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觉像”也叫“直映”,似乎是儿童教育心理学的一个概念,最早是德国实验心理学家艾内奇·鲁道夫·杨施在1920年提出的。他研究发现:有些人看了一张画片后,会在灰墙上看到同样的画像,关于这种画像的影像鲜明得同画片相似。这种“遗觉像”随年龄的不同而异,儿童时期最明显,青少年和成人就较少见。后来心理学研究进一步表明:儿童在5~8岁时期,80%左右的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遗觉像”现象。这些儿童看了一幅画,在画拿走以后,能把画的内容(包括细节)保留在头脑中,这时候让他描述这幅画,就跟在眼前能看见一样。我理解的“遗觉像”就是一种形象记忆(表象),这种形象记忆类似于瞬间记忆,似乎在一瞬间将看到的图像拍摄下来,但能进入长期记忆系统,得以记住。因此“遗觉像”应该是一种对“刺激停止后头脑中所保留的映像”的记忆现象;而感觉后像则仅仅是“刺激停止作用后头脑中所保留的映像”,一个是“记忆”范畴的一种现象,一个是“感觉”范畴的一种现象。
最多设置5个标签!
“遗觉像”也叫“直映”,似乎是儿童教育心理学的一个概念,最早是德国实验心理学家艾内奇·鲁道夫·杨施在1920年提出的。他研究发现:有些人看了一张画片后,会在灰墙上看到同样的画像,关于这种画像的影像鲜明得同画片相似。这种“遗觉像”随年龄的不同而异,儿童时期最明显,青少年和成人就较少见。后来心理学研究进一步表明:儿童在5~8岁时期,80%左右的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遗觉像”现象。这些儿童看了一幅画,在画拿走以后,能把画的内容(包括细节)保留在头脑中,这时候让他描述这幅画,就跟在眼前能看见一样。
我理解的“遗觉像”就是一种形象记忆(表象),这种形象记忆类似于瞬间记忆,似乎在一瞬间将看到的图像拍摄下来,但能进入长期记忆系统,得以记住。因此“遗觉像”应该是一种对“刺激停止后头脑中所保留的映像”的记忆现象;而感觉后像则仅仅是“刺激停止作用后头脑中所保留的映像”,一个是“记忆”范畴的一种现象,一个是“感觉”范畴的一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