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各城区教改大变化汇总,看看未来教育发展趋势如何

144
作者 在风中QQ 米粒妈咪课堂  ← 点击红色字,关注公众号
2018-05-10 10:46 字数 14854 阅读 1508评论 0
36天视频号掘金营:手把手教你搞定视频号

2019年,北京教育综合改革进入关键时期。北京各城区教育方面不同程度出现调整:就近入学、新中高考改革、乡村教师计划……成果看得见摸得着,在此米粒妈妈网小编为各位分享各城区教育改革变化。

2019年,北京教育综合改革进入关键时期。北京各城区教育方面不同程度出现调整:就近入学、新中高考改革、乡村教师计划……成果看得见摸得着,在此米粒妈妈网小编为各位分享各城区教育改革变化。

三大工程助力东城教育高位发展

东城区始终走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前沿,“学区制”综合改革、“学院制”人才培养模式在全市以至全国得到了广泛推广,各级各类教育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如今,东城教育站在新的发展点上,率先于2015年提出了“教育+”的理念,以教育为核心对跨界资源进行整合,相继与体育、文化等领域成功融合——2016年启动了“健康·成长2020工程”,在学生体质提升、运动场地拓展等方面推出实举;2017年启动了“文化·传承2030工程”,着力加强新形势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指引下,“可持续发展2050工程”应运而生,以跨界、开放、共享、创新的教育自信再度高位提升育人水平。三大工程的持续发力,让东城教育的发展成果更加卓著而丰实!

朝阳教育事业发展水平有新提升

2017年,朝阳区教育系统围绕大力推进教育强区建设的战略目标,深入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教育事业发展水平有新提升。为回应民生热点诉求,朝阳区多举措综合施策扩充学前教育学位,通过多种措施,增加9950个学位。出台《朝阳区幼儿园管理办法》,建立注册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和未批自办园挂牌监管制度。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学区化改革,启动学区、集团校内部教师轮岗交流试点,资源共享更加深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区1+3项目实验校增加到6所;直升培养项目校达到8所;2所高中进入市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统筹一招生计划,占全市总数的七分之一。启动第四轮“双名工程”,举办3名校长教育思想和办学实践研讨会,举办56名学科名师、班主任名师展示。

海淀努力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2017年,海淀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立德树人,深化改革强教,优化学校布局,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积极开展名校办分校、集团化办学、九年一贯制等办学模式创新,构建普惠公平、优质均衡的学校结构布局,优质学位数增加超过1.3万个。小学入学正式实施“六年一学位”,初中入学全面取消“推优”。加大资源统筹和基础建设,新增中小学学位7000余个,幼儿园学位4600个。教育人才储备库建设等教育综合改革取得新进展,深入实施新优质学校、新品牌学校和潜力学校建设工程,办学品质和办学条件不断提升。

丰台不断扩大区内优质教育资源

2019年,丰台区多渠道挖掘潜力,加快公办园建设步伐,新增学前学位1050个。5所幼儿园晋级为北京市市级示范园,市级示范园比例达到65.4%。通过“内升外引”,丰台区不断优化资源配置。目前,全区共建成优质学校28所,其中教科研机构办实验学校9所,高校办附中附小8所,名校办分校11所。积极推进名校集团化发展,目前丰台区已形成教育集团17个(含1个民办教育集团),71处校址覆盖辖区64.9%的街道乡镇,通过集团化办学共新增中小学优质学位7600余个。建立“政府主导、学校协同、资源共享、特色衔接、共同发展”的教育集群机制,丰台区完成8个教育集群的区域划分,发挥教育集群发展的特点和优势,大力提升各校的办学水平。

