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作文1000

144
作者 whw6ck10 米粒妈咪课堂  ← 点击红色字,关注公众号
2018-04-11 10:22 字数 17574 阅读 827评论 0

米粒妈妈网小编为你精选的作文:
记叙文 | 议论文 | 说明文 | 应用文 | 散文 | 美文

长征啊,你滴血的誓言,引导着一代又一代上下求索!米粒妈妈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红军长征作文1000》,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想了解更多的写作技巧请继续关注我们米粒妈妈网的作文栏目。

篇一:红军长征作文1000

一曲《十送红军》,把我的思绪带到了当年的于都,那时一种酸楚中的悲壮,难舍中的无奈,至今听来无不万般悲怆。

从跨过于都河,血战湘江,翻越老山界,强渡乌江,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踏过沼泽地,抢夺天险腊子口,翻越六盘山,直到吴起镇会师。红军共踏上了二万五千里的漫漫长路,先后穿越了11个省,占领过大小62个城市,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跨越了近百条江河,征服了约40座名山险峰,其中包括20余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皑皑雪山,穿过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这个神话般的传奇就发生在70年前的中国。

这神话般的传奇,是血与火的洗礼,是生与死的考验,但我们的红军战士凭着钢铁般的坚强意志,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无限热爱之情,肩负着祖国最神圣的历史使命,坚信"英特纳雄纳尔"就一定能实现,勇往直前,视死如归,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豪言壮语,演绎着一曲曲荡气回肠的中华民族的伟大乐章,铸成了中华儿女一座座不朽的英雄丰碑。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一支红军里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行。突然,部队里指挥员看见一个衣衫单薄的战士冻死在一棵大树下。他的脸顿时严肃起来,愤怒地大声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可是没有人回答他。这时有人小声告诉指挥员:"他就是军需处长。"大家眼里噙着泪水,缓缓举起右手,向这名红军战士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呼啸的风雪很快覆盖了他的身躯,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惟有头顶上那颗耀眼的红星犹如怒放的红梅。

巍巍的雪山,依然述说着英雄们的壮举,凛冽的疾风吹动着殷红的军旗,负荷着多少深沉的情感,在湛蓝的空中愈燃愈烈。那是一团永不熄灭的圣火,一条永不枯竭的血脉,一面血与火凝聚的旗帜。是呀,长征路上有多少这样震撼寰宇,惊天地泣鬼神,荡人心灵的故事!无语的长歌,回荡在三山五岳的胸腔,并发出中华民族最深沉最强力的音符。植根于千古神州的静山默土,江河无言,苍山如簇,丰碑无字,耸起森森刀戟万万千,气贯长虹,义薄云天。

长征啊,你鲜浓的颜色,跳动着永恒的真理之火,你滴血的誓言,引导着一代又一代上下求索。你是飞转的车轮,辗碎着道路上的一切坎坷,你是长长的纤绳,拉直了迷失者的人生曲折,你是晶亮耀眼的熠熠光环,永远辉映在民族的史册。

篇二:红军长征作文1000

长征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一次战略大转移,这是一次伟大的胜利,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红一方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七百多座县城,红军牺牲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翻过连绵起伏的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与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红军由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组成。红军长征经过了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和陕西共11个省。期间还有国民党的攻击,伤亡十分惨重,但是在红军坚强的意志下,最终成功完成了会师。

在长征途中,有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其中有一个故事讲述"师长陈树湘所在的师与敌军的战斗中,陈树湘腹部中弹,身受重伤。他用皮带压住伤口,躺在担架上继续指挥战斗,终于突出重围。部队到达道县泗马桥时,遇到国民党地方保安团的截击。危急时刻,陈树湘命令王光道率大部队突围,自己和两名警卫员留下掩护。陈树湘用绑腿死死地扎紧伤口,毅然决然地挣扎着站起来,端起一挺机枪与敌人激战。王光道率部突出重围,陈树湘不幸被俘。

敌人抓到一名红军师长,高兴得发狂。在四马桥坐镇指挥的道县保安团一营营长何湘,命令将陈树湘抬到一间布铺里,为他找医送饭。企图从陈树湘口中得到红军的情报。陈树湘面对敌人的威胁利诱,毫不动摇,拒医绝食,坚持斗争。何湘无奈,只好于1934年12月18日拂晓,将陈树湘抬往道县县城,向上司邀功。上午8时许,当行至道县蚣坝镇石马神村附近的将军塘自然村后时,陈树湘乘敌不备,咬紧牙关,忍着巨痛,用手从伤口伸入腹部,抠出肠子,使尽全力,大叫一声,绞断肠子,壮烈牺牲。时年29岁。实践了他“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豪迈誓言!"在这个故事中我清楚地感觉出了在红军中无论是普通士兵还是军官,都有着一颗永不变的爱国心。陈树湘为了共产党的胜利,他用自己的性命换取了红军的一时的安全,是一个伟大的人。

长征的胜利对共产党日后的发展乃至全中国的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这场胜利也为共产党赢得了民心,为日后共产党带领中国前进奠定了基础。在我眼中,长征是一次伟大的胜利!

