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项脊轩志》有感作文

144
作者 茜_茜_丫_头 米粒妈咪课堂  ← 点击红色字,关注公众号
2018-04-11 16:15 字数 11765 阅读 529评论 0

读后感大全为你精心推荐:
读后感 | 小学生读后感 | 初中生读后感 | 高中生读后感 | 观后感

读了《项脊轩志》以后,我感受到作者历久不忘,亲切感人的细节描写,是人生植树上最有光彩的枝叶。米粒妈妈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读《项脊轩志》有感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想了解更多的写作技巧请继续关注我们米粒妈妈网的作文栏目。

读《项脊轩志》有感作文【一】

家人相聚,其情悠悠,其乐融融。可是,当这份欢乐一旦离去时,便会撕扯了孤独的心灵,泪划过了双眼,心在滴血……回忆往事,如在昨日。世称“震川先生”的归有光就把这些家庭琐事引进了文章——《项脊轩志》。

《项脊轩志》主要以项脊轩为中心,着重描写了与之有关的家庭人事的变迁。表达对家庭兴衰变幻的无限感概和对祖母、母亲和亡妻的的深切怀念。

每当我读到“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人鸟相亲相和,富有诗情,增添生活之乐。主人公的精神意趣,常与天地自然相往来。项脊轩虽小,其境界又很大。

每当我读到老妪叙述母亲之事,寥寥数语,老妪的神情、母亲的慈爱无不尽现纸上。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可谓平淡至极,对一个幼年丧母的人来说,却是那么亲切、那么温暖、让人怀念。再如对祖母的描写,一见面:“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寥寥几笔平淡之至,语气亲切而又诙谐,贴切地传达了祖母对孙子的亲切、疼爱之情。

每当我读到“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读至此,心生羡慕了。“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读至此,替作者“泪飞顿作倾盆雨。“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一句看似寻常的感慨,却包含了岁月的变迁,人之悲欢,造化之弄人,最终,淡定了,却也不能忘却的思念。

读了《项脊轩志》以后,我感受到作者历久不忘,亲切感人的细节描写,是人生植树上最有光彩的枝叶,是生命长河中最动人的浪花。让我们细细品味,至真至诚之亲情贯穿在悲欣交集的的人生中,其情温醇,恒久。

读《项脊轩志》有感作文【二】

目下,年近三十,竟想起少年时光,说好的不后悔呢?倒不是将到中年压力增大,年龄的变化与我是不甚在意的,我在意的是周遭环境的疏离,陪同的人渐渐少了。虽然我是个孤独的人,但遇过人事苍凉之后,感到亲情和普通生活是那么的可爱可怜!

偶然在微博看到《项脊轩志》,这个名字陌生又熟悉,上面说是在中学课文中刊录的,我竟记忆不起,遂搜索,读之,文懂,又有感,几次泪欲流。尤其读到【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zǐ)在吾怀,呱呱(gū)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后,余亦泣!

那个年纪还不太懂浓浓的母爱,老师讲的也颇为应试,一节课下来,原文能读,译文已知,便完成任务。也是在那个年纪,觉得小孩子哭是常事,母亲多此一问。今日读来感“可怜天下父母心”。归有光生活的明代虽然也重男轻女,可孩子是母亲的心头肉,哪有不动容的呢?

原文第一段写项脊轩的前世今生,并且详细描述了周遭环境,有陶渊明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意味。第二段写在轩中发生的各种家庭琐事,其中蕴含着无限亲情的温暖,有仆人的忠诚,有祖辈的期许,总之它并不是一个房子,是一个承载了几代普通家庭人的人情生活。第三段短,说作者在轩中时久。第四段作者成婚,平实、记叙的文字表现了夫妻情深。

而最后一段,是令我又一次眼含热泪的:【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庭院一颗枇杷树已长成如伞盖般,而物在人去,只留下作者一人对树发呆,回忆里无限美好,现实中万般孤凄,那是何等深情!

古时文章多有叙述亲情,引人下泪的,读韩愈《祭十二郎文》也是无限心痛。自古,人间悲伤浓情岂是随着时代变化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礼啊。愿我们都不负所爱,在母亲节将要到来的时候提示自己,母亲节不只是一个节,更是号召我们重视亲情的日子。人总将会面临那样一个结果,在它到来之前珍惜当下吧。我并不后悔少年时的种种,只愿今日身边人健康幸福!

读《项脊轩志》有感作文【三】

认识归有光是在高中的语文教材里,那个时候,也不怎么了解他的生平,所以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最终也没有深刻了解这篇文章的深意。

现在,当我再次看到这篇文章,徒增一份伤感。已经两年了,经历了人事的变化,明白的自然不再是从前的肤浅。他笔下的文字,简简单单,却字字、句句都渗透了对母亲祖母的思念。

家道中落使他深深蒙上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人生的阅历多了,他也渐渐成熟。在回忆往昔时,也愈发感性。与老妪的对话,提及母亲,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叹。

