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教育就是,考什么就学什么
36天视频号掘金营:手把手教你搞定视频号街谈巷议
广州城中报纸昨日有文《初中“史地生”变成“打酱油”?》,窃以为,这题目要用叹号,因为现时中学教学就是如此局面。
应试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考什么,学什么。每年升学的考试科目一公布,学校、家长和学生便如被洗脑般进入机器人状态,素质教育顿时消弭于无形。因为中考不考历史、地理、生物,所以很多初中会有意无意淡化这些科目的教学。
上述报道中,被采访的学生说,若“史地生”纳入中考,必定会加重负担。是的,如果按现在的课程深度和题海战术,是会雪上加霜。问题是,该减少的压力,其实不是“史地生”,而是其他应试科目。这些科目,一年比一年加深的课程,出题组难以揣摸的变化多端,政策不确定性,令任课老师心惊胆战,只能用题海战术去“围剿”。学生的学习休息时间就这么多,若“数理化”减负了,“史地生”的空间自然有了。作为中学多年的课程组合,“史地生”与“数理化”有着不可互相替代的功能。为何学着学着,就剩X+Y呢?这是不是我们的教育部门导向出了问题?这是育人还是育计算机?
忽视“史地生”的后果,就是孩子们的知识结构中,这一块尤其薄弱,而这个缺陷,光以语文课的诗词歌赋散文小说是绝对没法补足补正的。与中学教学的淡化相比,现在大量的文学影视作品都打着历史的旗号,编造真假莫辨的情节,进入孩子们知识结构中空缺的地方,成为谬误积聚点。难道我们的孩子,以后就靠看电视剧来了解浩瀚的历史长河,了解宇宙,了解万物?
我觉得,一个社会当然不能没有“数理化”,但是,如果大家都不懂“史地生”,那么这个社会的人多么闷蛋啊,难道我们不再需要知道这个国家和那个国家、这个民族和那个民族有什么区别?难道我们以后都拿着手机切水果,而不需要知道苹果是树上长出来的?我们都在互联网上玩玩游戏就可以过完一生?
这,怎一个无聊了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