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儿肺被“泡烂”源于驻扎网吧7年久
提升人际关系的心理学课
小伙儿肺被“泡烂”源于驻扎网吧7年久
许昌一小伙苏煜(化名)从13岁迷上网吧之后,便以网吧为家。今年初他告诉父母找到一份在网吧替别人打游戏的工作,便和家人失去联系。再见面时,他已经患上严重的肺结核,大部分肺已被结核菌侵蚀掉。
【事件】以网吧为家,不到21岁的他肺部严重感染
昨天上午,省胸科医院呼吸一病区31病床上,苏煜正戴着氧气管、坐在病床上,头抵住一个被子睡觉。因为肺部严重感染,他已经不能再像正常人一样平躺休息,这样的姿势能缓解疾病的痛苦。
即便如此,他还是会常常感觉呼吸困难。每到此,病床一边的母亲会赶快帮他拍背。
13岁上初中时,偶然一次的机会,他迷上了网吧,开始逃学。14岁时,他干脆辍学,开始了以网吧为家的生活,那时的他还学会了抽烟。
【缘起】在网吧里替别人打游戏,他失联几个月
苏煜来自许昌,父母已经60多岁,因为爸妈老年得子,因此他格外受宠,但这也纵容了他叛逆的性格。
“经常彻夜不回家,打过骂过都没用。”一提起儿子当时的行为,64岁的苏先生直叹气。
今年年初,苏煜告诉父母,他找到了第一份工作,就是在网吧里替别人打游戏,之后,便和家人失去了联系。“大概有三四个月吧,从来不给家里联系。”苏先生说。
今年6月26日早上,刚刚起床的苏先生被邻居急促地叫喊,“快去看看,正躺在大街上的那个小孩是不是你儿子。”
匆忙赶到现场后,苏先生看到儿子正仰面躺在大街边,手、脚严重肿胀,人事不省。他迅速拨打120,将苏煜拉到了当地一家医院,经检查医生拿着拍的片子说,“这治不了,肺都烂了。”苏先生便带着儿子赶到了省胸科医院。
目前,我国“网瘾少年”模达到400万人,青少年“网络成瘾“已成为困绕无数家庭和学校的一大社会问题。据有关数据分析网络游戏是青少年的精神避难所,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碰到了太多的困难和问题,他们无法解决,只好沉迷网络,以逃避现实,并从网络中获得成就感。而青少年上网成瘾与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尤其是与家庭教育有直接关系,戒除网瘾应从青少年的心理和家长的家庭教育入手。
少年学生沉溺网络,并患上网瘾,其原因是多方面,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主要有以下六大因素:
1、受网络虚拟激励,动感情节感染
由于运用了很多高新技术,网络游戏的画面和音响效果已近于完美,加上非常吸引人的故事情节,使得玩游戏的人能感受到从其它艺术形式或其它游戏形式中无法感受到的美妙、惊险、紧张与刺激。网络游戏的更大魅力在于它具有交互性。网络游戏为玩家设置了一个逼真的虚拟社会环境,使玩家既可以寻求乐趣,又可以寻找美好的情感,或释放现实生活中无法释放的不良情绪。再加上网络游戏的最基本玩法就是升级,这种规则诱使玩家整日沉溺其中,不能自拔。
2、学习、生活压力大
