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教育专家爸爸的5个育儿建议:放大生活的精彩

144
作者 s落单的候鸟s 米粒妈咪课堂  ← 点击红色字,关注公众号
2018-05-14 10:05 字数 11091 阅读 532评论 0
老梁的24节人情世故练达课:社会艰险套路多,我帮你来击破!

过去,爸爸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的角色总是容易被忽视,因为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妈妈总是陪伴地更多的那一个,甚至全职爸爸也十分少见。

过去,爸爸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的角色总是容易被忽视,因为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妈妈总是陪伴地更多的那一个,甚至全职爸爸也十分少见。但其实想要成为一个好爸爸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有价值的陪伴即使时间不长也是无可替代的体验。下文的作者Jordan是一位教育研究者兼专栏作家,当他处于全职爸爸角色中,一开始也感觉迷茫,从和两个儿子共处的经验中,Jordan反思做家长的意义,并提出一些比较实际的育儿建议。

有一段时间我感到非常疲惫,过度的工作和各种逼近的“死线”(Deadline)给了我很大的压力。与此同时,我也要照顾和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这是另一种责任,也是一种负担。估计很多父母有时也会有一样的想法。

承认吧,这再正常不过了。

因为常年钻研教育领域的各种话题,我的工作就是思考和撰写关于孩子和教育的一切。但如果真的把自己的研究实践到孩子身上,有时反而会阻碍到我对他们的教育。更糟糕的是,对于如何养育孩子,作为“专家”的我也会感到迷茫。

现代社会里,作为成年人所强调的个人主义精神,与作为父母需要具备的无我奉献精神,是截然不同的两件事情。个人和父亲两种身份,时常让我有矛盾的感觉。

看TED演讲、博客还有电视广告,里面理想父母的形象总是离不开两种描述,虽然严厉,却始终不知疲倦地给予和奉献。公认的好父母一定是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的,但矛盾的是,父母又不能让孩子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

再看另一种类型的TED演讲、博客还有电视广告,就会意识到无论作为什么身份,拥有个人主义是很重要的。只有产生了自我意识,才懂得去追求自我价值,最后成为对身边的伴侣、孩子甚至是雇主有用处的人。

在这个多元的社会里,作为父母提倡的和作为个人提倡的就是维恩图里相交的两个圆,重合部分非常小。因此,完美兼顾两种身份就会跟打仗一样激烈,简直就是要把不相关变成相关。

所以,这注定了你很难赢得这场仗。不过,父母这个身份还是有优势的,我们可以成为更好的父母,教育下一代完美融合两种思想。除了媒体外,利用现有的市场经济信息和资源,让他们学习如何游刃于自我和无我之间。

在这之前,作为父母还要坦白过去不完美的经历,在反思和批判中改变自我,更好地实践对孩子的教育。

培养一定的社会经济意识

我有教自己的小孩(一个七岁一个九岁)一些关于消费和储蓄的零碎知识,但不会具体到经济层面的讨论。

经济方面的教育还会渗透在生活当中。如果要去看电影,小吃都会去打折店里面买,这是为了让他们了解价格和价值的关系,了解什么才是精明的消费。如果要从APP商店下载游戏,我会让他们自己挣钱来买单,例如帮忙爷爷奶奶打扫院子的松果。

另外,如果做了一些小型投资,像股票或者基金之类的,我也会时不时给他们展示一下,让他们大致了解里面的运作。

积小成多,过程中孩子们会培养出一定的理财意识,长大后对个人财务管理也会有更清晰的思路。

然而,我不会告诉孩子们家里的经济状况。因为作为父母,不能让孩子缺乏应有的安全感。有时财务压力过大,假期超支和信用卡债务的问题我会自己扛着,不能让孩子担心。

可如果我们家经济没有压力了,我也不会让他们闲着。我认为有必要给孩子们描绘社会各阶级的真实情况,自己过的生活并不代表其余人的生活。他们要明白在美国,在全世界,经济不平等都是存在的。

今年,我会教他们什么是钱,不是经济书里面解释的货币,而是钱在现实世界是怎么运作的。我想要他们理解个人财富(电脑游戏和玩具)是如何影响社会的。

打游戏也可以不惩罚

到现在我还是会听到很多父母会干涉孩子打游戏的行为,因为他们无法判断打游戏本身是否有害。于是很多时候,父母没收游戏机就会成为一种惩罚孩子的管教方式。这都是由于一直以来,电脑游戏都被认定为是一种会上瘾的不良行为。但是否阻断这个入口后,孩子们所有的不良行为就能被完全杜绝了呢?似乎有点牵强。

我们可能会想自己只是没收了孩子喜欢的一件东西而已,是一件正确的事情,因为我们在教育他们一个七岁的孩子该做的正事是什么。但我们也知道真实情况可能会更复杂。孩子并没有做错事情,我们却要用严格的纪律和原则去约束他们。

这不是一种好的教育方式,而是一种独裁。孩子们很可能会做出更叛逆的行为去回应约束。到时,就不能单纯靠没收游戏机来解决问题了。

现在,如果不是打游戏机本身会导致什么严重的后果行为,我是不会随便采取没收措施的。像是如果兄弟俩为了打游戏机打架、骂人、发脾气或者拒绝上床睡觉,那就要把遥控器收了。

