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完成幼小衔接?
40堂幼小衔接名师语文辅导课:轻松解决孩子语文幼升小必知要点,在家上名师学前班!“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如果把学习的每个阶段比作一个台阶,每年的暑假期间,很多学生和家长都要面临“上台阶”的任务。如何顺利完成不同学习阶段的过渡?孩子们有哪些困惑?家长能从哪些方面帮助孩子完成过渡呢?
衔接什么?
家长和孩子的担忧不一样
市民王芬芳计划让女儿小琳今年下半年读一年级。今年年初,王芬芳就着手实施“女儿入学储备计划”:让女儿每天学习五个汉字,报名参加英语培训班、绘画班和舞蹈班,还有一堆数学、拼音方面的学习任务。虽然已快马加鞭地将女儿赶上求学轨道,她还是担心女儿读小学会跟不上班、拔不了尖。
王芬芳的担忧不是个例。一项针对幼儿园大班家长进行的调查显示,55.3%的家长希望孩子上学时表现优秀,成绩位列班级前列;43.3%的家长希望孩子学习成绩在中等偏上;70.7%的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存在焦虑情绪。
“别人家的孩子都在上这样那样的课,不让自己的孩子去学,生怕耽误了他,让他输在起跑线上。”一位家长向记者道出了很多家长的想法。在砂子塘小白鸽幼儿园园长陈王容看来,家长的这种普遍想法是他们对孩子前程焦虑情绪的一种渲泄,本质上反映了家长们的一个认知盲区:从幼儿园到小学阶段,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孩子需要的、惶恐的,什么是小学老师需要家长协助的、指导的。
那么,准小学生们想像的小学生活是怎样的呢?
请看小朋友们的想法:“我哥哥说,小学的老师很‘凶’,不像幼儿园的老师一样什么事都帮你做”;“读小学,就是有好多的同学,我又会有好多新朋友了”;“上小学,拉了屎谁帮我擦屁屁啊”……
记者与小学老师聊天时,他们也罗列了入学新生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上课时不管是同学讲还是老师讲,小朋友都要插嘴;有时候正上着课,突然有同学站起来,扒下裤子对着墙角就撒尿;“慢慢吞吞先生”和“丢三落四小姐”常让老师们哭笑不得……
从老师和孩子反映的情况来看,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过渡期间,他们的内心情感、上学愿望、学习兴趣和自理能力以及行为习惯,是需要家长着力帮助孩子进行调整的,而“幼小衔接”接的正是这些内容。
注意什么?
侧重于培养习惯和提高能力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孩子们人生的起跑线,也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上海市科学育儿基地的一项有关“幼小衔接”的调查显示:一年级学生适应良好的只占26.1%,适应不良的占37.7%,适应一般的为36.2%。
那么,家长可从哪些方面帮助大班孩子在假期提高入学的适应性呢?
家长们不妨在假期也带孩子们到他们将要入读的小学校园转转,了解厕所、花园、教室的位置,坐在课桌前感受一下上课的气氛,和孩子一起较长时间地同读一本书,提高他们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激发孩子们上学的欲望。
另外,家长还应侧重于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让孩子自己晚上收拾第二天上学要用的学习生活用品;着重引导孩子专注地做一件事情,在假期侧重培养孩子看书、握笔、阅读等方面的习惯;提高他们的书面理解能力和对汉字的感性认识,为小学语文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着力把孩子的弱势变成优势,也是家长在假期可以做的一项工作。家长要培养孩子加强交往能力、动手能力、动作协调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