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为何频频遭遇"六亲不认"的尴尬?
柏杨讲资治通鉴(学生版):全面提升学生文学综合素养
独生子女为何频频遭遇"六亲不认"的尴尬?
独生子女语境中传统亲属称谓的缺失,使这个庞大群体面临着“六亲不认”的尴尬。亲属称谓,作为民间习俗的一部分,正一步步地从现实走进历史。“七大姑八大姨”的热闹时代真的会一去不再来吗?
“80后”老师的尴尬:把表姐当堂姐
如果不是一个孩子家长提出异议,丁凡至今还以为姑姑家的姐姐是她的“堂姐”。
32岁的丁凡(化名)是沈阳沈北新区一家私立幼儿园的老师,幼儿园现在有十几个学龄前孩子,都是二代独生子女,丁凡本人是一代独生子女。
丁凡和幼教老师们面临着一个问题:独生子女们平时称呼最多的是姥姥姥爷、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而对于姑姑、叔叔、舅舅、姨这样的称呼,孩子们的头脑中几乎一片空白,因为他们根本没有这些长辈。
对于四五岁左右的孩子,幼儿园尝试教他们“认亲”:爸爸的哥哥叫伯父,爸爸的弟弟叫叔叔,爸爸的姐姐和妹妹都叫姑姑,妈妈的哥哥弟弟都叫舅舅、姐姐妹妹都叫姨。
老师们还试图告诉孩子们什么是堂亲,什么是表亲,为了让孩子们易于理解,丁凡给了孩子们这样的定义:爸爸的兄弟姐妹跟爸爸一个姓,他们的孩子都 是你们的“堂亲”,妈妈那边的则是“表亲”。丁凡还特意给孩子们举了自己的例子:我爸爸有一个姐姐,我叫她姑姑,我姑姑有一个女儿,比我大,她是我堂姐。
一天,一个男孩子突然向丁凡提了个问题:“我爷爷说你教的不对,你姑姑的女儿不是你堂姐,是你表姐。”
经过“考证”,丁凡终于搞清楚了:堂表亲不完全以姓氏来划分,爸爸的弟兄的孩子,是她的堂亲,爸爸姐妹的孩子、母亲的兄弟姐妹的孩子都是表亲。
由于部分亲属称谓的消失,一代独生子女、二代独生子女对亲属称谓的陌生不是个例,而是群体性的。
记者在某论坛看到这样一件事,近日,南京某初中招收2012届“小升初”学生,其中一道外语题引发激烈讨论。“Clare的奶奶有两个孩子,他们每人生了两个孩子;Clare的外婆也有两个孩子,他们也每人生了两个孩子。问Clare有几个堂兄妹和表兄妹?”
对于大多数头脑中连堂表亲的基本概念都没有的孩子们来说,这道题无疑是一部“天书”,他们被彻底弄蒙了。
“独生子女堂表不分,家庭结构和家庭成员简单的必然结果。”有考生家长发帖表达观点。
独生子女语境中已经消失和将要消失的称谓
一代独生子女亲属称谓的缺失,主要发生在平辈和晚辈。他们的平辈中没有兄弟姐妹,自然,在晚辈中他们也就没有了侄子、侄女和外甥、外甥女。
对于二代独生子女,在父亲方面看,他们没有伯伯、叔叔和姑姑,也就没有婶婶和姑父。从母亲方面看,他们没有舅舅、姨妈,也就没有舅母和姨父。
如果丈夫和妻子都是独生子女,对于丈夫,由于妻子没有兄弟姐妹,丈夫自然就没有大舅哥、小舅子,也就没有大姨子、小姨子;对于妻子,则没有了大姑姐、小姑子、大伯哥。
对于独生子女的父母而言,如果生育了独生子,就不会有女婿,自己不会成为丈人、丈母娘;后代中不会出现外孙和外孙女,自己不会成为外祖父母。生育独生女儿,不会有儿媳妇,自己不会成为公婆;后代中不会出现孙子和孙女,自己不会成为祖父母。
大学生的恐惧:春节走亲戚总是会叫错
“独生子女语境中传统亲属称谓的消失,必然引起亲戚观念的淡漠。”著名文化学者袁庭栋这样认为。
袁庭栋介绍,在中国传统社会,每个人在家族或家庭关系中的位置有长幼、高低、尊卑的区别。中国传统家庭中亲属称谓所表现的中心内容,更多的是一种家庭等级关系,因此,通常有长幼、尊卑、亲疏之别。一旦亲属称谓出现断裂残缺,传统的家庭伦理秩序必然受到冲击。
家住沈阳市大东区边墙小区的杨泽明今年29岁,是家里的独生子,他的儿子今年2岁。每到过年,他既兴奋,又“恐惧”。20多口人,看着就迷糊,每次都搞错称呼。
杨泽明的家庭结构是典型的中国式家庭:祖父祖母健在,家里四世同堂。爷爷奶奶有三个孩子:姑姑排行老大,大伯排老二,他爸爸是老三;姑姑家两个 孩子,一个是表哥,一个是表姐;大伯家有个堂弟;姥姥姥爷有四个孩子,分别是大舅二舅,妈妈是老三,还有个小姨。“看着谁都眼熟又陌生,又都叫不准。”杨泽明说。他承认平时亲戚走动少,自然就生疏。
袁庭栋认为,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流动人口群体的增加,不但从结构上改变了传统的亲戚关系,更从观念上动摇了中国人的亲戚观念。加速了独生子女对亲属关系的淡漠过程。
“小说上经常描写哥哥搂着弟弟一起溜达,一起淘气但我没哥哥,也没弟弟,自然没那种感觉,也不知道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应该不错吧?”杨泽明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词语形容自己的感受。
杨泽明的感受具有普遍性,某论坛内,“80后”“90后”经常讨论和亲戚的关系:
“一代亲,二代表,三代了,这话说得对。”
“有些亲戚消失了,将来我们的孩子到哪里走亲戚呢?”
74岁的石大娘家住太原街街道民族社区,她的女儿是独生女,外孙子是独生子,还有一个重外孙女。看着和重外孙女同龄、满院子跑的孩子们,石大娘数着他们已经或将要消失的亲戚:
兄弟姐妹,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大伯,叔叔,姑姑,舅舅,姨妈,妯娌,连襟。
“七大姑八大姨”会渐行渐远吗?
在石大娘的女儿看来,现在的亲戚再怎么走,也走不出以前“七大姑八大姨”的感觉了。
由于亲戚们经常走动,石大娘的重外孙女对于辈分问题并不陌生。石大娘经常把“亲戚亲戚,越走越亲”挂在嘴上,但在她的女儿看来,现在的亲戚再怎么走,也走不出以前“七大姑八大姨”的感觉了。
在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辽宁省家庭教育指导师何彩霞看来,一代独生子女和二代独生子女不缺少长辈的关爱,他们都缺少和兄弟姐妹交往,而这种亲情是横向平等的,并且是双向互助的。她也经常接待高中生和大学生的心理咨询,他们遇到了同样的麻烦:不会和同龄人打交道。
“很显然,这就是没有同辈亲属,传统亲属称谓消失带来的影响。”何彩霞认为,要想从根本上扭转这个影响并不现实,有效的办法是独生子女多参加有意义的集体活动,通过活动增加和同龄人的交往,但何彩霞认为,在独生子女们成家立业,彻底融入社会后,随着生活经验,阅历的增加,这种消极影响会逐渐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