篇三:红军长征作文1000

长征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座丰碑,光辉地立在了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史册中,成为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奋图强,坚忍不拔,积极向上,战胜任何困难的精神力量。

历史事实已经证明,长征锻炼了中国共产党,使党由幼稚走向成熟。正是凭着长征精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才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创造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人间奇迹,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最终取得长征的胜利,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长征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懈奋斗。

历史也将证明,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长征精神还将继续激励中国青年坚定地跟党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抚今追昔,共和国和沧桑巨变令人感慨万千;继往开来,全面的小康社会的美好前景呼唤着我们奋然前行。传承长征精神,就是要树立忠于人民、忠于事业的理想主义精神,青年富有理想,而真正远大的理想,必须与祖国的命运和人民的意愿紧密结合。当代青年应该具有的远大理想,就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有在为远大理想的顽强奋斗中,青年的人生抱负才能真正实现,青年的人生道路才会焕发光彩。

传承长征精神,就是要坚持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精神,长征给人们一种深刻的启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支军队,只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就能够成就事业,创造辉煌。我们要彻底改变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贫穷落后的面貌,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进行艰苦的努力。艰苦能磨炼人,创业能造就人。青年要时刻铭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大力发扬甘于奉献和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自觉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到艰苦的环境中去,经历风雨,经受锻炼,努力为祖国和人民建功立业。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走进21世纪的中国青年,一定能够接过前辈长征的火炬,让伟大的长征精神代代相传,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路上,谱写出更加壮美的青春之歌,长征,你使中国更辉煌。我记不起这是我第几次想起长征了,在我的记忆中,它就像古希腊文学中一部长长的史诗,我至今才读懂它一个小小的章节。

在漫长的历史与文化的进程中,我们的民族有着很多辉煌的过去,穿越时空的苍凉与沉重,是历经沧桑后的繁华,的确,我们的民族承受了太多的苦难。

风吹过,雨打过,火烧过,铁蹄践踏过,但宁折不弯的是中国人的脊梁,这就是长征的真实写照。长征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座巍峨的丰碑,百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突破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跨越万水千山,战胜无数艰难险阻,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英雄业绩,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革命篇章。

坚定不移地信仰、不屈不挠的求索,无所畏惧的前行,向着理想勇敢奋斗,在当今的词典中,没有哪一个词能够像“长征”那样,包含了所有这些令人感动的崇高精神和象征意义!

抚今追昔,共和国的沧桑巨变令人感慨万千;继往开来,全面小康社会的美好前景呼唤着我们奋然前行。展望未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大船正劈波斩浪,昂首向前!

淋浴着新世纪灿烂的阳光,历史的重任将落在我们这一代少年的肩上。过去,长征使中国辉煌;今天我们要将长征精神发扬下去。我相信,未来的中国载入世界编年史的一定是更华美的篇章!

米粒妈妈网小编为你精选的作文:
记叙文 | 议论文 | 说明文 | 应用文 | 散文 | 美文

篇四:红军长征作文1000

毛主席曾经写过《长征》这首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当我第一次读的时候,我深深的体会到毛主席当时的心情。他以磅礴的气势描绘了长征途中战胜的艰难险阻,表现了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不怕任何艰难对革命必胜的信心,热情赞扬了红军藐视困难,无往而不胜的英雄气概。

说起长征精神红军们同甘共苦,意志坚决充满革命必胜的信心。为了救国救民红军们不怕任何艰难险阻,甚至不惜付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团结群众,与人民生死相依,这些精神人人皆知,可为什么我们不能拥有这些伟大的精神呢?

艰苦卓绝的长征,它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经过了整整二年才胜利。它锻炼和严重的考验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保存党和红军的和平,留下了光荣的革命传统长征的胜利,极大鼓舞了全国人民。

今年则是纪念了长征胜利70周年,我想对那些给我们和平;温暖幸福的一个家;给我提供好的条件让我读书学习;过上快乐的日子;这一切都是用战士们的生命,同鲜血换来的这一切的一切,我都要真心的感谢那些伟大的战士们。

