行免试就近入学,小升初取消一切选拔性考试,采取多校划片和单校划片相结合、对口直升与随机派位相结合的招生录取方式,并采用“摇号”制度处理报名人数超过招生人数的问题,使得天津各优质校和普通校都综合着不同成绩段的学生。新制度下的第一个学期刚刚过去,面对这样的变化,家长、老师和孩子都有着不同的看法,下面分享一些关于天津小升初取消考试后的多方感受:
学生:择校志向变更,升学压力变大
在天津,很多尖子生的志向都在市五所,然而在小升初新政策规定实施之后,很多尖子生家长反复权衡,为求稳妥,多数还是放弃了公办校志愿填报“摇号”,直接选择一些优秀民办校的面试,并顺利入学。这样就使得一些优秀民办校生源异常好,学生升学后在班里的排名很容易排到中等水平且容易波动,造成学生心里的失落,突然增加的课程使中学生必须面临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无形之中让刚刚步入中学的孩子们感到压力倍增。而优质公办校的“摇号”入学则让学生面临着另一些问题,如:“全优生”进入了普通校,心理落差变大,容易产生沮丧心理。而成绩稍差的学生在进入优质公办校后,更容易觉得课业有难度,但仍然有一部分成绩较低的学生在老师的鼓励引导下有很大进步。
老师:教案一分为多,学生分层教学
教育均衡后的第一届中学新生,成绩水平不一,掌握课业的速度也不一致,一些成绩好的学生家长希望教师更系统深入的讲授,而一些成绩稍低的学生家长则希望教师由浅入深放缓授课速度。在这样的问题下,很多学校采取了分层教学的模式,课前,教师先要分层备课,学生根据教师的分层教案,大致分为:必须掌握70%的基础知识;在掌握70%的基础知识前提下努力完成20%的能力提升内容;在掌握90%知识前提,向最具挑战性10%部分下足功夫几个方向。每一个层次都尽量向上提升,既抓住大多数中等程度的同学,又顾及了个别学困生和学优生。
与此同时,分层教学对教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也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压力,老师们必须先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对不同层次学生深入研究。年级在各班建立学优生档案和学困生档案,每个档案生都要有学科老师跟踪,每次测试都要有反馈表格,对各个学科的学生要有成绩跟踪变化表。
教学:德育主题活动,升温班级氛围
一些校方探索出一系列的主题教学活动,在升温集体氛围方面给予学生很大的帮助,作为改革第一届新生,学生基础截然不同,教师也有着不同的教学感受。不像以往优质校的教师更专注于讲课教学,不善于维持课堂秩序,不善于给差生补漏;普通校的教师,更习惯维持课堂纪律,或为学生答疑。面对均衡后的生源,学校教师之间的经验分享更加重要。主题班会、艺术节类的活动不可或缺。
家长:担心分层教学,影响教学效果
针对目前很多学校推广的分层教学、走班制,家长们意见不一,有些家长认为收效很好,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更多家长对其效果表示质疑,担心走班制下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孩子聚集在一起,会影响教学效果。对校方采取的教师流动制度,让普通校的孩子也有机会遇到名师,但家长们还是提出要有足够的激励和考核制度。对此,天津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本市将切实保障参加交流轮岗校长教师的工资待遇,在绩效工资分配中予以倾斜。将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工作纳入教育工作督导考核体系,并作为认定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的重要指标。
专家:家长要帮孩子,进行心理调适
天津市心理咨询中心专家表示,进入初中的孩子正值青春期,心理上敏感、叛逆、有个性,家长和孩子要增加沟通。对于小升初新政之后带来的很多变化,家长要避免过多地强调要上名校、找名师,应该更关注学习本身,关注教师评价,更重要的是尊重孩子的选择。对待差生来到好学校会不适应,好学生来到普通校会有落差的情绪,要更多的引导,调试自己和孩子双方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