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校现象大家谈 绕不过去的现实问题

144
作者 晨曦纸梦 米粒妈咪课堂  ← 点击红色字,关注公众号
2018-08-13 09:09 字数 14273 阅读 1045评论 0
柏杨讲资治通鉴(学生版):全面提升学生文学综合素养

  一项调查显示,大中城市学生择校现象依然突出。以北京市为例,有的学校收取择校费高达3万元甚至更多。目前,择校现象已经从高中、小学蔓延到幼儿园。高额的择校费严重危害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择校费虽然不符合政策和法律规定,但却成了人所共知的“潜规则”。

  下面来看看各地网友的的探讨,相信您对择校现象会有正确的认识。

  选择名校有谁不想

  目前,择校现象十分普遍。我们这里择校生分为“指标生”、“条子生”、“关系生”、“票子生”。择校方式有“分择校”、“权择校”、“钱择校”。选择名校,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诱发择校原因有主观和客观。其中包括单位用人标准越来越高,优胜劣汰,竞争上岗。所以家长都想为孩子选择一所好学校。有些家长只要孩子读书成才,花再多钱财,做牛做马也心甘。

  妹夫就是一个“范例”。他的女儿读书一般,硬是走后门花钱进了城关一中。进了一中不算,还要借钱找关系读快班,并要选择语、数、外三科实力较好的老师。

  我问他小孩在农村读书好好的,为什么非要进城关名校呢?他的回答很简单,一中校园环境好,教师素质高,教学质量优,花钱再多,愿意。

  他的理由令我无言以对。说的全是实情,比如大冶一中、黄石二中、华师附中、武汉四中,有一流的校园环境,有一流的师资队伍,有一流的教学质量,简直是“锦上添花”。每年中考后,最好的学生由他们先挑。这对学生、老师来讲本身就是不公平。由于这些名校每年高考名列前茅,所以广大家长不管有钱无钱,孩子读书行或不行,都设法往里挤。前来就读的多了,收取高额择校费成了“潜规则”。孩子读书跟到市场买苹果和到医院看病差不多。都想买好苹果,去好医院,在好学校读书——即使花点钱也划算。

  我认为要遏制择校现象,实现教育公平,就要健全教育法律法规,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推进“就近入学、划片管理”办学模式,实施教育均衡发展。(湖北省大冶市东岳办永胜小学段来宝)

  择校费“潜规则”从何处破冰

  众所周知,择校的“潜规则”已无任何隐蔽性可言,当下上小学、小升初、初升高,各名校均设“门槛”,明码标价。面对日趋贵族化的优质教育资源,不少低收入家庭只能望名校却步,因为交不起择校费,不少贫寒家境的子女因几分之差与名校失之交臂,一些平时勤学好问的学生竟然顿生辍学念头。教育在相当程度上已失去其公平、公正的本义,匍匐于权钱的脚下。

  我认为,破解择校“潜规则”需先改人才观。用人观褊狭致使“求高分、进名校”成为家长育才的惟一途径。从“名校热”、“高考状元热”的“温度”就可略见一斑。而这种现象在发达国家却少见,这是因为他们有多元化的职业教育体系。以德国为例,据统计目前德国16岁~19岁年龄组的青少年中,60%~70%的人接受相当于中国高中层次的职业教育。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就不存在家长想方设法为孩子择校的现象。因此当前主管部门要从社会人才的评价体系、选拔和激励机制的构建入手,逐步引导公众理性地评价人才,立足现实,因人而异地选择成才的路径。

  此外,还应构建公平、均等的教师待遇制度。当前教师的补贴、福利与学校星级水平、地方经济成正比,东西部教师的收入差距很大,同一县市教师待遇差别也很大。因此,一流教师往名校和经济发达地区流动的现象十分突出。名校吸纳了大量的优质师资,这势必进一步扩大名校与普通学校间的差距。这方面不妨参看日本,在公立学校,教师都享受全国统一的公务员待遇,实行校长“任期制”和“轮岗制”。同样教师也实行定期流动,一般说来在6年内都会流动一次,这对均衡校间发展水平起到很大的作用,特别是对经济薄弱的地区,作用更为显着。(江苏省如东县马塘中学杨红兵)