现在学生的学业压力,人际压力等比较大,渴望以一种合适的方式排除内心巨大的压力。如果此时家庭或朋友没有及时给予帮助,使他们顺利走出压力的包围,那么互联网的出现,正迎合了他们强烈的内心需要。互联网的交往活动主要是以文字为基础的虚拟人际交往。它之所以使一些人沉溺其中的关键因素在于互联网的在线交互活动本身所固有的去压力性。以计算机为媒介的交流系统给人们行为带来的作用,在于使网络使用者的心理压力得到缓解。在这个虚拟世界里,人们不必为了维护自己的身份,地位而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被迫接受世俗、规范或准则的约束。
3、家庭问题影响
有些孩子染上“网瘾”的背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情感的缺失。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离不开父母家人的爱和亲情,而在这些人的成长背景里,由于种种原因,他不能从父母和家庭中获得亲情的理解和支持,才转而迷恋网络和游戏,这偶然中其实存在着必然。究其具体原因,有些是因家中父母感情不和,有的本身就是单亲家庭,还有的存在着与父母沟通的障碍、染上“网瘾”就是为了远离父母等等。
4、人际关系不良
因为独生子女、学业压力、城市化发展等原因,许多青少年越来越不会与人交往。而人天生的孤独感却不断地提示着人要积极地去寻求朋友,以保证心理上的安全。而互联网提供的时空的延伸性,却创造为人们结识朋友的机会。在互联网上,无论是采用如聊天室、QQ、POPO等形式的同步交流方式,还是如E-mail、新闻组、BBS等形式的异步交流方式,都是对时间与空间的一种延伸。这种独特的交往节奏,自然能轻而易举地吸引着青少年一小时,一天,一月,一年地停留或迷恋于这个虚拟社会。在互联网上,地域空间所造成的交往困难不再存在,从而吸引一批又一批在现实生活中少朋友的人。
5、自控能力差
网吧一定程度上是孩子们的乐土。青少年身心发育尚不成熟是导致易上网成瘾的主观原因。他们自控能力欠缺,一旦上网往往可能被网上光怪陆离且层出不穷的新游戏、新技术和新信息“网住”。他们的认知能力有限,面对网上新奇、刺激的信息极易受其诱惑。
6、虚荣心重,现实失落
患有网瘾的青少年的背后反映的是家庭和学校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存在的缺陷——目前这种选拔式的教育,很容易造成学业的失败者。在家中,家长又只关心学习,不关心孩子的交友、孩子的情感,不注意丰富孩子的业余生活。因此,其失败感极容易产生。而在互联网的角色扮演大多出现在多用户网络游戏中,这类游戏中的虚拟环境是网络游戏者运用各自的控制方式建立的。在角色扮演的虚拟游戏环境中,孩子一旦学会如何参与游戏,这种计算机的交互式的活动就成为一种实时活动,它给予即时反馈和承认,使游戏者能很快地看到自己的成功,于是他就能实现马斯洛关于学习、自尊的需要以及对成就、名誉、地位的需要。这些需要,足以弥补他在现实中的失败感到来的痛苦体验。许多学习比较差的学生会因为得不到别人的承认而沉迷于网络。他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当中体会不到学习成功的乐趣,而上网打游戏,可以获得虚拟奖励,自我得到肯定,宣泄学习不成功带来的压抑。
父母如何帮助孩子摆脱网瘾的困扰?