渐渐地,我陷入了沉思……

孩提犯错,争吵背后总有祖母为你护航;雨珠轻舞,教室门外总有母亲的身影;都市繁华,城市街头总有母亲为你指引。儿时的记忆慢慢散落开来……

小时候,因为父母工作的关系,我一直住在祖母家。那个时候,祖母对我无礼的要求,总是想尽办法满足,偶尔一不小心把祖父惹急了,祖母总是挡在我前面,不让祖父打我骂我,她常常对祖父说“孩子是拿来疼的,不是拿来骂的,还这么小,你就不能好好讲道理嘛?”所以,我总是在祖母那儿撒娇。当然,每星期母亲都会抽空来祖母家看我,然后带我去吃好东西。那个时候,却总觉得无论祖母对我再好,也还是想回到父母身边生活。

转眼间,就上小学了,我也顺利的回到了父母身边。但是,小学的生活是与幼稚园有很大差别的。母亲不会像祖母一样,每天摸黑送我上学,更不会像祖母一样无时无刻都哄我开心。所以,我也曾为之付出过大代价。那个时候,我总觉得,母亲不喜欢我,大声对我说话,叫我干这干那,久而久之存积在心中的不愉快也毫无预兆的爆发了。我们冷战过,歇斯底里的哭喊过,那段难熬的岁月,觉得自己好累,好累。现在想想,我觉得好笑,那个时候的母亲应该觉得我太难管教、太不争气了吧!

对外婆的记忆是零零碎碎的,小时候住在祖母家,也很少去外婆家。但是,我曾听姐姐说过外婆很喜欢我们这些孩子。只是,那个时候我不太同意,我总觉得外婆“重男轻女”,她喜欢表哥,而对我的爱些许是少了些吧。现在想想,也觉得自己当时挺幼稚的,表哥的母亲在国外,从小就没什么母爱,外婆多关心他也是对的!可能是我太不懂事,简单的事情却复杂化了!所以对于外婆,我至今都感到遗憾,在她人生最后的岁月没能好好陪陪她。

毕淑敏曾说过:“有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所以现在,我告诉自己活在当下!作为子女,对于妈妈的爱,我也正在走向成熟,有些东西是我要用一辈子去偿还的,因为我爱我的家人和每一个爱我的人。

读《项脊轩志》有感作文【四】

每当重读此文,我总是情不能自已,久久地沉浸于淡淡哀愁背后的浓浓真情。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一间阁子,两重悲喜,三位亲人,在归有光潺潺的叙述中缓缓溢出。有道是“书海啸歌,庭阶寂寂,桂影班驳,几多憧憬几春秋;老妪追怀,祖母殷殷,妻子相敬,一度思亲一怆然。”这怆然的感情中有对往事的追忆,有对现状的深思,有对先人的追怀,也有对亡妻的思念,种种情愫,纠结在这间说不完道不尽的南阁子中。

慈母“儿寒乎?欲食乎?”的深深关爱,乳母“而母立于兹”的轻轻细述,祖母“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的殷殷期盼……其中,作者对至爱亲情的无限眷恋,及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种“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无穷遗恨,从古至今,为人子女的,在享受这份亲情时,往往却不甚珍惜,只有在它悄然远离时,才能体会到它的弥足珍贵。也许,这就是芸芸众生永远无法避免的悲哀,是凡尘俗子亘古难变的人生缺憾,可缺憾不也是另一种形式的美吗?

无论是“时至轩中”,替君红袖添香,“从余问古事”,为君举案齐眉,“凭几学书”,与君相敬如宾的那份缠绵旖旎;还是“吾妻死,室坏不修”,“然余多在外,不常居”的那份睹物伤怀,都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美丽爱情和作者中年丧妻的万分悲苦。

其中“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那种人鬼殊途、生死两分、欲说还休的凄凉让人黯然消魂。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其中一只象笏,顿时让归有光感到了责任的重大,读书,不仅关乎到个人的前程,更关乎家族的兴衰。一句“儿之成,则可待乎”,成了他久久难以忘怀的铭心之言。“瞻顾旧迹,令人长号不自禁”……后来,祖母也离世了,那种活着没有见到象笏发挥作用的遗憾永远无法弥补了。家道中落却无法重铸繁荣,家人的期望只能化作一缕青烟,亲人辞世渗透的悲凉,作者当然会“长号不自禁”。更让人痛心的是,原本温馨的小家庭随着妻子的逝去显得异常冷清,葱葱郁郁的枇杷树已欣欣向荣亭亭如盖,而妻子的音容笑貌在记忆里渐渐模糊,那种思念之痛怎能让凡人消受?枇杷树寄寓的不仅是失去了的过去,而且是无法把握的现在,更是可以想见的、完全没有希望的未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家道中落的无比辛酸,对理想未竟的无尽惆怅及对人事沧桑的无奈喟叹。前路漫漫,心里寒暖有谁晓,世事茫茫,胸中寂寞未人知,每当重读此文,我总是情不能自已,久久地沉浸于淡淡哀愁背后的浓浓真情。

其他优秀文章:

《论语》读后感作文

读《红楼梦》有感作文

读《三国演义》有感作文

汉语的五种疑问句形式

按材料类型分类审题,写作文不跑题

读后感大全为你精心推荐:
读后感 | 小学生读后感 | 初中生读后感 | 高中生读后感 | 观后感

议论文      米粒妈咪在线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