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老师会被取代吗?中小学要开人工智能课程

144
作者 1缘来缘去 米粒妈咪课堂  ← 点击红色字,关注公众号
2018-05-11 10:34 字数 9601 阅读 881评论 0
36天视频号掘金营:手把手教你搞定视频号

2019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寓教于乐的编程教学软件、游戏的开发和推广。

2019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规划》指出,实施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寓教于乐的编程教学软件、游戏的开发和推广。

前不久,在2019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马云也曾说:如果教育理念不改,未来,孩子们将竞争不过机器。人工智能正在悄然引发一场“教育革命”,它给教育带来机遇与挑战,同时也给老师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实际上,目前已经有一些学校和老师先行先试,把人工智能引进了校园,这也引发了很多人的讨论。有人觉得人工智能集聚了人类的智慧知识,它们将是最有水平的老师;也有人认为人工智能无法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和情感沟通,它们不能取代老师。

眼下又到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在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教师”这一职业将要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各位老师,您认为新技术的变革会对教育带来什么样的冲击?学校会不会消失?教师会不会被取代?

中小学需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

面对人工智能,有些孩子对这个新生事物并不了解;有些孩子感兴趣,却无奈没有机会接触和参与。这不,国务院给广大学生送福利了,《规划》指出要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给广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的平台。

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

《规划》指出,实施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寓教于乐的编程教学软件、游戏的开发和推广。

支持开展人工智能竞赛,鼓励进行形式多样的人工智能科普创作。鼓励科学家参与人工智能科普。

发展智能教育

利用智能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改革,构建包含智能学习、交互式学习的新型教育体系。

开展智能校园建设,推动人工智能在教学、管理、资源建设等全流程应用。

开发立体综合教学场、基于大数据智能的在线学习教育平台。

开发智能教育助理,建立智能、快速、全面的教育分析系统。

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环境,提供精准推送的教育服务,实现日常教育和终身教育定制化。

人工智能进校园并不是啥新鲜事

人工智能在越来越多的领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就校园来看,目前已经有不少学校先行先试,将人工智能引入校园,开启人工智能课堂实验,类似的新闻报道也逐渐见诸报端。

能同孩子对话、理解孩子心情,这个呆萌机器人不简单

据媒体报道,2019年12月27日,中关村第一小学引入“中国智造”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小胖。当天,中关村一小五年级8班的30多名孩子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王巍的带领下,与呆萌的机器人“小胖”进行互动。

在40分钟的互动讲课环节中,孩子们被机器人小胖的英语跟读、投影播放、自建地图等“能力”迷住了,七嘴八舌地和小胖互动,小胖忙得团团转。课程结束,他们还围着老师不断地询问小胖的功能和价格。

小胖是进化者机器人公司为孩子打造的家庭服务型机器人,研发团队在设计之初,就将家庭场景中的AI应用视为核心体系加以研发,小胖可以真正听懂并理解孩子的心情。

进化者机器人公司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王巍说:“如今,机器人小胖不仅已经可以顺畅实现同孩子的对话,甚至还可以通过孩子给他下达的命令,加深对孩子行为习惯和喜爱的认知。并且通过在日后的互动中增加或减少相应内容比重,起到孩子行为培养的作用。”

新技术颠覆传统教学模式

安徽合肥八中在教育信息化探索上一直走在前列。今年5月10日,有记者走进合肥八中的“智慧课堂”,在这里,学生英语口语测评、作业布置批改、分数统计、教案分享都变得“智能化”,大班教学因为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变得更加“个性化”。

高一学生杨益冉现场为大家演示阅读了一段英语,智慧课堂系统立即从流畅度、发音、准确度等多个维度给出测评,帮助她提高口语。“以前我们很难布置语音作业,由于采用大班教学,没办法对每个学生的口语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导致中学生中‘哑巴英语’现象严重。如今技术代替我们老师,充当起学生们的贴身助教。”许江江是一名英语老师,她告诉记者,如今的智慧课堂跟以前“一支粉笔”走天下的传统课堂在教学效率和师生互动上不可同日而语,“真正照顾到每个学生的需求。”