放大生活的精彩

当我还是大学生的时候,曾经是BobbyFlay餐厅里面的流水线厨师。TheFoodNetwork当时还在起步期,Flay还不是人们熟知的国际级别名人厨师。那时,他就经常和我们说,要创造“大胆的味道”。

Flay说,我们要知道怎么平衡甜酸苦辣咸鲜的味道。做厨师就该和高清电视的效果一样,要让每一种味道发挥到自己的极致。

作为父亲,我也希望将这种体验带给孩子,让他们每一天都过得和高清电视效果一样,生活具备丰盈的饱和度和强烈的对比度。如何办到?很简单。就跟当年作为厨师的我一样,努力摸索如何搭配各种味道。

生活中到处都是“高清”的味道,关键是如何能极致地体验它们。做到这点不仅需要让他们去不断接触新的体验,而且还要教会他们用艺术和人文的思想去理解、诠释。

我已经想好了第一个办法——带着孩子们去大自然冒险。也是月初,我带他们去了一趟大峡谷。在一个专业导游的带领下,我们完成了一次2.5英里的奇妙登山之旅。

孩子们真的非常喜欢这样的出游。我也终于明白他们为什么会离不开平板电脑了,孩子们希望有更多冒险的机会,而不是遵守一成不变的日程安排。我们当然不可能总是跑去大峡谷,但是合理车程内的还是可以有很多刺激的体验的,今年我们就可以开车6小时去看看尼亚拉加大瀑布。

不过,单纯让孩子们看到这些大自然景观并不能教会他们如何体会生活里各种“大胆的味道”。具体来说,他们还要学习怎么如何观察和表达,学着讲述自己的故事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因此,我会让他们通过摄影、写作、写博客等方式记录自己的冒险。那么到最后,发现生活里的小彩蛋就是一种习惯了,他们不需要太过刺激的冒险也能感受身边的小确幸。

体验艺术的多样

今年我想带儿子们参观更多的艺术展馆、美术馆和装置艺术。不只为了平时在贺卡和笔记本上都能看到的印象派画作,我是想让他们感受年轻改革派艺术家大胆前卫的艺术创造。

别搞错了。我不是为了让孩子瞻仰精英世界里的高贵艺术,或者是让他们变得更有“文化”。我让他们接触艺术纯粹是为了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好的艺术作品能够让人掘弃旧的思维方式,用全新的眼光看世界。我就亲眼在儿子们身上见证这种奇妙的变化。

去年,我带着儿子参观了艺术家JamesTurrell的作品《罗丹火山口》,能获得门票估计是当今艺术界最令人垂涎的事情了。这部伟大的作品至今还没完成,Turrell从1972就开始这项宏伟而又巨大的工程。

在这个古老的火山里头别有洞天,建了隧道、通道、密室和观景房。跟Turrell其他作品一样,罗丹火山口能够利用光线和空间的交错,混淆甚至改变你的感知。如果你认为这听起来非常疯狂和太有哲学意味的话,那就没错了。

两个儿子彻底被《罗丹火山口》震撼到了,连续几周都在讨论这个话题。最后还求我带他们去看Turrell的其他作品。

能发现我之前说的美妙改变在哪里吗?

这里最美妙的地方不只是孩子们在鉴赏美学中获得了乐趣,而是他们在主动要求参观更多的作品,因为这些是可以让他们思考、反省而且可以向世界提出问题的艺术创造。他们发现艺术是令人愉快的,发现艺术是可以对习惯提出质疑的。他们发现了艺术。

今年我想继续鼓励孩子有这样的思考,或者他们自己也能创造出冲破旧式思维的艺术作品。

感受静思的力量

我小学和高中都是在教会学校接受的教育。但我的父母不是教会信徒,只是当时的Philadelphia实在有太多的教会学校了。现在轮到给自己儿子挑学校了,我并没有挑选教会学校,因为我更认同和家长合作沟通的学校。

只是很遗憾,我的儿子们没有机会体验礼拜了,每周的礼拜聚会是教会教育的一部分。

教会学校的礼拜要求参加者安静地坐在位置上,至少维持40分钟。整个过程没有牧师,没有布道,也没有其他仪式。大家就是安静地坐在那儿冥想。但若碰到别人愿意和你聊天,也是允许的。

礼拜的意义就是让你体会什么是沉默,怎么去反思。学生能在其中学会活在当下,通过实践感受静思的力量。

老实说,我没法保证两个儿子能在一个地方呆着不动40分钟,更不可能的是让他们全程保持安静。虽然是“强人所难”了,但我还是希望他们能够做到。毕竟,以我的经验来看,好的想法就总是在静止的片刻中诞生。

再者,现在的孩子已经越来越无法离开智能手机和社交网络了,40分钟的隔离时间对他们来说就特别有价值了。我个人对现代虚拟体验没有异议,因为它作为补充工具确实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但我也不认同它应该取代我们在现实空间内的体验。

我曾经读过很多关于“冥想”的书,还通过上课和实践加强对它的了解。却仍旧对这个领域“心力不足”。然而,对“礼拜“却不会,因为我能切实感受到活在当下和生存的喜悦和价值。

所以今年,我会领孩子去教会参加礼拜,教会他们感受活在当下、学会沉默、体会静思的力量。

来源:外滩教育

家庭教育      米粒妈咪在线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