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抚养弊端不可轻视
提升人际关系的心理学课
隔代教育弊端不可轻视
每到下午3点左右,市区各小学门口都可见到许许多多接孩子放学回家的家长,这些人群中大多是爷爷奶奶辈的老年人。老人们诉说:孩子父母工作忙,接送孙辈的任务自然落到他们肩上。
如今,不仅是接送,孩子吃、住、行全托给祖辈的现象也日益普遍。
随着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达到婚嫁生育年龄,“独二代”们横空出世,“隔代抚养”、“周末宝宝”这些名词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记者对30个隔代抚养的家庭进行调查显示,近七成受访者认为造成隔代抚养的主要原因是自己工作忙、精力不够等。而几乎所有受访的80后夫妻都会选择将孩子交给老人抚养。
心理学家指出:“隔代抚养”容易对孩子性格、思想观念、思维模式的发展产生一些不良影响,弊端不容轻视。
年轻父母只生不养,隔代抚养“来势汹汹”
“结婚时,婆婆就劝导我,趁年轻赶紧把孩子生了,没时间管不要紧,有四个老人轮流来抚养,还愁什么呢?”27岁的钟小姐今年2月刚生下一个女儿,产假后又重新投入工作。“虽说是生了孩子,但感觉和没生孩子似的,我们只需顾着自己,孩子全托给了老人!”
生下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期抚养,隔代抚养正被越来越多的家庭所接受。在很多三代同堂的城市家庭里,三对夫妻、一个孩子的家庭结构,让很多初为父母的小夫妻减轻了抚养孩子的负担。
出于各种原因,和钟小姐一样只负责生,不顾及养的年轻人如今并不在少数。29岁的杨先生和妻子都是海宁人,大学毕业后留在杭州工作、打拼,如今有了孩子,就把孩子送到爷爷、奶奶家抚养。“每天早上6点多出门,晚上下班回家7点半,早出晚归,根本没时间管孩子!请个保姆价格高,且又不放心,所以孩子出生不到5个月就送到老家让父母养着,每到周末回海宁看孩子。”杨先生无奈地说,如今孩子3岁,和自己并不亲,每次回来时,孩子总是哭闹着躲开,更别说相互交流了。
隔代抚养的模式有多种,包括“轻度寄养”,即孩子周一至周五由老人照看,周末小夫妻自己带;“混养”,即祖孙三代同在一个屋檐下,父母和祖辈共同养育孩子,白天祖辈照管,晚上父母照管;而“完全寄养”就是孩子长时间一直和祖辈而不是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无论是哪种模式,隔代抚养已成趋势,但所带来的弊端容易被忽视。
工作忙压力大是外因,不愿把养育的责任过早担当是内因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隔代抚养?在采访中,大部分年轻夫妻坦言:自己的孩子当然想由自己亲自抚养,交给老人抚养是不得已的,隔代抚养的主要原因还是工作忙、压力大。
30个隔代抚养的家庭中,“工作忙、没时间管孩子、精力不足”的呼声最高,占了68.5%,而31.5%则认为带孩子太辛苦,有双方父母帮忙抚养,能够减轻一定的负担,把精力放到学习、创业,甚至自己游玩上。
隔代抚养虽然可以缓解年轻夫妻的压力,但也会造成“管不了自己孩子”的局面。不少家长持有矛盾心理:既想亲自抚养孩子,从小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性格,但抚养、教育一个孩子需要投入的精力太大,必然与事业、工作相冲突。如何权衡,成为年轻夫妻碰到的一大难题。
问题1. 隔代教育教出“得瑟小孩”
“哎哟!你慢点跑!慢点跑……”放学后,76岁的陈奶奶一手提着孙子超超的书包,一手拿着孙子吃到一半的零食,紧跟在孩子身后,喊着“当心!当心!”。陈奶奶捏了把汗,告诉记者:孩子读小学二年级,每天接孩子放学,她都提心吊胆。孩子调皮,一路上边跑边玩,她哪里追得上?
