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北京高考指引:小升初开始需培养五大素养
揭开古诗词密码:80堂人人可掌握的文言语法秘诀在英语试卷中,阅读也显得尤为重要。阅读理解试题40分,5篇文章20道题,考生要在大约40分钟的时间内完成,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英语教研员姚军认为,如果没有平日有质有量的训练,学生会面临很大的挑战。
除了语文、英语、文综等科目,今年理综对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阅读量大”成为不少考生对今年理综考试的第一印象。
阅读在今后的考试中地位将进一步凸显,教师如何把这一理念与日常教学相结合?姚军认为,兴趣的丧失必定会导致主动阅读量的下降,没有量的积累就无从达成质的提升,英语教学陷入了一个非良性循环。他建议,教师应制定整体阅读规划,进行系统训练。首先深入研究学生,寻找他们的阅读兴趣点,其次开阔视野,精选文体多样、话题丰富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爱上阅读,在增加阅读量的同时,提高阅读课的教学设计,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北京市第十二中学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王岭认为,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之外,也要提升自身的阅读力,与学生一起成长。
思辨素养 由讲授式转为启发式教学
与往年相比,今年高考理科数学试卷在降低计算量、减少数学符号的阅读的同时,更注重对数学能力的考查。很多题目解法灵活、多样,给学生较大的发挥空间。立足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凸显对题目特点的洞察力,多想少算。
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教研员刘力认为,数学考试的变化也将引导着教师教学的变化,数学不再是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更是考查学生是否具备了数学思维。
今年高考英语北京卷的阅读理解就有多道试题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如推理判断能力、把握主旨能力、理解语篇结构,理解句子和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的能力。其中第70题考查考生把握文章结构的能力。不少学生在这道题上完成得并不好。
为什么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学生呢?姚军认为,想找到答案就一定要回到课堂教学上。在课堂上,常发现学生总是被动接收信息,不具备独立分析、比较、推理、判断的能力,不能形成自己独立的看法。这样的现状源于教师更注重语言结构和语言的正确性,忽视了语言内容的逻辑性。
他建议,教师当务之急应改变教学理念和方法,由讲授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改变课堂教学的设计,增加思维层次的训练,采用批判式阅读教学法,在获取信息和理解信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整体意义,并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整合、分析、比对,梳理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鼓励学生对作者的观点态度、写作目的、写作手法、文章结构等,进行分析、推断和评判,提升学生的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素养 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
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物理室主任陶昌宏认为,今年高考物理卷深化能力立意,重视对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考查。注重从生活实际选取素材,创设情景,考查学生利用学科知识、学科思想和方法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例如,物理试题第21题第(2)⑤问创设了学生在家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情景,考生利用家中的铁锁、细线,文具盒中的刻度尺以及计时工具(如手机等)即可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的值,突出考查了考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化学科学,高考试题在素材背景和呈现方式上力求突出学生的思维过程,考查学生演绎归纳总结能力。例如第25-28题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摆脱固定僵化的思维模式,通过多样化的信息和设问给学生搭设开放性的思维平台,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充分展现解题的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展现创新方法、创新推理和创新解答。
东城区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员李婉华认为,这次的高考政治试题体现了开放性:设问角度有了选择性、开放性,一些答案不是唯一的。这有利于创新导向。“教师的教学不仅仅只是教知识,而是要多角度、多层面、多方面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李婉华说。
“高考改革启发老师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要学以致用,养成利用身边的事物巧妙设计实验、探究物理规律的习惯。”陶昌宏说。
人文素养 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
在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王建宏看来,北京市高考文科综合试卷以“立德树人”为重点,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加强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考查。例如选择题第21题通过学者对《独立宣言》的评论考查天赋人权思想的传播;选择题第27题通过赵一曼家书来考查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东城区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员李婉华介绍,政治“小作文”的出现,其实是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针对题目给出的情境,应用书本所学知识点及学科思维方法全面、准确地表达观点。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方面,更为强调立德树人,重视学生社会大德育观的形成,引导教学从“课堂”走向“社会”,开放课堂,将一些社会生活资源引入课堂,让学生在参加综合实践活动中,观察社会,了解社会,最终服务于社会。例如第39题100字的“小论文”的出题,就是要引导教师充分利用”社会大课堂“,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北京市第十二中学英语特级教师马莉认为,英语完形填空依然是一个故事,但是充满了温情。讲述一对母子因夜里用钢琴弹奏爵士乐庆祝乔迁新居而在家门口发现某位邻居的抱怨信,最后巧妙地举办聚会,寻找写信者并向其道歉,促成和谐邻里关系的经过。“这些题目综合考查了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文学鉴赏力及人文素养。”马莉说。
理综化学试题也很好地落实学科改进意见精神,突出考查我国优秀传统科学文化。例如,第6题是以古代科技发展史为载体,以火药使用、酿酒、铁的冶炼等内容为载体,体现传统文化对人类进步的贡献等。
“这给今后课堂教学传递出了明显信号,科学课教学要以正确的科学价值观为主导,以体现科技创新、理论联系实际及弘扬传统文化为主体,全面提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树立主动创新的意识,借此实现对中学化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正确导向。”北京教科院唐建华老师说。
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而是要通过一个长期的过程培养出来的。王建宏建议,教师要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转变自己头脑中重“教”轻“育”的观念,也就是要重视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设计和达成,在教学生知识和方法的同时,要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渗透其中。
王建宏建议,教师还要转变重“学习”轻“活动”的思想,在课堂学习之余要开展各种活动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如读书交流、团队合作的任务对抗等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进而逐渐形成人文素养。
交际素养 把兴趣培养作为课堂出发点
纵观历年高考英语试题,对中西方文化知识或跨文化交际的考查一直没有放松。今年高考英语北京卷的试题中也有非常典型的表现,如完形中处理邻里关系,阅读D篇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书面表达中要求外国朋友参加龙舟训练、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技艺等。
“无论是课标、高考,还是当今世界全球化的趋势,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都彰显着其重要地位。”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英语教研员姚军说。
而反观教学,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却一直是薄弱之处。“我们经常把教学的重心放在知识学习和技能的培养上面,但却忽视了语言学习的目的,语言是人们交流的工具,是传达思想的载体。离开交际语言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姚军介绍,在今年高考书面表达的两篇作文就涉及文化交流和中华文化的传承,在写作中如何恰当使用符合语境的语言就成为考查的能力之一。
北京市第十二中学英语特级教师马莉建议,在今后的日常教学中,教师要避免填鸭式的、以应试为目标的、急功近利的教学方式,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善于利用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把课堂还给学生,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