除了求助于专业医生及机构,帮孩子有效戒除严重网瘾之外,父母也可在家中,辅佐孩子一步步地摆脱网瘾。
首先,帮助孩子先恢复规律,再去想学习
许多父母强迫孩子立刻回到学校,以帮助他们逃离网络。事实上,孩子学业落后一大段,冒然把他们拉回学校当中,只会更加深他们的挫折感,往往会让他们逃离的更快。所以父母亲这时候应该采取渐进式的做法。
帮助孩子建立正常的生活作息,因为有能力过规律的生活,就代表拥有自制能力,当孩子有了自制能力,他们就更有心理筹码摆脱网瘾。父母亲不应在这时提网瘾,然后跟孩子打个商量:“这样吧,你这个年龄正在长个儿,如果能睡眠充足,正常作息,那就会有好的体格,以后才更讨女孩喜欢。”
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沟通,问孩子自己希望能够怎么样安排正常作息,如果父母用询问而不是强迫、命令的方式,得到的答案往往会令你大吃一惊。
第二,鼓励孩子多进行体育锻炼
网瘾的孩子最缺乏的是自信跟自制力。父母可以建议孩子找时间做体能锻炼,甚至陪孩子一起锻炼。心理学研究发现,持续不断的体能锻炼,不但对孩子的身体健康大有帮助,对孩子的自信和自制力也会大有提升。原因是,能够日复一日地做同一件事情,它本身就需要超高的自制力。(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人都没有办法持续锻炼的原因)。正面的经验,会导致自信的感受,当孩子的锻炼规划能够不断地实行的时候,他就每天累积了一些自信感受。
第三,教导孩子疏压的技巧
每个人都会面临压力,孩子面临的学习压力并不亚于成人。面对压力而适应不良,往往就会导致他们再次逃离现实生活。情商专家发现,最有效的疏压呼吸方式,是用1:4:2的方式进行吸气:屏气:吐气。(例如2秒吸气、8秒屏气、4秒吐气)这样持续做上5分钟,压力感就会大幅疏解,而找回了解决问题的创意思考能力。当孩子知道他有能力放松自己的时候,面对压力他就更轻松自在。
第四, 肯定及鼓励孩子的正面改变
只要孩子做到了他们自己原先的规划,每天锻炼,正常作息,父母亲这时得逮住机会大大的奖励。它可以是口头上的称赞,“孩子你太棒了!你说到做到,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有时候也可以量力而为地给一些物质上的奖品,例如孩子心仪已久的运动鞋、CD等等。
第五,帮助孩子安排其他的生活重心
接下来就慢慢地引导他们安排其他的生活重心,包括了人际互动的机会,嗜好的培养等等。自然就慢慢压缩了上网的时间,当生活重心从网络,扩展到了其他层面,孩子就会感兴趣做些其他的改变尝试。这需要一些过程,父母亲千万不能太着急。
第六, 提升孩子学习动机和自信
接下来的任务,协助孩子找回学习上的兴趣及自信心。
最好的方式之一是,在经济能力允许的情况下找一个家教,在家里帮孩子把落后的功课补上,让孩子对回学校和同学一起学习,感到较有把握而充满信心。告诉孩子,什么时候他想回学校读书,父母都会提供他所需要的协助。
如何避免自己成为“网虫”?
1、 不用网络来逃避消极情绪
上网前问自己“我是因为需要借助网络来查资料,收集信息,还是只是决的很闷、无聊,为了逃避压力?”如果你发觉自己都是在心情郁闷时去上网,那这就是一个不好的警讯,表示你开始用网络来缓解自己的压力,来逃避现实。长此以往,就有可能变成网络的情绪俘虏。建议聪明的你在因郁闷想上网时,提醒自己“逃到网上不会解决问题”,此时最酷的做法,就是关了电脑,去想想该怎么真实地面对问题,解决压力,例如做读书计划,尝试和对方沟通等。
2、 上网前先定目标
你也许会说:“有时打开电脑前,我本打算着做点“正事儿”的……”可真上了网,马上就被上面五花八门的咨询,或是某网友的一声问候“你好啊,很久不见:-)”给打断了,结果要么就是一发而不可收拾的网上冲浪,要么就是你来我往的网上聊天,一耗就是几个钟头,大把光景花掉后,才发现要做的事一件也没完成。所以建议你在上网前,先把具体要完成的任务列在纸上,以避免自己到时不听使唤地沉迷其中。
3、 定闹钟
上网前先给自己限定时间也是一个很必要的步骤,先问自己:“我今天大概需要上多长时间网,才能完成既定目标?”,将定好的任务时间化,会有助于你有效率地完成计划,同时也避免了在网络上的过多逗留。
