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校费水涨船高,钱与权一个都不能少?

144
作者 迷糊一日 米粒妈咪课堂  ← 点击红色字,关注公众号
2018-03-26 10:13 字数 4753 阅读 857评论 0

导读:广州小学2010年幼升小招生报名5月15日开始,除了一些学校招生地段有调整外,最令家长们揪心的是“择校费又涨了”。在一所今年扩招的名校,报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择校学位减少了,择校费肯定水涨船高。以往省级学校至少要4万元,今年估计不行了。有的家长最高还给到10万,但是,有钱也不一定行,最好能找上面要个批条。”(据2010年5月16日《羊城晚报》)

物以稀为贵,由于国家优势教育资源紧缺,催生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生”。尽管钱、权、关系这些东西,对于普通市民来说都是稀缺资源,但是为了孩子能有一个决定未来命运的好学校,不输在起跑线上,家长注定会为孩子择校而不遗余力,不惜血本,可怜天下父母心。广州市某些小学校的择校费因教育部门今年严厉打击择校问题而水涨船高,就是学校假借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对家长施行公开抢劫!

问题还在于,今年广州市某些小学校不光是择校费水涨船高了,更有价涨权贵的趋势。学生择校仅靠“孔方兄”助阵已经不行了,而是需要人民币加人际关系。家长们有“银子”还得有“门子”,交“票子”还得递“条子”,有“金山”还需要“靠山”。子女择校既要拼财力,又要比人气,钱与权一个都不能少。少了,孩子甭想入好校、进名校。

令人最为担忧的是,如此发展下去,择校也只能是那些社会权贵达人子弟的专利了。普通市民子弟不挨边,外来工子弟更别想。现实是明摆着的:外来工子弟随着父母来到这座广州城谋生,人生地不熟,两眼漆黑,两手空空,要钱没有钱,要地位没有地位,要势力没有势力,自然与目前的择校“行情”相差十万八千里,格格不入,根本就靠不上边,连想都不要想。尽管广州当日的暴雨警告的颜色从黄到橙再到红,很多家长全身湿透在暴雨中坚守数个小时,恐怕最终也是白遭这份罪。

其实,把领导批条当作择校的新筹码,进一步加重了择校的“烧钱”势头。过去,普通老百姓还可以靠积攒血汗达到子女择校目的,现如今还必须同时拿到领导的批条才能牢靠,这等于为择校增添了一道更高的门槛,必然要加剧不公平。毕竟,权力、关系、后门等是许多普通老百姓靠积攒血汗也很难得到的,尽管他们可以千方百计地凑上“捐资助学费”,但很难拿到领导的批条。因而,在某种意义上,这对于家长来说更是一种不幸,内心里比暴雨淋身更凄凉。

钱权合伙成为择校生的“路条”,也就等于为腐败洞开了方便之门。对于有权的人来说,“捐资助学费”不是问题,入学也自然不在话下。而有钱无权者,一定会金钱铺路,打通关节,获取批条。那些缺钱无权的人,可能是硬拼一把之后的竹篮打水。这样,势必将引发钱权交易大比拼,推动庸俗关系大行其道,使教育腐败愈演愈烈、更加猖獗。

“择校费”的根源在于教育资源的不平衡,也就是校际之间的差距太大。要有效解决“择校费”,就要切实落实政府职责,增加教育投入,扩大教育资源总量,建立合理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规范学校办学条件,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国家要兑现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4%,更在力保全部用到教育教学上。学校对招收择校生的名额、金额和招录程序都要公开,实行“阳光操作”,接受监督,特别是择校费要规定严格的上限,不能让学校自行定价。

就在本月初,教育部、国务院纠风办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2010年治理教育乱收费规范教育收费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了今年治理教育乱收费的七大任务,要求各地要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多措并举,努力从源头上解决义务教育择校和由此引发的乱收费问题。文件指出,对符合当地政府规定接收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要按照相对就近入学原则统筹安排在公办学校就读,免除学杂费,不得以借读费等名义乱收费。显然,广州市某些小学校根本就没理这个茬儿,依然我行我素,满不在乎。对于这种顶风上行为,不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打算如何管制?(赣江潮评特约评论员:徐云鹏)

杭州中学      米粒妈咪在线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