  欲哭无泪的家长

  我有个朋友,房子买在西环外。孩子该上学了,就近分配的话,孩子只能到偏僻的郊区小学就读。而那里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基础设施相当落后。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他想为孩子选择名牌小学。这些学校优质教育资源丰富,学生综合素质高,升入重点中学希望大。望子成龙的他,想尽办法,最终把孩子送进了某名牌小学。

  送孩子上学时,他惊呆了,发现教室里竟然坐了70多名学生,甚至有的孩子被挤到了门外。教室里有两名老师,都戴着麦克,一名讲课,一名在教室来回走动,维持纪律。

  我这个朋友很纳闷,找到学校领导。领导解释说,学校新教学楼正在施工,竣工后会大大改善这种局面。另外家长争相把学生送到名牌学校,虽然教室拥挤,但是起码还有享受优质资源的机会,很多学生连坐在这个学校听课的机会都没有。有的家长和孩子甚至哭着离开。

  但是学生的作业如何批改?老师能批改过来吗?课堂效率如何?课堂活动如何有序开展?70多名活蹦乱跳的小朋友,纪律仅凭一个老师能维持住吗?课余安全如何保证?这些都是对老师和学校的挑战。朋友整天担心不已。

  70多人的班级,每名学生近2节课才能得到一次提问机会。长久下去,孩子锻炼和展示才华的机会就很少,很多才能可能就被淹没了。假如学校名气不是很大,学生少些,老师关注、辅导程度就相应高些,孩子成绩也不会差。所以,家长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个问题,不能盲目跟风。(河南省郑州市友爱路第16中学吕贻晓)

  择校费,教育公平的绊脚石

  我来自河南一座普通的小县城。2003年,我和我们县4800多名考生一起参加了中考,但县里惟一的一所重点高中仅招收前350名的学生,也就是说其他学生若想进去学习就必须交纳所谓的择校费,底线2000元,差一分加400元,我当时在我们初中学习还算优秀,但仍需交纳4000元的择校费才能被录取,这对我的家庭已是个不小的负担,但为了能让我得到一个相对比较好的学习环境,父母还是东拼西凑凑齐了4000元。如今我已考上一所全国重点大学,但我时常想,如果当时不是全家省吃俭用凑足这几千元的择校费,我今天能考上这所重点大学吗?学校的目的是育人,却又为何总是打着这样或那样的幌子收取高额的择校费呢?又有多少人被这高昂的择校费挡住了未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曹帅)

  慎重为孩子择校

  我的孩子是盲目择校的牺牲品,至今我还很内疚。

  小学六年,孩子在本村就近上学,历次大考均在全乡1000余名学生中稳居前五名。

  上初中时,看到有的家长让孩子到市里上学,我一意孤行把他送到了市重点中学初中部。一到学校,孩子就因自理能力较差,影响了学习,第一次月考成绩落到了全班中游。对此,我们很担忧,妻子便停下了家里的生意,在学校附近租了间房子。为了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半年后妻子回了家。

  然而,新的问题出现了,孩子经常打电话倾诉自己的苦恼,说面对那些城里人自己老是没有自信。于是,我就给他一些钱,让他在课余生活中与同学多相处。上初二的时候,班主任老师来家访,我了解到孩子的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事已至此,我也没了辙。

  这样一直到了初中毕业。孩子以全班(共42人)37名的成绩考入了高中普通班。3年一晃而过,去年高考,孩子考了个三本。看着当时不如我孩子的同村人家孩子上了一本,我心里真不是个滋味。因此奉劝与我有同样想法的家长们,虽然择校是个潮流,但做决定前一定要慎重,“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考虑全面了再下决定,因为“不正之爱,反成其害”呀!(山东省沾化县黄升乡第四小学王守军)

  择校应慎重

  邻居在镇上做五金、建材、油漆生意,每年都有20余万元的收入。腰包鼓了,但教育孩子的时间却没了。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小学三年级时,他就把孩子从镇中心小学转到了市区的一所私立学校,每学年需交6000元的择校费。他听人说这家私立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教学质量一流,师资力量棒,硬件建设标准高。

