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实验学校”挂牌成立
6月17日,对于北京教育来说,也许是个有些特殊的日子。这一天,在北京中小学名录中新添了一个新名字——北京实验学校。
一听这个名字,不少圈内人都开始打听:这么高大上的名字,给的是哪所学校?
如果看北京近现代教育史,你能看到一批具有实验精神的学校推动着京城教育的发展,其中不少学校校名就带有“实验”的头衔。
近日在一篇文章中,观教君读到这样的文字:“作为近代教育的发源地,北京诞生了中国最早一批新式学校,其中不乏诞生之初就充满了教学实验意味的百年老校。随着时代的变迁,在每到一个历史节点,我们总能发现一些学校伴着改革和实验而诞生。细数这些诞生之初就带有浓烈实验性质的学校,我们不难发现北京教育的轨迹和人文风向的流变。而这些学校实验创新的开拓精神和质朴作风,也成为学校文化的有力支撑。”
比如,北京第一实验小学可谓近代以来第一所因实验性质而诞生的学校,是中国小学教育的一块实验田”。建校第一年,学校便首次尝试实施男女同级授课。学校率先改用新学制,实施6年毕业,又率先在高年级加设英语科目,诞生了第一份近代小学课程标准……这些做法在当时首开实验先河。直至今日,实验一小仍保持着百年来的传统。
事实上,在北京教育经历的不同阶段,都闪动着不少以“实验”命名或具有实验精神的学校,了解北京教育的人或多或少都能说出一些闪亮的名字。这两年,伴随北京教育深化综合改革的系列举措推进,一批实验学校先后成立,他们尝试在学段贯通培养、课程改革、管理模式变革等多个途径探寻“实验”的创新模式。
正如有专家所言,顾名思义,实验学校是因为“实验”二字的突出色彩而立足,一所真正的实验学校应该勇于创新、善于探索、求真务实。
或许,正是在这样风起云涌的改革大潮中,“北京实验学校”的诞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某种标志性的意义。
6月17日,平谷六中举行了一场特殊的仪式:平谷区教委与海淀区教委教育合作签约暨北京实验学校(平谷)揭牌仪式在这儿举行。由平谷七幼、四小、二中、六中联合成为一所十五年一贯改革实验学校,更名为“北京实验学校(平谷)”,并被纳入北京市二级统筹学校,与海淀校区原北京市立新学校一同组建北京实验学校教育集团,共同开启十五年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
当天揭牌仪式的规格值得关注——据官方报道,海淀区教委主任陆云泉以及平谷区区长姜帆分别发言表达了对北京实验学校的深切关怀,并寄予厚望。随后陆云泉主任、李学东主任分别代表海淀区教育委员会和平谷区教育委员会签订合作建设背景实验学校框架协议。最后,市委常委、市委教工委书记苟仲文、平谷区区委书记张吉福共同为北京实验学校(平谷)揭牌并合影留念。
就在这天下午,原北京市立新学校正式易名,崭新的“北京实验学校”校名挂上了学校的大门。这所由民国首任民选总理、平民教育家熊希龄创办的百年老校在经历“香山慈幼院”、“北京市立新学校”等历史阶段后,又以全新的姿态开启了“北京实验学校”的时代。
曾军良校长在当天的发言中表示,学校更名标志着学校办学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北京实验学校将最大限度地整合两个校区的优质资源,充分发挥管理团队和特级教师、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提升师资整体素质水平,实现魅力教育。学校将进一步推行现代管理制度改革,将行政与学术并行,实行双向管理,执行集体决策,共谋学校发展。学校倡导十五年一体教育,打通幼小初高各学段教育,真正实现教育的无缝隙衔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办最适合每一个孩子发展的教育。
在网上,有段对曾军良校长的描述文字流传较广:“曾军良校长在外地的名气和影响力比在北京的大。这位连续25年担任高三年级的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教育专家在物理教学、高考研究、教育教学管理、竞赛研究、尖子生和学困生培养等诸多领域都有着深入研究和独到洞见。他在全国多所城市的教师和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当中拥有一大批铁杆粉丝,广州的一位教育局长连续3个月研读他的教育教学思想,他的讲学视频和教育理念在网上广为流传。
在2011年之前八年多的时间里,身为京城名校十一学校教学副校长的他主管七届高三毕业年级和五年的学科竞赛。之前他多年担任湖南名校长郡中学的教学掌门人。十一学校近年来高考成绩和竞赛成绩取得突飞猛进的提升,每年高考200多人超过600分,60来人考入北大清华,其中身为教学副校长的曾军良‘功不可没’。2009年,曾军良被评为北京市物理特级教师。在北京,同时拥有特级教师和国际奥赛金牌教练头衔的中学校长并不多见。”
2011年,曾军良出任北京市立新学校校长,执掌这所涵盖幼儿园、小学、中学不同学段、传统深厚的海淀老校。近几年,立新学校的发展和变化有目共睹,首倡十五年一贯制魅力教育,实施战略管理,研制出学校未来五年十大发展战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海纳百川汇聚人才,现有特级教师20多人,博士8人,硕士34人,市区学带、骨干教师50余人,高级教师106人。学校致力于魅力教育,魅力课堂的探索实现新突破;实现全员导师制,正走向真正意义上的全员育人;成立了国内基础教育领域第一个学法研究中心,不断研究出更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方法;成立了课程科研处,由特级教师引领学校的科研发展,承担了六项国家级课题研究。
另外,立新学校“加工能力”近年来崭露头角,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高三毕业班(三年前中考录取线为476分),赵子凌同学考入北京大学,苗浓同学考入清华大学,一本上线率超过40%,本科上线率超过90%;2019年高三毕业班(三年前中考录取线483分),吴晨辰、王尤雅两同学录入悉尼大学,一本上线率超过50%,文科本科上线率100%,理科本科上线率98.2%;预计2019届高三毕业班(三年前中考录取钱477分)有望实现新突破,达到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这所百年老校已从“立新时代”转换步入“北实时代”。“北京实验学校”——这个融入太多期待和光环的名字,对于学校而言,自然少不了压力,或许更多的是求变革求发展的动力。对此,北京实验学校校长、特级教师曾军良对这所新命名的学校表现了足够的自信和期待。他表示,有信心带着北京实验学校成为一所名副其实的“孩子向往、教师幸福、社会满意”的学校,期待在这里能为我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提供“普适模式和改革样板”,“打造中国基础教育的普适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