今天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有的人逐渐养成了好吃懒做的习惯,特别是在我们年轻一代中,好吃懒做、铺张浪费现象十分突出。不过在这里我就要严重的批评那些好吃懒做、铺张浪费的人和那些不认真学习到处流浪的学生们。正所为“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也许在几十年后,他们会后悔的。最可恨的是那些制大量的毒品:白粉,冰毒,海洛因等流传到人类中,到处骗取大量钱财,严重危害群众,破坏一个个原本幸福美满的家,让人家破人亡,有家不能归,尽做一些给自己家庭、祖国丢脸,更严重的是危害了祖国的利益,且不是大大的和红军战士唱反调吗?他们为国为民,不惜付出生命。而你们是伤害人民破坏祖国利益,不过最终你们还是逃不过法律的制裁,这时且有些人后悔,不过有些相反,在生命最后一刻时还不悔改,还想着发大财的白日梦等,可是他们想过有,你们的家人会因为你们而抬不起头,会受到别人的藐视,而不被人重。……

同学们,为什么不好好学习呢?想想我们现在所拥有丰衣足食的日子、富裕的生活是怎么由来的?好好的发扬那宏伟的长征精神,这样你的家人会因为你们而骄傲,祖国会因你们光荣而自豪。

现在我们共同拥有一个和平而幸福美满的家园,这可是过去乡亲们,战士们梦寐以求的所想要的家,可是当红军战士们把这一切带来时,自己却悄悄地消失了,他们并没有尝试自己的成果。我们难道不会好好珍惜吗,这一切,是革命先烈用他们的鲜血、甚至是他们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换来的。有些人还去践踏他们的成果,这些人禽兽都不如,如果没有他们就没有现在的一切,因为这一切是他们用自己的鲜血,用自己最宝贵的生命所换来的,他们同样的是人,同样的只有一条命,有亲人,可他们没有自私心,他们背景离乡还忍受着侵略者给他们带来的痛苦和挫折去战斗,去给祖国创造辉煌。成功的第一步:“和平”,而我们比他们的生活,条件等好上几千倍,而我们又给祖国取得发什么成就?

同学们让我们共同用我们的心声呼唤大家吧,从那阴暗是生活中走出来吧!认真学习,继承他们的那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让他们的精神永远留在我门心中。珍惜眼前这来之不易的一切,让我们永远记在心里吧,那我们就用行动来证明这一切,让我们这一代去创造祖国,让祖国更辉煌强壮,那就让我们跨出成功的第一步:“学习长征精神。”

篇五:红军长征作文1000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旷古绝今;长征是宣言书,向蒋介石宣布,面对中国的未来,共产党绝对不让步;长征是宣传队,万里征程无不留下了共产战士顽强坚毅的精神;长征是播种机,它的胜利奠定下了中国解放战争的基石……长征是所有中国人心中伟大的传奇,那些血染了半个山河的领导者与战士们是我们心中永远值得怀念的英雄。

长征开始于1934的10月,由于共产党当时的军事领导人的错误战斗方针,红军被迫实施了战略转移,次年的1月,遵义会议决定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中国革命从即将失败的境地中被挽救了出来,但是长征的命运已经注定。我们无法揣测领导人们踏上第一步时的心情,但是感同身受,我们可以预知接下来的一路是何等的艰苦,大自然的无情、蒋介石军队的狠心追击,都将一路阻拦,但是没有什么可以阻拦红军战士的决心,那是像磐石一样坚定的信念!

生命在长征的一路上变得如此脆弱。湘江一役,血染红了滔滔江水;茫茫的草地上,又不知道埋葬了多少年轻的生命;皑皑雪原,一具一具的身体倒下了就再也没有站起来。生命本该是被尽心呵护的,但是为了祖国的将来,无数红军战士心甘情愿地做了胜利路上的铺垫;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为了养育自己的父母,理当好好保护自己,可是当祖国母亲的安危受到威胁的时候,无数战士抛头颅撒热血,只为祖国母亲的一份美好将来。面对书中描写的恶劣环境,我们都忍不住倒吸一口冷气,可是红军战士们却“凭着一颗火热的心”战胜了这一切,让我们从内心发出敬佩之情,这是一种大无畏的英雄精神。

曾有一位伟人,作下了“数英雄人物,还看今朝”的豪气万丈的诗句,他的丰功伟绩,不止是中国,是连整个世界都为之折服,他的名字将被千古传诵,我们尊敬地称他“毛主席”。从前仅仅是长辈的介绍,就让我们在心中充满了景仰,而书中的毛主席更加地立体,也更加让人钦佩。睿智、勇敢、机警,充满了一位领导人所拥有的霸气但不独裁,英勇但充满了高度的敏锐,镇定自若拥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胆识,为了胜利“秘密探路”,面对敌人与天险都始终都不失一位领导人的风范,简单言语,敌人的阴谋诡计灰飞湮灭;谈笑间,度过了一重又一重的艰险。他是一位伟人,屹立于颠峰,指导着中国革命的胜利。

其他优秀文章:

红军长征作文300字

回忆长征作文400字

红军长征作文500字

摆脱千篇一律 作文需要个性化

话题作文的审题技巧

高中作文      米粒妈咪在线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