优质均衡激发石景山教育发展活力

2017年,石景山区创新教育发展机制,通过集团化学区化管理、九年一贯制、名校办分校等办学形式和管理机制的创新,盘活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水平提升。立足区域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需求,石景山区提出构建“空间布局、公共服务、育人模式、师资保障、教育治理”五位一体的高端教育体系,尤其重在构建资源优化、结构合理、优质均衡的教育布局结构体系,形成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协同发展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全区将进一步优化格局,推进教育开放融通发展。推进集团内、学区内资源开放共享,促进人才、课程、教学设施在集团、学区内共享;完善学校、家庭、社区联动发展机制,整合区域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资源,建立家校社区合作体系,有序开放学校教育资源,营造学习型社区。

门头沟打造教育精品区

2017年,门头沟区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成立区第一幼儿园教育集团,与西城区携手推进北京八中永定实验学校建设。2017年高考一本上线率、中考优秀率同比大幅提升。3所新建幼儿园正式开园,3所幼儿园通过一级一类验收。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深入开展幼教机构安全检查。成立门头沟区教育督导委员会,建立督导监测中心。加快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北京八中京西校区投入使用,景山学校门头沟校区加紧建设,新建大峪一小综合楼工程,实施黑山小学迁建改造项目。2018年,门头沟教育系统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继续坚持“内联外引”原则,持续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稳步推进集团化办学和学区制改革。门头沟教育将在“打造教育精品区”的进程中,开启更加辉煌的新征程。

房山优质教育供给能力持续提升

2017年,房山教育综合改革工作坚持问题导向,运用“统筹、整合、合作、贯通、共享”的行动策略,构建“一环两带三区”优质教育发展布局,优质教育资源精准投放,实现了教育的纵深供给。深化城乡一体化合作,升级为“面对面”集团式供给,助推了韩村河、石楼等学区特色建设,形成了23个学区“一镇一品”建设格局。以北京教育学院和北京教科院为引领,建立南北两沟乡村教育联盟,将9个山区(丘陵)乡镇的22所学校作为整体,抱团发展。同时,引进北京四中等6所名校,北工商、北理工等高校支持建设的中小学达到10所,教科研部门支持建设的中小学达11所,优质教育资源集聚效应已初步显现,进一步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教育助力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

2017年,在市教委专班统筹、兄弟区县大力支持下,通州区被确定为北京市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全面持续推进两大教育支持计划实施落地,各学段增优提质。

目前,副中心教育专项规划基本稳定,核心区教育规划用地增容至386公顷,引进北师大未来实验小学、北京一幼等一批名校入驻办学,行政办公区及老城区学位供给紧张区域进一步均衡优化,155平方公里内总体承载能力扩大一倍。启动万名教师培训,实施“名校长、名园长、名教师”培养工程,成立78个工作室。31所城区名校与通州区中小学“一对一”结对。3大教育联盟和12个学校发展共同体等优质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发挥。签订通武廊全学段区域教育协同发展合作协议,初步搭建三地教育联盟的长效机制。

顺义丰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2017年,顺义区顺利完成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从9月开始,一批新建幼儿园先后开园,共增加学位8910个,90%以上的顺义籍适龄幼儿在公办幼儿园就读。全区学校园所基础建设得到全面提升,校园环境焕然一新,2017年9月,顺义区空港二小投入使用,新增小学学位960个。推进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目前,顺义区形成了9个教育集团。引进首师大、北师大、北外等高端优质教育资源,19所学校参加北师大教育综合改革项目,建成UDS优质校建设基地6所。北京四中顺义分校依托名校办分校的政策条件和校区面积广大等优势,成功获得在北京市跨区招生的资格,顺义再添一所北京市优质高中。顺义教委坚持内涵发展,不断丰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大兴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017年,大兴区紧紧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总目标,始终将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实现了教育事业快速、稳定发展。

一是完善“点”“线”“圈”格局,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建立了八大教育协作区,以优质教育资源为“点”,建立学段衔接、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线”,形成优质校引领、学段间联盟、校际间合作的发展“圈”,建构出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大兴教育新地图”。二是推进学前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目前全区幼儿园总量达到96所,基本满足户籍适龄儿童入园需求。三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今年以来,各类科技艺术竞赛中,194人获得国家级奖项,1350人次获得市级奖项,4560人次获得区级奖项。

