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该不该多看电子产品
<p>最近,一位陪同先生访学,在澳洲居住的华人母亲顺子妈抽空给“营未来”写了一篇文章,详细描述了墨尔本一所小学如何让四年级的小朋友使用iPad。<br></p><p>大禹治水“疏胜于堵”。视电脑、手机为洪水猛兽,让孩子完全回避是不现实的。如何采用好的方法,让孩子有节制地使用电子媒介,让机器为我所用,这也许是比较高明的做法。</p><p>下面我们来看看这篇发自澳洲墨尔本的文章。</p><p><strong>书包里没有教科书和作业本</strong></p><p>来澳洲一个月了,女儿在靠近市中心的墨尔本北区一所小学四年级入学。每天早8点半上学、下午3点半放学。墨尔本的小学分布比较密集,每所学校招生规模不大,在校生基本在300名左右,每班不超过25人。<br></p><br><p>这所学校占地面积不大,教室和办公室分布在校园四周,却有三个大操场供孩子们锻炼和嬉戏。孩子们的书包里只装着一个iPad、一顶帽子、一份加餐和午餐,没有任何教科书和作业本,因此无须将书包带进教室,统一挂在指定的教室的楼外侧即可。</p><br><p><strong>孩子使用iPad要签家庭协议</strong></p><br><p>新入学的第一周,学校就很正式地书面通知3-6年级的学生可以带iPad来学校,而且特意叮嘱家长要准备一个内存足够大的iPad作为孩子平常的学习工具。除此之外,还特别强调如果带不了iPad,学校会提供其它相应电脑设施帮助孩子们学习,这样一来孩子们也不会在其他同学面前感觉没面子。</p><br><p>上学第一天,班主任老师向顺子介绍放置书本的架子</p><p>如此做派和国内的小学完全不一样,在国内我们无非是担心孩子因年龄小没有很好的自控能力,导致上网成瘾进而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接到这个通知,身为孩子父母虽说也纳闷,但仍然迅速地为孩子准备好一台iPad,学校负责此事的老师特意将孩子的iPad换成全英文系统,装上学习需要的各种APP软件,并且连接上学校的网络账户。</p><p>与此同时,校办还要求家长和孩子必须一起登录学校的网站链接,共同收看未来新科技的视频和使用ipad的注意事项,整个过程紧凑且简单明了。学校还明确家长根据要求设定密码、进行相应设置、关掉游戏及社交软件等软件的运行,通过系统设置将iPad变成为一台孩子只能用于学习的工具。</p><p>但这些,还是不足以避免孩子拿着iPad上网聊天、玩游戏等。昨天孩子带回了这周的作业,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要签一份使用新技术的家庭协议。</p><br><p>女儿和父亲一起认真地讨论了使用新技术的协议内容和iPad的使用要求,形成了共识并正式签订了人生的第一份书面协议。</p><p>主要内容包括:不在网络上搜索不适合孩子的内容;在使用iPad和笔记本电脑时要确保有成年人在场;完成家庭作业之后方可看电视或玩iPad;不在网络上和陌生人聊天,并且不进入任何聊天室;不玩不恰当的游戏;未经许可不在网上购买任何物品;年龄太小,不能使用任何社交媒体网络;对自己在网络上的各种行为要负责。</p><p>白纸黑字,虽按学校要求仅为父女双方的约定,但确实庄严且神圣,让孩子明白拥有并使用iPad或电脑等电子设备仍然是有约束前提下的自由,这份技术使用的家庭协议必须交给学校监督和保管。 </p><br><p>墨尔本小学的这一做法引起了我的思考。西方小学的这一举措看似是小事,其实于孩子而言,认真地签订协议,约束自己的行为,可以让其慢慢明白承诺的重要性,责任和担当的意义,孩子受教育的同时其实也教育了家长。</p><p>“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正是从少时的学习习惯开始,孩子与电脑、手机等电子媒介的关系逐渐养成。未来,TA会更好地让机器为我所用,而不是“为物所驭”。</p>
最多设置5个标签!