4、孩子的情绪就是最好的晴雨
在矛盾初步形成期(内心矛盾,行为矛盾),孩子是给了我们家长一些信息的。有的时候,孩子在用失控的情绪告诉我们他们内心的困惑和挣扎,只不过我们的家长没有读懂孩子的情绪。
孩子情绪失控的表面原因:
1、压力太大。
2、需求得不到满足。
家长教育观念导致孩子自身能力不足也是导致孩子情绪失控的主要原因,对待情绪失控时,孩子应该具备以下的能力:
1、自我认知力:对自己的长处、不足、兴趣爱好、所在环境等等的认知能力。
2、对外关注力:对外界事物(包括自然、社会、家庭等等)的兴趣和认识的能力。
3、目标坚定力:对自己认定的目标所怀有的坚持的信念和能力,也包括对挫折的承 受能力。
4、观念纠正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肯定会从不同的层面和途径吸纳到一些不必要或者是错误的观念,比如“拜金主义”、“拳头才是硬道理”、“读书无用”等等,要更正这些观念就有赖于自我改变的毅力。
5、冲动控制力:对各种冲动的自控能力。比如:看见地上有个石子就想踢或是想捡起来扔到某处。
6、激情自持力:激情包括狂喜、激愤、极度兴奋、狂热等等。
7、欲望忍耐力:让孩子明白不是所有的欲望都能得到满足或能马上得到满足,这也可以帮助他们发展更具有远见的思维方式。
8、同理共感力:对别人的感受的理解及沟通能力,也叫“共情”能力。这种能力有助于对他人的想法、做法和处境产生理解和接受的态度,由此可以妥善处理在群体相处时出现磨擦的种种情绪。
9、乐观联想力:每一个硬币都有正反两个方面,每一件事物也是一样的。消极的思想令人生灰暗,状态萎靡,对生活及问题的解决有负面影响;而积极的思想则令人生机勃勃,状态良好,有助于潜能的尽情发挥。
10、环境适应力:成长过程中,生活环境会随时改变,比如说:搬家、转学等;能有一个迅速安于周围环境的心态,是避免情绪问题的重要环节。
11、愤恨淡化力:愤恨可以有诱因引起,也可以是习惯成自然的触发。愤恨情绪会引发自身的许多不良反应(包括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及行为,所以有必要将之淡化。
12、忧虑消解力:忧虑是人之常情,但过分或长期担忧,将勾生出许多心结情绪,甚至可以引发疾病,所以有必要培养对忧虑的消解力。
13、寂寞排遣力:学业竞争的激烈、成长过程的矛盾、家长教育的不当,如此种种使得孩子与朋友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与家长的关系越来越恶劣,寂寞空虚、迷茫痛苦自然会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他们的心灵,给孩子带来失落感和厌倦情绪。所以要不断地提升排遣能力,以免被寂寞困惑感腐蚀了意志而使情绪消极化。
14、烦乱承受力:比如繁重的作业、微妙的师生关系、糟杂的外部环境,这些都会影响孩子的情绪。
15、愧疚清除力:对于自己的错误或所谓的错误产生伤害别人或违背自己道德标准的愧疚是自我压抑、自暴自弃情绪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要从小培养孩子正确对待愧疚感的能力。
16、感伤疗慰力:考试失败、父母离异、身体缺陷、失去朋友(同性或异性)等等,都可以直接构成心灵的创伤。这种伤痛的后果有时大得无法估计,甚至出现自杀行为。
17、怯懦突破力:失败次数多了,孩子很可能会变得自卑、怯懦、遇到困难就逃避。实际上每一个人在生活中总是会有一些困难是无法克服,有些问题是无法解决的,至少是在短期内是这样的。只要我们能够接受这种观点,摆脱暂时挫败的阴影,就可以避免负面情绪的发展。
18、绝望转移力:这是一种与上述各种能力不同但很常见、很有效的自卫能力。当问题异常难以解决,而自己又不知如何面对时,我们不如干脆采取暂时逃避、自欺欺人、忙于处理其他的事物、偶尔放松一下自己的方法,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的方向,以免在压抑、恐慌、焦虑中对自己和他人造成可怕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