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谈择校的痛苦和困惑
2022年最值得读的100本书
孩子要上小学,不少望子成龙的家长选择为孩子择名校,早早地为孩子幼升小做起准备。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家长们说择校的痛苦和困惑。
[典型心态]
不一样的家长
一样有痛苦和困惑
1.路太远孩子觉不够睡
两年前,家长倪昕(化名)给孩子择到了南京一所知名小学。乐的是孩子进了一所好学校,苦的是孩子起床、梳洗、吃饭一律以军事化的分秒速度计算。每天为了让孩子多睡两、三分钟,刷牙的牙膏都给挤好的,就这样,孩子每天的早饭都得在上学的路上吃!两年前用摩托车送孩子,孩子喊冷,后来买了辆车,开车送孩子就要比车技,他的车已是伤痕累累,遇到红灯、塞车,孩子在旁边小脚急得直跺,因为孩子上学早,他总是第一个到单位,打扫卫生,办公室劳动全包,别人说他是劳模,他心里有苦说不出,而到了下班不能有任何应酬,给孩子套牢,有时遇到加班,想到孩子会待在门卫室等,心里就像猫抓似的,留下来难过,想走又说不出口。
2.大屋不住去住小房子
为了给孩子上“名校”,张平(化名)花了65万元买了一个上世纪80年代所建的50多平方米的二手房,他的想法是:我已有一个158平方米的房子,但还是买了一个学区房,虽然论房子的结构、朝向、光线等都不是最佳选择,但为了孩子读书,我愿意投入。再说名校附近的二手房只会升值不会贬值,孩子上完学后卖掉也不会赔本。”只不过现在家人要受点罪,大屋不住住小房子。
3.择了校还想择老师
在政府机关工作的张先生是好不容易给儿子择了校,不过发现儿子一个班竟超过50个人,因此老师对学生的管理很难顾及到方方面面,倒是一个朋友家的孩子上的是一个小班化学校,一个班二十几个人,老师对每个孩子都很了解,甚至还为每个孩子每天写评语。他透露道,“择校的钱少要的可能性几乎没有。根据我的了解,现在的小学生,无论是上了一般的学校还是上了好点的学校,都是要在外面上这样那样的班的,所以这一部分的钱也不太会因为上了好学校就能省下的。其实,最重要的一点是孩子要遇到一个或更多的好老师,但是偏偏这一点与是不是好学校没有太大直接的关系。”
4.不同学校学生待遇不一样
小张和小黄是大学同学,孩子现在也一样大,大家看着谁也不比谁好多少或差多少,不同的是一个择了个“好小学”,一个则上了个“普通小学”。到要上中学了,两人都去了一个不错的中学择校,但学校工作人员先询问他们是哪所小学的,他们一回答,结果是“好小学”的那个学生留下谈谈;而对“普通小学”的学生则表示他们的名额都满了。这让小张心里十分不平衡:“怎么能因为孩子就读的学校不一样就产生歧视呢,难道只有所谓名校的孩子才是好孩子么?”
[记者调查]
当择校成为“流行”
问题衍生一大堆
记者调查了一下上世纪80年代的人,以前并没有出现过择校这个词,南京鼓楼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校长介绍:择校始于1996年,风靡于上世纪90年代末至今,刚开始择校费无上限,有的学校以出钱多少(最多不超过五万元)再做选择,用钱限制了一些想择校的人,后来规定择校费是1.5万元,可以说打开了择校的大门,中国的父母是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大多数城市里的家长1.5万元还是出得起的,择校也就更流行。只要有一点点机会,都想选择自己所向往的学校。
择校带来的后果是教育的不均衡化,名校每个班五十几个人,试想每年的生源就这么多,一般的学校就会收不到学生,市教育局规定,孩子上学需先到所在的施教区报名,有的学校报名时是三个班,到开学时只剩下两个班,有的甚至出现一个班十几个人。每当到了放学时,名校门口小车云集,什么牌子都有,容易造成交通拥堵,校长最担心的是孩子的安全问题,而到了放学时,家长不能按时来接孩子,出了问题,后果不堪设想。名校附近出现了这样的产业化服务,中午的小饭桌每人每月从250元-400元不等,中午管吃饭,下午管接人,家长额外多花了许多钱,而只要有学生,这样的从业者就不会下岗和失业,家长最担心的是饭菜卫生、放学后所到人家的写字光线、用眼卫生等问题。
有一位校长说,现在有的人要取消择校费,既对也不对,能择校的是什么人,取消择校费如果政府真的能做到一个都不准择校,那是很公平的,否则将会产生更大的不公平,有的人既享受到好的学校,又不用交费。打个不恰当的比方,你有自己的家,可你觉得别的人家比你家还好,你想享受免费居住,行吗?
某资深教育专家:要想彻底改变择校的现状,在校舍和校园设备配备都到位的情况下,让教师队伍也均衡化,实行教师轮换制,教师每几年轮换一所学校。另一种办法是实行教师委派制,将好学校的老师委派到一些学校进行交流、指导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