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首都教育工作要点发布,治理无证非法幼儿园······
朋友圈营销实战课,带你从0到1开启副业收入过万近日,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和市政府教育督导室联合下发2019年工作要点。家长们最关心的校园安全、操场质量、控制教育规模、治理无证园、高校疏解、教材改革等一系列问题,文件里都有提到。
近日,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和市政府教育督导室联合下发2019年工作要点。家长们最关心的校园安全、操场质量、控制教育规模、治理无证园、高校疏解、教材改革等一系列问题,文件里都有提到。往下看,小编总结了与你息息相关的内容。
1、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切实履行好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
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进一步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全面从严治党意识。
强化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落实,确保各项整改任务落到实处。促进主体责任进一步具体化,完善责任落实机制,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持续抓好中央八项规定和市委实施意见贯彻落实,不断巩固作风建设成果。积极践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深化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加强全系统廉政文化研究和宣传工作,建设法治校园和廉洁校园。继续推进“三转”工作,支持教育纪工委履行好监督责任,严肃查处党员干部违反党纪政纪行为。
推动审计全覆盖,深入开展经济责任审计、预决算管理审计和重点领域审计,加强审计整改,强化结果运用。研究制定内部审计规范等相关制度,进一步加强内审工作。
2、全面贯彻落实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整体推进高校教师队伍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保证高校始终成为坚持党的领导、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
联合中央党校举办北京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专题研讨班,举办高校主管校领导和部门负责人专题培训班。
研究制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召开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整体推进高校教师队伍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
3、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安全稳定
实施高校“平安校园”提升工程,印发中小学平安校园建设指导标准,深入推进“十三五”时期“平安校园”建设。
全力做好重大活动、重点领域维护安全稳定工作。完善研判机制,强化责任落实,持续深化意识形态领域维稳工作。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通过法定途径分类处理信访诉求,有效预防和处置各类矛盾和问题。
建立健全教育系统应急工作体系,研究制定《北京市中小学校应急演练指导手册》。统筹加强学校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及消防安全。推进校园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和安防监控体制建设,不断改善校园及周边安全环境与秩序。
4、加快优化首都教育布局功能
加强市级统筹,紧密对接区域人口分布、产业调整和城市功能,统筹中心城与新城、城市与农村、市域与区域教育发展。支持引导中心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向城六区以外的平原新城和山区转移。
5、严格控制教育规模
坚决执行新增产业禁限目录,严格控制市属高校、中职学校招生规模。严格控制在京高等学校的办学规模,严禁在京新设高等教育单位。适当调减中等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规模。研究解决未经审批自办校(幼儿园)问题,大力整治非法办学(园)问题。
6、着力推进部分高校和职业院校转移疏解
加快推进部分高校新校区建设,研究启动若干市属高校疏解项目。
完善沙河和良乡高教园区规划方案,支持部分中央高校本科教育向外转移。
加强城六区中职学校调减规模和转移疏解,研究推进有条件的中等职业学校通过搬迁、办分校、联合办学等方式向外疏解。
7、研究推进 民办学校和培训机构转型发展
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对民办学校按照非营利性和营利性进行分类管理,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设立营利性民办学校。结合首都发展需要和民办学校发展情况,研究推动民办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变,推动不具备条件的全日制非学历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向非全日制转型。研究建立民办高校退出机制。市区两级积极引导面向全国招生为主的一般性培训机构控制在京尤其是城六区培训规模。
8、高品质配置城市副中心教育资源
编制完成城市副中心教育设施专项规划,支持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北京景山学校、北京市第二中学等学校通州校区建设。
加大市级统筹力度,强化东城、西城、海淀与通州合作机制,支持通州内部挖潜加速发展,鼓励教育改革项目先行先试,大幅提升城市副中心教育配套保障水平。
9、积极推动 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和对口支援
加快完善京津冀教育合作机制,落实数字学校资源共享、中小学教师校长培训、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教育督导协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合作协议。
支持在京高等学校在京津冀区域内合作办学、学科共建,成立学校联盟,促进优质教学科研资源共建共享。加快京冀职业院校精准对接,构建优势互补、强强联合或强弱帮扶的职业教育联盟。推动优质基础教育学校通过集团学校、联盟学校等方式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认真做好新疆、西藏、青海、内蒙、湖北、河南、四川、沈阳等地区教育对口支援和协作工作,促进受援地区教育水平提升。
10、不断完善优质资源配置机制
持续推进第二阶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改革,加大市级统筹力度,扩大优质高中规模,统筹安排优质高中招生计划,精准扶持远郊区初中和城区一般初中,保障校额到校工作的落实。
继续支持各区深化学区制改革、集团化办学和九年一贯制办学等。实施新修订的项目管理办法,推进高校、教科研部门支持中小学发展、民办教育机构参与学科教学改革、引进外教、体育与艺术“高参小”等改革项目。
制定北京市普通高中特色发展行动计划,综合运用政策和资源杠杆,精准施策,通过办学体制多元、管理机制灵活、培养方式多样等探索,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筹建北京统筹高中联合总校,完善工作机制,落实统筹类学校的管理责任,同时为全市高中发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加大部属高校附中附小集团化办学力度。筹备组建服务新兴产业的职教集团,深化校企合作。
11、全面深化课程教材改革
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牢牢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扩大区域、学校课程自主权,鼓励各区、学校积极开展课程创新实验。落实教育部修订新高中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完善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高中课程设置方案。
切实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诵读、书法、传统艺术等元素融入中小学课程教材体系。进一步完善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初中综合社会实践活动管理机制和配套政策,为全市初中学生提供丰富、多元的个性化教育服务。
拓展市、区学农教育基地,进一步扩大初中学农规模,创新游学活动。加大对中小学特别是民办中小学课程教材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动态化、全过程的监管机制。
