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各阶段的特点
(同步课)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初一学生总的特点是“新”。
首先,进入新的环境。初一新生怀着兴奋、自豪的心情跨进中学的校门,看到的是新的校园,结识的是新同学,讲课的是新老师,他们对周围的一切无不充满新鲜感。
其次,充满新的希望。初一新生普遍怀有对未来中学生活的美好憧憬和进步向上的愿望,渴望给新老师和新同学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即使在小学比较调皮、学业比较落后的同学,也往往暗下决心“弃旧图新”。因此,对初一新生要给他们以热情的鼓励和期望。对原来就比较好的同学要鼓励他们放下包袱,在同一起跑线上跟同学们展开友好的竞争;对原来成绩欠佳,表现不够理想的学生,要鼓励他们从头做起,千万不要经常当众揭他们的“老底”,以免挫伤他们的上进心。当然,家长有必要将子女的情况(包括缺点和错误)如实地跟老师交底,但要讲究方法,避免在公共场合给孩子造成难堪。
第三,面临新的困难。一是学习上的困难。小学只有语文、数学两个主科,副科也不多。进入初一后,学科有语、数、英、政、史、地、生物,还有体育、图画、音乐,门门功课都要考试,负担明显加重。二是学习方法上的困难。进入初中后,学科增多,知识量增大,光靠死记硬背不足以解决问题了。学生感到不适应,或者出现心理上的不平衡,都是很正常的。三是突然觉得学习不如想象的那么紧张──因为这不利于学生进步,所以也称之为一个困难。进入初一后,强调打基础、培养良好的习惯、学会正确的方法,加上离中考还有三年之久,学生不知学习重点有所转移,还误以为中学学习很“松”,因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此外,家长也可能觉得子女已升入中学──特别是升入重点中学──可以喘一口气了,因此放松对子女的督促……凡此种种,都将成为初一新生进步的障碍。
初二年段──难点。
初二学生的总特点是“分化”。第一是学习上的分化。经过一年的学习,原先初考成绩相差无几的学生成绩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以我校为例,好的同学政、语、数、英四科总分可达到370分以上,而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则只有200分上下,其中过去一贯学习很好、到初二掉队的屡见不鲜。第二是思想表现上的分化。好的同学思想更加成熟,他们积极靠拢共青团组织,争取进步,在班上成了老师的得力助手,而有少数同学则往往由于学业跟不上而丧失进步的信心,甚至自暴自弃。如果此时没有及时得到有力的帮助,或被社会上的坏人引诱,就可能越变越坏,甚至滑下犯罪的泥坑。
之所以会出现上述分化的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生理、心理方面看,初二学生年龄多在14岁上下,普遍进入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身体急剧生长,第二性征出现。由于生理的变化,给这个年龄的少年人的心理带来了过渡性、闭锁性、动荡性三个特点(关于这一点,我们今后将具体叙述)。我们常看到男生逞强好胜,容易冲动,他们崇拜英雄,崇尚江湖义气,爱在女生面前表现自己;女生则爱漂亮,讲究打扮,多愁善感。在这个阶段,他们还缺乏对真善美和假丑恶的分辨能力,又容易受到外界的不良影响,因此,早恋、出走、轻微犯罪等不良行为常发生在这个年段。同时,进入初二以后,初一时的新鲜感和神秘感消失了,又没有初三临近中考的紧迫感,也容易造成他们的松懈。
从学习方面看,从初一到初二要跨上一个很高的台阶,学科增多,难度加大,原先基础不很扎实或者有些关键课时没有认真听课的同学,就可能因此而被拉下来,而一旦落伍,则往往感到灰心丧气,厌倦学习,并且互相影响。
从学校教育方面看,也形成了由于初二学生已经退出少先队,共青团组织又还未建立而造成的薄弱环节。
总之,初二学生碰到的困难增多,而我们给他们的帮助和教育却往往削弱了。因此,初二往往是“多事之秋”。希望家长要在这个阶段尽可能地配合和支持学校,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初三年段──重点。
由于临近中考,大多数学生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老师和家长也抓得更紧。这个阶段,多数学生都有一种强烈的紧迫感,但同时又往往被升学、就业等问题所困扰。而少数基础差的,则表现出信心不足,甚至自暴自弃。而且,由于进入青春期,性机能日趋成熟,对异性由爱慕转入初恋,容易出现早恋。因此,对这个年段的学生,要着重给以人生观的教育和升学就业的指导。这个问题今后我们将作为专题阐述。
总之,孩子进入初中以后,家长的责任更重了。这就要求家长掌握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技巧,从而提高家庭教育的效果。