一坐上公交车,超超就“抢”到一个座位并和同学兴高采烈地聊起了天,接送孩子的几位老人则背着书包站在一旁,这样的场景并不少见。陈奶奶说,儿子儿媳虽都在本地,但工作很忙,只有周末回来陪孩子吃顿饭。孙子就住在她那里,平时想买什么、玩什么,她基本都会满足,使得孩子养成了骄横、任性的不良性格。“现在,孙子想买什么,如果不满足,他就赖着不走;儿子儿媳来看孩子,他还会时常顶嘴。”
隔代抚养教出了“得瑟小孩”,让年轻夫妻苦恼不已。32岁的周女士,自己经营企业,年薪近百万,事业有成,唯一令她烦心的就是5岁的儿子。“管不住了!管不住了!”周女士说,自己和丈夫都是独生子女,为拼事业把孩子交给父母抚养,直到上幼儿园才接回身边。正想腾出精力对孩子的学习和教育多加监管时,没想到却引来“家庭矛盾”。周女士只要对儿子稍有批评,儿子马上顶嘴,还跑去外公、外婆家,闹得不可收场。“孩子这么小,就如此叛逆,以后可怎么管?”周女士十分苦恼。
问题2. 隔代教育导致“障碍宝宝”
孩子的性格形成过程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受家中长辈日常语言、行为的影响颇深。记者观察发现,相比由年轻夫妻直接抚养的孩子,隔代抚养的孩子往往呈现出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心,交流能力较弱等特点。
三年级学生妞妞是个典型的隔代抚养孩子。由于孩子父母离异,妞妞跟着母亲生活,但绮绮的工作需要经常出差,长则几个月,短则几星期,所以妞妞从小跟着外公、外婆生活。绮绮告诉记者,老人年纪大了,行动不方便,总是“窝”在家里,也不带她出去玩,所以她从小性格内向,不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耍,同时由于缺乏运动,现在成了“小胖妹”,体育成绩经常不及格。
“平时,外公、外婆总是和我说些他们那年代的事情,我觉得很陌生。对新鲜的事情,他们一概不知。”妞妞说,如果学习中有什么问题,外公、外婆也无法帮忙解决。
心理学家:隔代教育利弊皆有,不能轻视其弊端
针对隔代抚养带来的利弊,记者咨询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叶青。“隔代抚养有利有弊,但如果处理不当,产生弊端,对孩子的影响尤为深远。”高叶青分析,从心理角度来说,65岁以上的老人处于人生第八个阶段,发展的基本任务是自我整合。对比工作繁忙的年轻父母,他们有充裕的时间,和孩子一起生活,能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叙述。
一方面,老人自身有一种儿童心理,特别喜欢和孩子玩,容易与孙辈建立融洽的感情;另一方面,隔代抚养也能缓解老人的孤寂,使其从孙辈的成长中获得生命力,对老人保持健康心态大有裨益。
对孩子来说,儿童时期的生活环境对一个人长大后个性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孩童往往存在依恋心理,他们与抚养者之间会形成一种根深蒂固的感情联结,隔代抚养能使孩子长大后仍然与祖辈保持亲密联系,家庭观念强。
高叶青分析,如今,“隔代亲”也让部分老人对孙辈非常溺爱,在教育方式上多采取娇惯、包办替代,甚至偏袒、姑息和纵容,容易让孩子养成种种坏习惯。在父母管教孩子时,祖辈往往喜欢为孩子“出头”。相比父母,祖辈更容易无原则迁就,容易造成孩子任性、懒惰、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协作精神等不良性格。
另外,祖辈的世界观形成于几十年前,思想观念、思维模式都比较陈旧,尤其在新知识的接受和高科技能力的发挥方面都跟不上信息时代,容易造成沟通障碍,导致孩子孤独、自卑的心理。
隔代抚养中会融入教育,隔代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我市高级教师黄加平说,孩子能不能教育好,与是否“隔代”没有必然关系,但和教育方法一定有关。老人不一定在带孩子方面比年轻人好,但也不一定比年轻人差,关键在于教育理念的科学和健康,要做到“严”与“慈”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