12、稳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坚持和完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形成更加公平、完善的就近入学规则。加大对民办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监管。统筹推动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工作,加强学籍管理政策与各项改革的联动。
落实中高考改革方案,实施《北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试行)》和《北京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试行)》。继续进行职业学校中高考招生计划分配改革,引导学校按照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调整专业结构。
13、深化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推进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试验,指导学校加快制定升学转段标准,对接国外院校的语言和专业标准。稳步提升“3+2”中高职衔接改革质量及教学内容体系,深化“五年一贯制”高职改革。深入实施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计划,保持参与学校、专业数量、学生规模基本稳定,进一步强化内涵建设、推动质量提升。加快“5+3”标准化、规范化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北京市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
继续推进北京学院、专业群、卓越高校联盟等改革项目,推动“虚拟教研室”建设,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14、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北京市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研究制定中小学养成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开展“三爱三节”主题教育活动,建立视导制度。试行《北京市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指导纲要》,修订高中学科德育指导纲要。发挥“四个一”活动的辐射作用,探索学校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实践活动的新模式。
整合课内外、校内外资源,加强对学生实践活动的统筹和指导。开展第二批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园推广项目和行知计划。完善普通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常态化机制,创新民族团结教育载体和方式。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促进青少年核心价值观教育与法治教育相结合。
15、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深化学校体育发展,推进校园足球工作,推广普及冰雪项目。
进一步完善体育考试的方式和内容,优化体育工作评价。全方位改进美育教学,制定《北京市中小学艺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学校非遗教育,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
积极开展中小学舞蹈和戏剧教育试点和示范工作,举办好艺术节等美育实践活动。
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加强学校卫生防病工作。积极推进中职学生“职业素养护照”试点工作。
16、切实加大学前教育服务力度
扩大教育部门办园,支持优质公办园举办分址分部,支持小学开办附属幼儿园,支持现有幼儿园改扩建班级。提高市级财政对各部门办园的补贴力度,鼓励民间资本集团化办园。启动“无证幼儿园专项治理行动”,制定治理实施方案和工作意见。加强0至3岁早期教育基地建设,出台社区办园点的相关政策文件。
17、持续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深入推进北京高校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计划,完善管理制度,组织加强领导小组和专家委员会对计划实施的指导,开展中心建设绩效的评估。
启动实施“北京高等学校卓越青年科学家计划”,支持年青、有发展潜力、有能力组织并领导高水平科研团队的教师和科研人员,造就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家和领军人才。
加强北京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其“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开展北京地区2019年各学位授予单位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工作,优化学科结构。
18、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使老师真正成为学生“四个引路人”。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实施市属高校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支持计划和中小学干部教师培训工作意见,加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推动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大力支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和乡村学校发展,评选特级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和市级骨干教师,推进教师管理信息化建设。
创新教师编制管理,完善教师准入制度,推进教师职称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创新。全面落实教师养老保险制度,探索建立更加科学的教师收入分配制度和奖励激励机制,评选表彰优秀教师,不断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
19、全面推进依法治校
加强教育立法修法研究。完成全部市属高校章程核准工作,研制《中小学章程建设指导意见》,指导各区推进中小学校章程建设。出台《中小学依法治校实施意见》和《中小学依法治校评价指标体系》,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
落实“七五”普法规划,加强公务员和校长教师法治培训,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建设。完善家访制度,落实新生和新接班家访工作,加强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建设,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育机制。
20、加强学校基本建设和后勤管理 研究出台中小学操场“京标”
完善和落实基础教育设施专项规划和“十三五”时期教育基本建设计划。
研究出台《北京市中小学校合成材料运动场地质量控制标准》(试行)和《市属高校基础设施改造项目管理细则(技术指南)》,提高教育设施建设质量。
建立中小学校舍修缮管理、风险点管控和责任追究的长效机制。完成中小学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建设任务,加快实施城南行动计划,加强人口疏解承接地基础教育配套建设和保障水平。制定实施《北京市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9-2020年)》,推进特殊教育学校达标建设,保障残疾儿童公平享有义务教育的权利。
进一步推进高校后勤标准化工作。制定中小学校服管理办法。深入开展平衡膳食校园健康促进行动,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
21、深入推进教育督导改革
加强春季秋季开学检查、中小学校及教师校外有偿补课、校园欺凌、空气重污染应对等专项督导,逐步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考试升学政策实施、学科教学改进意见实施、高中教育多样化特色发展等重点,加强基础教育督导。
有效开展市属高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健全完善职业院校、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工作。加强研究生论文抽检工作,探索建立研究生培养工作督导评估机制。继续开展教育工作公众满意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