  转眼,他儿子在这家私立学校上了一学期,期末考试完回家后,他看到了儿子的成绩单:科科都在90分以上。儿子上学以来破天荒考了门门优秀。要知道,他儿子在镇中心小学上学时,语、数两门主科都是刚及格。他大喜过望,后悔把儿子送晚了几年,如果从小学一年级时就把儿子送到这家学校去,效果一定会更好。

  谁料,孩子在这所私立学校上了一年半,非要转学,问原因,也不说。他说:“你不说,就不给你转学!”他儿子说:“我学习跟不上。”他说:“那你考试怎么门门优秀?”他儿子说:“考前老师都把考题讲了讲,考试时,老师监考也不严。”他只好把儿子又送回了镇中心小学……

  走如此弯路的家长并非邻居一个,即使你有条件、有关系、有能力为孩子择校,但有时未必会达到目的。择校不是家长一厢情愿的事,除了考虑经济因素外,更应考虑孩子的学习基础、学习效果等智力因素以及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非智力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并非每个孩子都适合择校。为孩子择校,家长应三思而后行。(河南省嵩县田湖镇第一初中高顺喜)

  刻骨铭心的经历

  有些事情就是这样,想记住的总也记不住,想忘却的却总也忘不掉。初中毕业升高中的那段经历,随着时光的流逝,在我心中却愈发清晰,刻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中考成绩出来后,对照高中录取分数线,禁不住大吃一惊:我的成绩与分数线仅3分之差。3分不算多,但关键时刻却能决定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对我来说,则意味着升学无望,只能回到乡下继续父亲的“事业”。这并不是我的理想。

  父母知道后,并没有责备。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沉默了许久,父亲突然把手中的烟摔在地上,用脚狠狠地踩了踩:“实在不行,咱就多花点儿钱!”

  去县重点高中读书,要多交3000元钱。现在来说算不了什么,但在15年前,在那个“万元户”还是新鲜事物的农村,绝对算得上一笔很大的开销。父亲轻易不求人,但为了我能继续学业,他只能把一切都抛在脑后,硬着头皮去敲亲戚家的门。能借的都借遍了,钱仍然没有凑够。实在没有办法,父亲含泪卖掉了家里种田的老黄牛——那可是父亲的心头肉啊!

  事情已经过去了好多年,现在回想起来,心中仍然不是滋味。为了争取一个上学的机会,我们一家人的付出有谁能体会和理解?假设我是教育部长,我会让“享受公平教育”成为每名学生最基本的权利,家长再也不必为择校费问题发愁,教育不公平的现象永远成为历史!(辽宁省大连市高立树)

  择校热该“退烧”了

  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造成了择校的产生。择校的实质就是对优质教育资源的争夺。重点小学、知名中学、理想大学,是许多父母给孩子设计的人生“三部曲”。

  择校造成“优校”班级普遍臃肿,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增加了教师的负担,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我所教的班级达80多人,学生超额,增加了我们做教师的工作量和管理难度,还导致学校校舍、师资及相应的配套设施满足不了教学要求,有些学校为了面对每年9月的“扩招”,只好搭建活动板房,临时聘请代课教师。由于教室人数太多,造成教室空气质量下降,有的学校连学生做课间操的场地都没有。由于学生增多,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尽管有的学生一直举手想回答问题,但一节课只可能让10多名学生参与讨论发言,许多学生得不到教师及时关注,这与孩子的成长需要不相适应,也违反了教育规律。

  学生超额还给学校管理带来潜在隐患,特别是安全问题。学校的各种场所和设施的设计,都是按照一定规模的标准进行的,学生数量的增多,增加了这些设施的负担,如果管理不好,或遇到什么情况,容易引发安全事故。有一所实验小学,学生数有2000多,而茅厕只有6个坑位,学生上厕所拥挤不堪,学校只好每天安排教师在厕所内维持秩序。

  择校是一种教育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必须从优化教学资源开始,标本兼治,循序渐进,逐步化解择校问题。如果择校热愈演愈烈,最终受伤的将是我们的学生。(江苏省大丰市第二小学韦中华)

幼升小择校      米粒妈咪在线课程
相关课堂学习推荐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