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么说说:老外对中国育儿的十大不解
柏杨讲资治通鉴(学生版):全面提升学生文学综合素养
中外育儿大不同
中国式育儿:
1、让他人带孩子;
2、把孩子当比较对象;
3、不尊重孩子隐私;
4、把孩子塑造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5、把学习成绩当唯一指标;
6、以为早起好,否则是懒惰;
7、认为孩子不该做家务,该把时间拿来学习;
8、缺乏幽默和轻松;
9、对子女提出不合理要求;
10、认为养孩子是艰苦义务。
么么关注 中外育儿观念大不同
由于历史传统、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家庭育儿观念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从这些差异中,我们可以找出许多值得中国家长学习的观念和做法。
1. 西方家长普遍认为,孩子从出生那天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 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亲友,都没有特权去支配和限制他的行为,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能替孩子做选择,而是要使孩子感到他是自己的主人。甚至在什么情况下说什么话,家长都要仔细考虑,尊重和理解孩子。而中国家长则大都要求孩子顺从、听话。
2. 西方家长一般都相信孩子具有自我反省和教育的能力,孩子要自己劳做,自己生活,从劳做中得到快乐,从动手中获得各种知识,学习各种技能。孩子能做到的,就让他自己做,他们认为这对孩子独立性的培养十分重要。
中国的家长生怕孩子磕着碰着,往往要抱着或拉着孩子走。
3. 西方人巴望孩子成名的观念相对比较淡薄,他们并不煞费苦心地设计孩子的未来,而是注重孩子的自由发展,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为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具备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他们的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他们普遍认为,孩子的成长必须靠自身的力量,因此从小就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
中国的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因而超越孩子实际水平的高要求、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在家庭里到处弥漫。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除生活上加倍关心外,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为使孩子学习成绩好,将来“光宗耀祖”,学习之外的事情家长都不让孩子干,似乎学习好就是万能的,而对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程度、道德情操以及公民意识等则关心甚少。
3. 西方的家长更加重视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因而很注意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关心孩子的心理需要。家长把快乐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来实施。他们经常和孩子一起讨论问题,孩子遇到不顺心的事也愿意跟家长商量。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健康的心理对于孩子的成才和健康人格的塑造至关重要。
然而,现实生活中我国不少家长的做法却正好相反,他们日常生活中对子女的关心基本上集中在孩子的生理需要方面,很少关心甚至根本无视孩子的心理需求,忽视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和性格、意志的磨炼。其结果是在相当程度上导致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过低,以至经不起生活中的压力和挫折。
4. 西方家长“鼓励创新”,而中国家长往往“满足于克隆”,前者鼓励孩子去超越前人,后者教导孩子在前人面前止步。西方家长相信孩子具有同成人一样的独立研究、独立动手的能力,能以宽容的心态去营造一个利于培养孩子创造力的环境和氛围。他们对孩子所做的种种探索行为往往持积极、肯定的态度,鼓励孩子在生活中提出不同的见解,并对其中的疑问进行积极的探索。
而中国家长对孩子的探索活动大部分是持否定态度的。他们往往把孩子自己进行的“探索活动”视作“胡闹”而加以制止。
么么阅读:“中国式”教育 老外认为不合适的N种做法
童话《灰姑娘》 中美老师讲述的大不同
中美两国文化差异,孩子吃饭也有天壤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