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京籍幼升小入学门槛提升 通州区家长犯愁
今年北京通州区幼升小"五证"细则对于家长缴纳社保的地点有明确要求,必须"在我区"。通州区大部分非京籍家长在其他区工作缴纳社保,5月31日幼升小登记截止日期临近,他们的孩子幼升小求学无门。
5月19日,近200名通州区非京籍幼升小学生家长向北京人民政府信访办请愿,要求通州区教委根据义务教育法,按照北京市政府的统一要求来安排孩子上小学。
根据《2013年北京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方案》,需要在通州接受义务教育的非京籍适龄学童,在登记学龄人口信息后,需持在京借读证明及"五证"到居住地就近的小学联系借读。
"五证"是指父母或监护人的在京暂住证、在通州实际住所居住证明、在京务工就业证明、户口所在地乡镇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出具的在当地没有监护条件的证明、全家户口簿等证明证件。
"五证"看似不难开具,但对于那些从事收废品等低端劳动力的家长来说,在京务工就业证明很难准备。今年通州区的"五证"细则更加严苛,不仅针对低端劳动力,很多在京缴纳十年社保甚至已经买了房的外地家长也开始犯难。
5月19日聚集在市政府信访办门前的家长,绝大多数却已经备齐了五证,但仍无法落实孩子的入学问题。
通州五证出新招,"在我区"卡死人
家长代表张先生1996年从承德来北京上大学,毕业后一直留在北京工作,目前经营一间广告公司。他的儿子2008年在北京出生,一直在北京成长。张先生对财新记者说:"我和今天来的很多家长一样,从去年就开始关注北京市教委的网站并已经准备好了五证,心里还挺踏实的,感觉孩子幼升小应该没问题。"
突如其来的打击发生在4月30日,张先生在北京市义务教育入学服务平台通州区页面上,看到《通州区非本市户籍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证明证件材料审核程序和标准》。其中令家长感到最难办的,是"在我区务工就业证明审核标准"。《标准》提到,"审核申请人受雇于用人单位的,应提供在我区就业的劳动合同原件及复印件、社会保险缴纳证明(2013年1月至2019年3月交足12个月)原件及复印件。"
籍贯山东的家长孙先生和妻子大学毕业后留京工作超过10年,他对财新记者说:"这个‘在我区’的要求非常不合理。众所周知通州是个‘睡城’,大多数人在外区工作,因为通州房租相对便宜而选择在此居住。真正在通州区居住并缴纳社保的家长比例很少。"
《标准》中还提到,社会保险缴纳证明必须交足2013年1月至2019年3月。家长李女士就在此期间变更了工作,没有在这段时间内交足12个月,但哪怕之前连续交了十余年社保,她也被严卡在标准之外,不算办齐"五证"。
控制城市人口,驱赶"低端"人群
家长们纷纷揣测,通州区此举是北京进一步严控城市人口的举措。孙先生告诉财新记者,当家长们堵住通州区教委一位官员要解释时,该官员对家长们说:"这是北京市的大趋向,要把低端人群和市场赶出北京。通州区有限的资源,都被外地人占了。"
记者了解到,自5月15日起,家长们就开始去通州区信访局、教委和政府反应情况。当区教委被家长要求解释新‘五证’标准时,孙先生告诉记者:"他们说‘不接待、不解释、不交流’。"
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宋映泉博士在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说:"近几年的确感到对于外地学生的入学门槛在提高。但地方政府以人口控制为目标剥夺孩子上学的基本权利,是很短视的,也是不对的。长期来看,整个国家和社会将为这种短视买单。"
财新记者目前尚未能通过公开电话与通州区教委的人取得联系。
"五证"新政制造留守儿童
张先生对记者说:"我所有的亲人都来了北京。国家正在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但是通州区这个新政是在制造留守儿童。"
很多家长表示,坚决不会把孩子送回老家。可是留在北京的话,"五证"新政却又让孩子求学无门。家长们中大多数已经连续请了六天假。孙先生对记者说:"还有什么心思工作?工作还不是为了孩子?这几天每天回家看着孩子都特别难受。"
据了解,5月19日北京市信访办接待了家长代表,建议家长先去通州教委信访办反映问题,再去通州区政府复核,之后去北京市教委复核,最后再来北京市政府复核。家长们表示,这样的程序走下来,怕是早已过了5月31日的入学报名截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