“我们上地理课,老师经常要画地图,写板书,课堂上花费很多时间,现在老师提前做好课件,课前就发给我们预习,课后把电子板书分享给我们,课堂上没听懂的还可以回看。”高一学生朱悦嘉说。

“教育现代化离不开教育信息化,我们越来越意识到教育信息化建设在提高教学效率和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上的作用。”合肥八中校长王建明说。

人工智能时代到来,老师们怎么看?

@宁宁:互联网增加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但教师却感觉压力越来越大了。

@独来独往:人工智能这么受好评,是不是意味着教师都可以下岗了?

@小刺猬:人工智能可以解答学生的各类问题,看来教师不给自己“充电”都行不通了啊,只有开拓知识面,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

@小海螺:虽然人工智能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更专业的教学方法,但是他无法替代教师教给学生“美”,无法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人工智能到来了,老师你准备好了吗?

人工智能时代,学校将越来越走向“精准教育”

人工智能时代,更注重培养人的能力

在学习目标上,首先是“人之为人”的普遍目标。它的重点不再是习得为将来从事某个职业所需要的特有知识、技能与方法,而是拥有合理的价值观、强大的创新思维,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等,这些都是真正“成人”并走向“终身学习”的基础性前提。

其次是特殊目标,它与学生的个性化需要有关,是真正的“学以为己”。满足自己的兴趣和需要的学习,形成个性化的知识体系,而不只是适用于所有人的标准化知识体系。

在学习资源上,学生获取知识与方法的来源与途径,不再局限于教师与课堂。学生会使用Sri、Cortana、Alexa等人工智能寻找学习资源,也不再拘泥于制度化、固定化的“课堂时间”。

人工智能时代的课堂,教师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更加精细、精准地了解学生特点、个性和需要,更好地了解更“真实”的学生和教育。

例如,教师运用一个软件大致可以知道哪一个知识点、能力点、方法点学生会了,什么还不会;利用英语语音分析智能软件,学生跟随软件讲一句,软件马上一点一滴地帮助教师指出学生的发音问题在哪里、怎么改等。

人工智能时代下,教育的变与不变

智能时代的到来,似乎给一些人、一些行业带来了恐慌,机器都这么智能了,还需要人类做什么?什么是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有人说,决定教师能否被替代的不是人工智能,是教育的本质,是学生的需要,是贯穿其中不变的教育之理、教育之道。

首先,教育的本质不变。教育传承文化、创新知识和培养人才的本质不会变,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不会变。教育是为成人、育人而生的,不论何种时代的教育,概莫能外,教育是人的权利,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是全社会的公益事业,任何人工智能都不能改变这一真谛。

其次,学生成长的需要不变。学生的素养与能力不会自动发生,也不能只凭自学养成,学生的成长始终需要“教师”这样的引路人、互动者、对话者、帮助者和陪伴者。这些角色,是人工智能时代教师最需要承担的角色。

最后,教师的工作责任不会变。机器是人创造的,不可能培养人的,人需要人来培养。在课件里面画一个圆,学生看这个圆没有感觉;如果是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或者是什么,学生就非常有感觉,这就有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同时,教师的知识魅力、人格魅力,永远是学生的榜样,是一个巨大的教育力量。

其实,除了以上的三点,教育不会变的内容还有很多很多,比如,教育不等于简单的“学知识”,教育更要立德树人,要注重对人品德的培养、素质的提高,以及通过在学校的学习,体验一切作为“人”的感受,比如自信、沟通、提问、分享等等,而这都是人工智能不可完成的。

声明:本文来源于中国教育报,由米粒妈妈网团队排版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北京      米粒妈咪在线课程
相关课堂学习推荐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