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教学生如何写好作文 多读有想象力小说

144
作者 i甘佳宝 米粒妈咪课堂  ← 点击红色字,关注公众号
2018-08-06 09:25 字数 7318 阅读 1004评论 0
行书书法入门

莫言教学生如何写好作文 多读有想象力小说

莫言答小记都问,多读有想象力的小说

  中新网北京3月5日电 “莫言爷爷,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什么感受啊?”5日下午,来自浙江省杭州市采荷一小的小记者张宁远压抑着兴奋,用稚嫩的童声提问大文豪莫言。

  小记者们来自浙江省杭州市的各个小学,最大的孩子读小学六年级,最小的孩子才读小学三年级。他们的“运气”不错,刚到北京全国政协文艺界组的驻地,就碰到了用餐结束回房休息的莫言委员。

  “获奖我很高兴,但同时也有些惭愧”,莫言面对小记者们一扫之前的“莫言”,笑眯眯地回答,因为中国还有很多优秀的作家,我觉得他们也应该获奖。

  小记者们很关心莫言如何写作,第二个问题抛过来:“您建议我们写作什么题材呢?”

  莫言俯身告诉小记者,希望大家去关心自己的父母、身边的亲人,多写写他们。另外,还要关注大自然,写写那些美丽的植物、可爱的动物。“还可以把别人的故事当成自己的故事来写。”他说。

  马上又有小记者问:怎样才能写好作文呢?

  莫言说,要在生活中去感触,去阅读经典名著,多读一些富有想象力的小说。小学生们可以去看一些儿童读物,如《安徒生童话》等,增加自己的想象力。

  他还特意叮嘱小记者,现在社会上有一些成人不良图书,大家不要去看。

  “那能不能为我们写一些书?”小记者问。

  莫言笑着说,我很愿意给小朋友写书,但是还要思考,不是想写就能写出来的。

  谈到自己的处女作《春夜雨霏霏》的灵感,莫言说,我把生活中很多人和故事融在一起了。

  1981年,26岁的文艺兵莫言在《莲池》上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文章,那是他将两篇文章融在一起成就的作品。

  小记者继续叽叽喳喳围着莫言问个不停,莫言则一直和蔼地微笑。

  采访莫言的小记者汪若瑜告诉中新网“大记者”,她对莫言爷爷的回答很满意,打100分。

  五年级的小记者王奕阳则有些惋惜没能得到采访机会,她想问莫言如何才能实现美丽的中国。另一位小记者则更想采访中国功夫巨星成龙委员,“问问成龙爷爷是真打还是假打,受伤怎么办啊?”

  孩子们在政协驻地的记者采访区继续完成他们的“工作”,张宁远小记者刚采访完中国著名画家何水法委员,又去采访另一位委员。

  带队的任箴老师介绍说,本次小记者观两会的活动一共带了22个孩子,孩子们见到莫言很激动,希望孩子们有机会多跟大师学习,我们老师也鼓励孩子写作文像莫言一样流露真性情。

么么关爱 如何培养孩子想象力

  儿童的天性是好奇的,幼儿期的想象还常常与现实相混淆,但随着他们知识的增多,生活经验的逐渐丰富,特别是思维的发展,好奇心的关注点和表现形式也在发展,以好奇这种天性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想象的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

  不过,现在很多中小学生不爱动脑子,想象力不丰富,的确是实际存在的社会现象。不经常用脑的孩子出现“懒脑”现象,是成长过程中环境作用的结果。

  怎么样的环境会导致孩子“懒脑”,没有飘逸的想象?在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有个研究很能说明问题: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应用心理学教授迈克尔·施尔领导的研究小组的最近研究结果表明,现在的孩子与30年前的同年龄孩子(1976年)相比,3-4岁孩子的智力水平已大幅度提高;而14岁孩子的智力水平非但没有像人们想象的大幅度升高,相反要落后1-3年。原因是:学校密集的考试;经常看电视(只能鼓励孩子们的被动性);很多时间玩电脑,使他们不愿做对开发智力大有裨益的动手能力的手工活。

  看来,孩子们出现“懒脑”现象,还不只是我们中国儿童存在的情况。但因为中国当前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同时又多“独生子女”,所以中国儿童的“懒脑”现象会更严重些。

  要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最重要的三点就是:给以自由;要求独立思考;鼓励实践。

  1. 给以自由。就是不要让学习充塞他们休息和娱乐的时间,导致他们厌学甚至厌生。而是要顺从儿童的天性,珍惜并热情保护他们的好奇性,重视激励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兴趣。要做到这点,需要家长改变一元化教育观,相信“人与人的差别,主要在于人与人所具有的不同智能组合”,鼓励孩子多元化地自我表现,及时抓住孩子的闪光点加以肯定,保护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们的好奇心不仅不被扼杀,而且能转化成求知(生活与学习各方面)欲再发展成学习兴趣。

  2. 要求独立思考。随着孩子的长大,家长要学会逐渐放手,引导孩子试着靠自己的智慧去独立解决力所能及的事。要做到这点,需要家长与他们真正实现人格上的平等,这对青春期的孩子,尤其重要。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关键是一问”。希望孩子想象力丰富且有效能,就应培养他们好问的习惯,即首先尊重他们的提问:对他们的提问持认真倾听、回答的态度,不糊弄、不嘲笑、不指责,绝对不用“烦死了”、“走开”之类的词语。其次鼓励他们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别用父母的思考代替孩子的思考,更不应该把自己的答案强加给他们。要求孩子独立思考,并非父母可以甩手不管,而是应该花时间和精力,用可行的办法引导他们自己找到答案,既促进亲子交流,又让孩子学习思考。

  3. 鼓励实践。前面说过,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它的特点是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产生(源于客观现实)和超脱现实(富有创造性)。所以,让孩子独立思考的同时,提供他们亲历亲为的机会就显得弥足珍贵,让他们勤看勤听勤动手勤动脚也很重要,比如鼓励他们多看课外书、多接触大自然、拆装一些物品、搞点小实验等等,都可以增加表象的积累,有利于增添想象的乐趣。

  注意以上三方面,会在培养孩子想象力的同时,让孩子收获自尊、自信,使孩子变得更加自主,感到求知是件快乐的事。

相关链接:小学生奇葩作文 36个“喵”字与历史乱套了

     千万不要抹煞孩子的想象力

     9岁男孩加入作协 作诗充满想象力

家庭教育      米粒妈咪在线课程
相关课堂学习推荐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