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父母一吵架,小孩就特别“懂事”?

144
作者 猫猫恒 米粒妈咪课堂  ← 点击红色字,关注公众号
2018-03-30 16:18 字数 5224 阅读 1070评论 0
提升人际关系的心理学课

父母一吵架,孩子就特别“懂事”,这种懂事的孩子更倾向于对自己情绪的“压抑”,承担着敌意的重担和消极的情绪,攻击自身,又不能表达,表面上看是懂事的,其实却是一种内伤。

一个孩子容易在父母吵架时格外懂事,也有可能之后格外不懂事。原因都是一样,希望父母关系好起来。孩子很多时候不完全明白父母为什么吵架,但第一反应就会觉得是因为自己。所以会立刻表现的懂事起来,希望能改善父母关系。同时也会害怕父母分开就不要自己了,更加会表现得懂事来讨好。如果懂事都不管用的话,孩子的挫败感会加剧,直到无法抑制的爆发,而变得特别不懂事。这时候会意外发现互相指责的父母开始矛头指向自己,或者为担心自己而暂时搁置争取。无论哪一种都在孩子看来是从敌对变成了联盟关系,这就是孩子想要的。于是会重复使用这一招,宁可自己挨打挨骂也要让父母停止敌对。
吵架和争执是不可避免的

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认为,吵架是各种亲密关系中的基本活动之一,是一种谈判。人们通过争吵来确定自己的人际边界,通过生气的情绪,来捍卫自己的界限,例如什么可以妥协,什么不可以妥协。撇开学术研究来看,就我们的生活经历而言,我觉得应该也很少会有人从来都没经历过父母争吵、争执的情景,甚至我们从小也会有旁观过亲戚之间的、左邻右舍的、乃至陌生人之间的面红耳赤的争吵场景,不是么?
不可否认,吵架对孩子的情绪是有影响的。心理学家担心在孩子面前的吵架会给孩子埋下情感心理的问题种子。更有研究指出,6-12个月的婴儿即便在睡着的时候,大脑都会对愤怒的语调有所反应,会变得更敏感。
为人父母得学习如何“吵架”

我们往往都是担心“我们怎么对待孩子,要不要紧”?可是基本上很少人会问,“我怎么对待我的太太/先生,要不要紧”? 真正影响孩子的不是吵架,而是吵架的方式。研究婴儿依附行为有一个词叫“工作模式”,认为孩子的心智有一种他与他母亲的工作模式存在,这个模式可以告诉他,从母亲身上他们可以期待什么。
假如一个先生不停地贬低他的太太,那么他们在一起的话太太就可能看起来很悲哀或者不开心。如果彼此结婚很久了,那么即使他不在,太太的表情也会看起来很哀怨。孩子很快就会明白这个关系:父母也有可能是蛮不讲理的野蛮人,用蛮不讲理的方式去对待人。因此,表面上看似“懂事”,抑或“暴力”倾向,都是孩子的一种内在防御和抵制。
学习如何吵架,和管理如何争吵

避免在孩子面前吵架是好事情,但对孩子坦诚是非常重要的,要让孩子明白不是因为他,也不会改变与他的关系,这是能对孩子做到的最关键也是最基本的保护。
最重要的一点是,千万不要让事情演变成和配偶互相大吼大叫或者拳打脚踢的地步。不管是不是真的隔离了孩子,孩子都会很敏感地学习到这些肢体冲突。当你察觉双方的讨论即将演变出难以控制的时候:告诉对方,你需要冷静一下。等到双方都可以坐下来理性讨论的时候,我们继续刚才的话题 如果你觉得非常生气和难受,可以告诉对方,等我没那么激动的时候,大家继续刚才的话题 你可以找个地方坐下来,或者去房间冷静一下。不管是不是在孩子面前,父母一定要让孩子看到自己对于“争吵”的态度:当父母之间面临必须小心处理的情况的时候,就要立刻停战。这很难,但必须得学。
有些初入社会的二十来岁的青年偶尔被人背后责骂“不懂事”,原因是根据他的生命长度、充实程度,他就该“懂事”了,不懂事才显得幼稚、浅薄。 而所谓“特别懂事”的小孩子,其实不就是比别人多经历、多体验、多感受得来的吗。 只不过,这些“多”,其实有很大可能是外界(包括父母)强加给他的,非理性的。这也就是大多数人反对小孩子“懂事”的原因,因为每个人都有条必经之路来长大——孩童时期的学习。

大多数的经验统一地表明:“懂事”并不是孩子自身的快乐,而是麻木的大人御赐的“懂事”。小孩子为了懂事而懂事绝对是坏现象, 想一想: ——人是在幸福平和、人情丰富的时候思考的多,还是痛苦压抑、茕茕独立的时候思考的多??以我自己喜怒哀乐经验来看的话,肯定是后者更惹人自我怀疑、自我否定,并且要迫使自己做出改变,来尽力避开痛苦的局面。方法各不同,有时候是很压抑的自我整改,有时候是放手开朗。 所以这种“懂事”,对没成年的孩子而言,是不断循环的痛苦。希望父母多多关爱过早成熟懂事的孩子,多花时间陪陪他们、多爱他们。

性格培养      米粒妈咪在线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