昌平扎实推进教育综合改革

2017年,5所名园建成开园,新增学位2610个;1所小学建成开学,新增学位960个;2所幼儿园通过北京市市级示范幼儿园评审,全区市级示范园达到8所;13名教师被评为北京市特级教师,26名教师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4名教师被评为正高级教师;中小学生获得市级以上体育、艺术、科技竞赛奖项300余项;40多所学校开展移动终端下的教学改革,推出研究课2200余节;713篇论文在北京市基础教育科研优秀论文评审中获奖,获奖率51%;成立昌平区教育督导委员会,实现全区550所各级各类中小学、幼儿园挂牌督导全覆盖。

平谷多举措完善教育评价体系

为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平谷区教育系统立足本系统实际,启动实施“党员积分”和“师德积分”双积分评价机制,将党员干部教师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情况列入“双积分”的评价标准,并将积分结果应用于各种评优表彰、岗位晋升等工作中。同时,实行了“师德一票否决制”和新教师入职宣誓制度。

规范责任督学管理,按区域学校布局和集团化、学区化办学模式需求,将全区中小幼职特各校纳入挂牌督导范畴,实现了挂牌督导全覆盖;探索并形成了“三看、三听、三问、三查、三督、三反馈”的“六三制”经常性督导工作流程;将区委教工委的党建评价、教委相关科室的业务评价、教育督导室的督导评价、社会各阶层代表的“社会评价”和学校的自我评价整合在一起,创建了“五位一体”素质教育综合督导评价工作体系。

怀柔让老百姓有了更多“教育获得感”

2017年,怀柔教育坚持优先、优质发展,让怀柔百姓有了更多“获得感”。区委区政府印发《关于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启动北京一零一中学怀柔校区、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怀柔分校改扩建,对口直升贯通分段培养模式和学区制建设有效推进,全区学校不断深化与中心城区名校的合作。实施幼儿园新建和城区幼儿园扩班改造,增加学位1340个。

2018年,怀柔教育将按照增量、提质、均衡、公平的发展思路,着力服务怀柔“1+3”发展模式,为建设幸福美丽现代化新怀柔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制定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引进培育名校、名校长、名师,促进教育质量整体提升。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全年拟增学位1350个。加快推进怀柔科学城教育配套设施建设。

密云改革创新谱绘教育新华章

2017年密云区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坚持党建统领,深化改革创新,注重统筹兼顾,推动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密云区已建成国家级足球特色校8所;参加国际合唱比赛、全国舞蹈展演等竞赛取得佳绩;获得第十七届华人少年作文大赛北京市唯一一个优秀组织奖;京津冀微课评比,获奖量居参赛队之首;增加资源供给,妥善解决新增1389名幼儿入园问题,取缔区域内全部非法幼儿园,实现幼儿园责任督学全覆盖;高考本科上线率保持在90%以上。

新的一年,密云区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践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谱写“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新辉煌!

让延庆学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让延庆的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一直是延庆教育的工作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2017年,延庆教育从以下几个方面持续发力——进一步全面育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利用开放性科学实践课程引导学生逐步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全面推进“互联网+教育”创新应用,创设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切实落实教育普惠政策,实现教育公平。市级优质高中统筹、贯通培养、乡村计划让更多农村孩子升入市级优质学校。高考成绩再创历史新高。构建全方位教育开放格局,使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得到共享,主动与市区、国内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合作,选派骨干教师走出国门学习先进教育理念。积极推进干部教师培训,整体提升队伍素质。打造区域生态文明教育特色,助力绿色发展。推进校园足球、世园知识、冰雪运动三个“全面普及”。

声明:本文转载于现代教育报,由米粒妈妈网团队排版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北京      米粒妈咪在线课程
相关课堂学习推荐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