小学生该不该多看电子产品
<p>最近,一位陪同先生访学,在澳洲居住的华人母亲顺子妈抽空给“营未来”写了一篇文章,详细描述了墨尔本一所小学如何让四年级的小朋友使用iPad。<br></p><p>大禹治水“疏胜于堵”。视电脑、手机为洪水猛兽,让孩子完全回避是不现实的。如何采用好的方法,让孩子有节制地使用电子媒介,让机器为我所用,这也许是比较高明的做法。</p><p>下面我们来看看这篇发自澳洲墨尔本的文章。</p><p><strong>书包里没有教科书和作业本</strong></p><p>来澳洲一个月了,女儿在靠近市中心的墨尔本北区一所小学四年级入学。每天早8点半上学、下午3点半放学。墨尔本的小学分布比较密集,每所学校招生规模不大,在校生基本在300名左右,每班不超过25人。<br></p><br><p>这所学校占地面积不大,教室和办公室分布在校园四周,却有三个大操场供孩子们锻炼和嬉戏。孩子们的书包里只装着一个iPad、一顶帽子、一份加餐和午餐,没有任何教科书和作业本,因此无须将书包带进教室,统一挂在指定的教室的楼外侧即可。</p><br><p><strong>孩子使用iPad要签家庭协议</strong></p><br><p>新入学的第一周,学校就很正式地书面通知3-6年级的学生可以带iPad来学校,而且特意叮嘱家长要准备一个内存足够大的iPad作为孩子平常的学习工具。除此之外,还特别强调如果带不了iPad,学校会提供其它相应电脑设施帮助孩子们学习,这样一来孩子们也不会在其他同学面前感觉没面子。</p><br><p>上学第一天,班主任老师向顺子介绍放置书本的架子</p><p>如此做派和国内的小学完全不一样,在国内我们无非是担心孩子因年龄小没有很好的自控能力,导致上网成瘾进而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接到这个通知,身为孩子父母虽说也纳闷,但仍然迅速地为孩子准备好一台iPad,学校负责此事的老师特意将孩子的iPad换成全英文系统,装上学习需要的各种APP软件,并且连接上学校的网络账户。</p><p>与此同时,校办还要求家长和孩子必须一起登录学校的网站链接,共同收看未来新科技的视频和使用ipad的注意事项,整个过程紧凑且简单明了。学校还明确家长根据要求设定密码、进行相应设置、关掉游戏及社交软件等软件的运行,通过系统设置将iPad变成为一台孩子只能用于学习的工具。</p><p>但这些,还是不足以避免孩子拿着iPad上网聊天、玩游戏等。昨天孩子带回了这周的作业,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要签一份使用新技术的家庭协议。</p><br><p>女儿和父亲一起认真地讨论了使用新技术的协议内容和iPad的使用要求,形成了共识并正式签订了人生的第一份书面协议。</p><p>主要内容包括:不在网络上搜索不适合孩子的内容;在使用iPad和笔记本电脑时要确保有成年人在场;完成家庭作业之后方可看电视或玩iPad;不在网络上和陌生人聊天,并且不进入任何聊天室;不玩不恰当的游戏;未经许可不在网上购买任何物品;年龄太小,不能使用任何社交媒体网络;对自己在网络上的各种行为要负责。</p><p>白纸黑字,虽按学校要求仅为父女双方的约定,但确实庄严且神圣,让孩子明白拥有并使用iPad或电脑等电子设备仍然是有约束前提下的自由,这份技术使用的家庭协议必须交给学校监督和保管。 </p><br><p>墨尔本小学的这一做法引起了我的思考。西方小学的这一举措看似是小事,其实于孩子而言,认真地签订协议,约束自己的行为,可以让其慢慢明白承诺的重要性,责任和担当的意义,孩子受教育的同时其实也教育了家长。</p><p>“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正是从少时的学习习惯开始,孩子与电脑、手机等电子媒介的关系逐渐养成。未来,TA会更好地让机器为我所用,而不是“为物所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